張娛
摘要: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活潑開朗、擅于交往的外向性格,然而現實中存在著25%的性格內向者。面對這些孩子,誰能停下腳步傾聽他們的心聲?誰能幫助他們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本文直面性格內向這一問題,闡述孩子認可自己內向性格的重要性以及針對性格內向幼兒的養(yǎng)育策略。
關鍵詞:內向性格;養(yǎng)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16-1
性格內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個性特征,它與害羞或是孤僻的性格特征不同,與疾病無關,是很難改變的事物。著名心理學家Candice Pert曾說過:“個性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因人而異,在生命早期就表現出來,在一個人的一生中都相當穩(wěn)定?!庇械暮⒆由鷣砘顫姾脛?,熱愛結交新朋友;而有的孩子則文靜內斂,不太愿意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很多家長都嘗試過努力改變一個幼兒的內向性格,最終卻發(fā)現,幼兒始終未能具備那些外向孩子的品質,反而得到了巨大的壓力與挫敗感。是不是外向性格是“好的”,內向性格就是“不好的”呢?筆者在工作中發(fā)現,內向孩子具有耐心、仔細、善思等優(yōu)勢,可惜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有這些優(yōu)點。幫助孩子接受自己的個性,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并找到屬于自己的精彩之路,這才是身為教育者所應當做的事情。
一、如魚離水的恐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我班上有一個非常內向的女孩,奶奶早上送她來園時總希望她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熱情地與老師打招呼,可是她總是低下頭用手指絞著自己的衣服,這時奶奶就會大失所望地對她說:“你看看你,真沒用!”女孩則露出了非常難過的表情。我了解下來的情況是:女孩很喜歡老師,但怕老師忙著沒聽見。一個孩子如此單純的小心思,為何會受到責備?我與家長溝通,強調“孩子不愿打招呼就不要逼迫她,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段時間后,我與她之間有了非常特別的打招呼方式:她來了就輕輕拉拉我的手,引起我的注意后再對我笑笑,說一聲“老師早”,對她而言,這是一種安全、自在的感覺。
一個內向的幼兒,他們往往會有意無意地被拿去與性格外向的幼兒進行比較,然后就會公開或隱蔽地接受到他在哪方面不如別人的信息,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這種非理性的比較會帶給幼兒如魚離水的恐懼感。無論家長或老師,不必試圖改變孩子的性格,而要利用好這種獨特、美好的內向性格,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二、小心翼翼的呼吸——安排個人的時間
我曾參加過一個叫彤彤的孩子的生日會,彤彤的媽媽拿出了很多零食、玩具讓大家共享,當孩子們玩得興致高昂時,彤彤拿著一輛小汽車坐在角落里一句話也不說?!巴阍趺蠢??”我問他。彤彤低著頭對我說:“老師,我希望他們都回家去。”我拉起他的手:“我們倆到你自己的小房間去待一會兒好不好?”不出我意料,彤彤欣然答應,我和他一起坐在他的小床上聊了會天,做了幾個小游戲,彤彤看起來比之前活潑多了。過了一會兒,彤彤的媽媽喊他下去吹蠟燭切蛋糕,他又開開心心地回到了他的伙伴當中,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生日聚會。
性格外向的孩子喜歡從外部世界獲得活力,而性格內向的孩子需要在每天的時間中有一段個人的時間,用以恢復他們的精力,從自己的內部世界吸取養(yǎng)分,我們在對待內向孩子時,一定要設法為他們創(chuàng)造或提供一段獨處的時間。
三、一“觸”即發(fā)的困惑——提供私人的空間
悅悅是我班里一個內向、聰明的女孩,語言發(fā)展很不錯。有一次,她竟將我講述的故事片段一字不差的復述出來,并能用連貫的語言猜想下面的故事發(fā)展,我大力地表揚了她。自那以后,其他孩子對悅悅崇拜地五體投地,爭著要坐在悅悅邊上,最后經常把悅悅擠在了最中間。本來這是一件好事,可是悅悅卻不樂意,她總會輕輕地說:“不要再過來了?!弊詈笏崞鹨巫幼搅似渌胤饺ィ@得了她想要的“清靜”。
性格內向的孩子在人群中,他們往往喜歡呆在后面或是邊上,當有人接觸他們時,可能會一“觸”即發(fā)——拒絕或是躲避。我們既要接受孩子依偎你的時刻,也要接受他們需要減少外部刺激的時刻,不用給他們太多所謂的“關心”,給予他們一些私人的空間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照顧。
四、精密細致的頭腦——允許有思考的時間
蘭蘭也是個內向女孩,在一次家長半日開放活動中,我提一個較難的問題請?zhí)m蘭回答,蘭蘭紅著臉,一句話也講不出,蘭蘭的爸媽在后面有些著急了。我對蘭蘭笑著說:“沒關系,請你坐下來想一想再回答,好嗎?”過了一會兒,當其他幼兒說出了很多答案后,蘭蘭有些膽怯地舉起了手。我再次請她回答,她回答得非常好,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掌聲。我說:“蘭蘭仔細思考過后再回答,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非常棒!”蘭蘭在我的鼓勵中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性格內向的孩子經常被人認為是慢吞吞的、遲鈍的,這其實是他們在深度思考,他們沒有把握是不會輕易舉手發(fā)言的,此時父母往往會變得急躁而不斷催促他們,毫無疑問這是雪上加霜。身為家長、老師,不可盲目地將內向孩子與外向孩子去比較,要相信即使是內向的孩子,同樣會有很多優(yōu)點,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天資。
對內向的孩子來說,外向者的世界仿若湍急的水流,鞭笞著他們逆流而上,而他們坐在小小的獨木舟中,不知所措。我們總是擔心著孩子們的明天,卻忘了他們生活在今天。身為教育者,我們不能保證孩子們免遭成長過程中的艱難險阻,但我們可以教他們認識自己的性格,發(fā)展好自己的個性,在人生的激流中,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平穩(wěn)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