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京戰(zhàn)
蕭宜美寫詩,擅長絕句。這是他的特點,也是他的優(yōu)點。走下工作崗位以后,他自費周游天下,使他具有了得天獨厚的眼界和閱歷。絕句這種形式便被他選中,成為他得心應手的表達工具和創(chuàng)作方式,這也是一種緣分吧。
蕭宜美詩的第一個創(chuàng)作技巧就是善用“想象”,通過想象的紐帶,把眼前的景物與詩中要表達的境界巧妙地連接起來,成功地實現(xiàn)了時空的“跨越”?!讹w臨亞丁灣》有“小序”稱:“乘飛機飛臨亞丁灣,前往亞丁灣東南端的也門龍血島旅游。該島距索馬里只有200多公里,祖國的戰(zhàn)艦就在不遠的航線上護航。我在空中、在島上總是不時地遙望,思緒如浪?!比娙缦拢骸昂C娌ü馐幈炭眨洗巴秆垡捫雄?。遠征戰(zhàn)艦今何處,疑是天邊幾點紅?!边h在異國他鄉(xiāng),身在萬米高空,作者想的不是觀風玩景,想到的是在亞丁灣護航的祖國海軍的戰(zhàn)艦。大海茫茫,天水一色,尋而不見。其實,戰(zhàn)艦就在作者的心中?!耙墒翘爝厧c紅”,使詩的境界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旅游,而是具有了更高尚的精神內(nèi)涵。這不僅是戰(zhàn)艦,而是祖國人民肩上的道義和責任。
《車過稠嶺》更進一步把想象發(fā)揮到了絕妙之處:“之形高路慢驅(qū)攀,百怪巖崖留壯觀。一陣喇叭驚險段,車推團霧霧推山?!痹姼搴笥小靶∽ⅰ闭f:“(稠嶺)位于福建周寧縣與政和縣之間,閩東三大險嶺之一?!痹姷慕Y(jié)句“車推團霧霧推山”,高山險境、大霧迷天,若非身歷其境,怎能寫出如此妙句?巧妙的想象,真如天馬行空,瑰麗奇絕。不禁使人想起敦煌曲子詞《浣溪沙》:“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一個是晴天看山,一個是霧天看山;一個是坐在船上看,一個是坐在車上看,都是奇思妙想凝結(jié)成詩,可謂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詩的第二個創(chuàng)作技巧就是善用“比喻”,巧借喻體,把本體的難言之美,形象地表達出來,使本體隱含在本質(zhì)背后的審美特征生動鮮活躍然紙上,使讀者對本體的美感豁然領(lǐng)悟,頓生身臨其境之親切感。如寫珠穆朗瑪峰《美在黃昏》的詩:“夕陽如火散紅金,古典銀裝如換新。藍色披風連廣宇,珠峰最美在黃昏。”珠峰的黃昏,夕陽輝映,雪光閃爍,奇光異彩,撲朔迷離,語言的描寫顯得蒼白無力。作者用“散紅金”比喻夕陽的余輝,用“古典銀裝”比喻夕陽下的雪峰,用“藍色披風”比喻藍天背景,栩栩如生地把“珠峰最美在黃昏”描繪了出來。作者不愧是用喻的高手。
蕭宜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遍了中國,走遍了世界。他的豐富的閱歷、開闊的視野,使他的詩也具有了獨特的風格。闊大雄渾、崇高雄壯、偉岸挺拔、清新豪邁,形成他的獨特的詩風。《茶山》:“敢借群山幾座峰,層層疊翠鋪云空。春心不忘人間愛,天露沉香綠與紅?!?/p>
起句“敢借群山幾座峰”,開篇突兀,大氣凜然,不同凡響。第二句“層層疊翠鋪云空”,大處著眼,宏觀用墨,望中茶山,一覽無余。這里用的是潑墨大寫意,是濃筆重彩,而不是工筆細描,不做細節(jié)的鋪陳渲染,正是為了烘托出一種崇高闊大的雄壯之美。第三句“春心不忘人間愛”,筆鋒一轉(zhuǎn),由實入虛,由景人情,把百里茶山,看作是大自然的“春心”賜予人類的大愛,凸顯了人類對自然的敬畏感和感恩之心,這正是天人合一、友善和諧的正能量的體現(xiàn)。結(jié)局“天露沉香綠與紅”,鋪開雄偉瑰麗的畫卷,完成了一曲對大自然的優(yōu)美的贊歌。
蕭宜美的詩,不但有廣闊的閱歷,向讀者介紹了世界各地的名勝景點,就好像跟著他做免費的環(huán)球旅行,而且還有深刻的哲學思考,透徹的人生體悟,發(fā)人深省,充滿了正能量。
首先,作者自費走了一百多個國家,足跡遍及全世界,這對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作者用詩記錄了自己的行蹤,把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風土人情介紹給讀者,讓讀者也能領(lǐng)略到異域風光。這本身就是為讀者提供的賞心悅目的精神食糧。作者游覽了南極,寫下了《南極游蹤》12首,其中《游南極》:“萬里云濤千里浪,企鵝家遠住冰涯。陰晴雨雪十八變,游子隨身送彩霞?!?/p>
沒有到過南極的人,讀了這首詩,對南極雪域風光也會有個大概印象。后來作者又去了北極,寫了《北極極點游記》14首,其中《極點素描》:“瘦雪肥云白夜靜,乘風展翼幾鷗鳴。冰浮極點藏身處,腳踩無形照有形?!痹姼搴竺娴摹靶∽ⅰ闭f:“北極極點即北緯90度,只是在坐標上顯示,卻不能在浮冰上固定立碑,因為浮冰在不斷運動?!辈坏棺x者領(lǐng)略了北極風光,還讓讀者增長了地理知識。是啊,北極點正在北冰洋的浮冰之上,想樹立一個固定的標志是不可能的,就是到了北極,也只好“腳踩無形照有形”了。
其次,作者并不停留在欣賞風景上,而是見景生情,因景抒情,繼續(xù)進行人生的探索和追求,繼續(xù)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升華。如《南極體驗》:“高原坦蕩敢摸云,不意驚濤天地暈。磨難歷程終有益,何愁百景不歸心?!?/p>
“磨難歷程終有益,何愁百景不歸心。”人生歷程,坎坷多艱,受盡磨難。但從哲理上講,“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孟子·告子下》)。禪宗六祖慧能說:“一切煩惱皆菩提?!保ā读鎵?jīng)·般若品》)磨難歷盡,“百景歸心”,這才是人生修為的歸宿。把磨難看做財富,追求“百景歸心”的境界,心靈的升華,精神的收獲,南極之旅,不虛此行也!另一首詩《虎丘塔禮贊》:“七次焚身仍偉岸,千年斜體更雄風??v觀夢幻江南景,無意留芳卻永恒。”虎丘塔名聞遐邇,人人皆知,可以說是“前人之述備矣”了。作者別開詩人之慧眼,曲徑通幽,另辟蹊徑,從虎丘塔兩千多年來所遭遇的歷史滄桑,來探索其歷史價值之所在。七次焚身,千年傾斜,卻仍巍然矗立,傲視人寰。這是什么原因?從哪里獲得這頑強的生命力?詩的結(jié)句道出真諦:無意留芳,才得永恒!真是鞭辟入里,石破天驚!這不是寫塔,這是在寫人,寫對人生真諦的探索,對人生哲理的參悟。這是一曲高尚的精神境界的贊歌。這是作者高尚的人格高潔的情操高妙的藝術(shù)境界的莊嚴宣言。
蕭宜美的詩想象豐富,用喻生動,佳句奇句,層出不窮,而且感情真摯,充滿了哲理性。特別是詩的風格恢弘大氣,陽剛十足,讀后令人百回千折,一唱三嘆。當今詩壇婉約之風熾盛,豪放之氣式微,論者曾稱為“陰盛陽衰”而大聲疾呼。蕭宜美的詩,對當下纖弱詩風會起到補救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正是作者獻給詩壇的一份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