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陳年舊案就像魚刺一樣卡在警署刑偵人員的咽喉,剔除不掉卻疼痛無比。這些案件往往因為缺少證據和線索而難以告破,隨著時間的推移,偵破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讓時間退回到2002年日本東京的兇殺現場……
案件回放:
13年前8月的一個深夜,日本東京郊區(qū)的一棟別墅中傳來了女主人歇斯底里的慘叫聲,而后一家五口慘遭滅門。待警方趕到現場,兇手已經揚長而去,當時警方多方搜索到350多條線索,卻仍然沒有將兇手捉拿歸案。一時間,人心惶惶,全體警員無不備感壓力。
十幾年間,這件懸案成了小鎮(zhèn)居民不愿也不敢提及的痛,東京警署的警員也換了一批又一批。五位慘死的同胞和至今仍然逍遙法外的兇手,讓所有警員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偵破這起案件的辦法。如今,他們決定試一試3D打印技術。
警署聯合了日本3D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們根據警署提供的當年現場提取的樣本和拍攝的照片,很快就打印出了當年案發(fā)現場的房屋立體結構,包括室內的擺設都打印得栩栩如生,人們的記憶突然間又被拉回到13年前。
當警員們托著3D房屋重新回到小鎮(zhèn)時,鎮(zhèn)上的居民無不十分震驚,一位年逾50的婦人隱約地想起了當年夜里下班路過這棟別墅的場景,她迅速將這么多年就要遺忘的細節(jié)反映給了警署。兇手終于落入法網!
探秘3D“兇宅”:
據東京警察署搜查部介紹,該模型是采用石膏制作完成,體積相當于實物的1/28,掀開“房頂”后,1樓、2樓及閣樓都可以各自分解開,受害人當時的受害地點一目了然。
走近3D打印技術:
它屬于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過去常在模具制造、工業(yè)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現正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例如:髖關節(jié)或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等。
最新3D打印科技資訊:
今年,3D打印鞋底將亮相德國杜塞爾多夭鞋展。對腳底精密掃描,貼合腳底輪廓打印鞋底,讓運動更舒適。
無所不能的3D打印:
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輛由3D打印機打印而成的汽車Urbee問世。
2011年6月6日,發(fā)布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的比基尼。
2011年7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世界上第一臺3D巧克力打印機。
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fā)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飛機。
2012年11月,蘇格蘭科學家利用人體細胞首次用3D打印機打印出人造肝臟組織。
2013年10月,全球首次成功拍賣一款名為“ONO之神”的3D打印藝術品。
2013年11月,美國得克薩斯州的3D打印公司設計制造出3D打印金屬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