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茉宮
這兩天,有不少朋友在集中吐槽,吐槽我們那些已經(jīng)升級做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睦系蠇?,常常會在家中干涉自己管教子女?/p>
不是嗎?
你這邊剛剛把電視上的動畫片關(guān)掉,他們就開始心疼一旁哭鬧的孩子。
真是煩死了。
為此,我們常常會和他們鬧得很不開心,有些時候,甚至吵到不可開交。
于是,我的好朋友心理師阿諾又一次談到了“溫柔地堅持”。
以前我們在討論孩子的話題時,常常會建議家長采用這一招;現(xiàn)在拿來去對付爹媽其實也一樣很好用:
我們只要堅持去做自己應(yīng)該去做的事情就好,至于態(tài)度上,則大可不必太過氣急敗壞。
比如我。
就經(jīng)常在我爹指導(dǎo)我“應(yīng)該如何如何管孩子”的時候,規(guī)規(guī)矩矩地連連點頭“是啊,是啊,是啊……”。
然后,就沒有什么然后了。
呵呵。
這是因為,(就像阿諾老師指出的那樣),當(dāng)我們急赤白臉地跟父母爭論誰對誰錯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實際上就又回到了青春期時代,那個需要從爸爸媽媽那里獲得認可和肯定的小朋友。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我們當(dāng)然知道其他人,可以和自己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也一定不會總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貢獻到無休止的爭論之中。
說到這里,突然想起前些日子,還有一位男性友人也為了某些家庭瑣事跟我抱怨。他說他越來越受不了自己的爸媽,感覺“好像跟他們講話,越來越說不清道理”,老人有時是有一點兒胡攪蠻纏的感覺。
我打趣說:“對啊,家人就是常?!恢v道理的啊!”
結(jié)果把他惹毛了:“憑什么啊?從小到大他們都教育我要講道理,講道理,怎么我長大了,他們卻反過來開始不講理了?”
嚇?biāo)缹殞毩恕?/p>
我趕緊擠出個笑容,反問他說:“兄弟啊,你有沒有想過:再過兩三年,你還要給他們買棒棒糖呢?”
正巧最近看了一些存在主義的書,讓我對以上事件產(chǎn)生了新的一層理解——有沒有可能,我們類似的這些憤怒和不接受,是為了掩蓋自己內(nèi)心深處“無法面對父母衰老”?
從小我們就習(xí)慣了去相信,死亡,以及死亡的象征——衰老——是一件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事情。
至少,在死亡與我們之間,還隔著父母。
這一非真實的虛假信念,時刻保護著我們,無需直面不遠前方的死亡焦慮。
所以說,當(dāng)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并承認,父母確實已經(jīng)一天天老去之時,也就同時不得不去面對我們自己,也同樣即將成為“下一個”正在老去的生命體。
這是不是有一點難呢。但是,非常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