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的競價排名系統(tǒng)引起了巨大爭議,那么在國外,搜索引擎在面對競價廣告時是怎么處理的呢?
美國的網上廣告和其他廣告一樣被監(jiān)管,網上廣告等同其他廣告,不能干預搜索結果。對于付費搜索,廣告主可以支付一定費用,在某些關鍵詞搜索中獲得更高的排名。對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明確要求搜索引擎標明哪些搜索結果是廣告,以免誤導用戶。
由于搜索引擎是一種社會工具,搜索結果是個影響力巨大的媒體,因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特別規(guī)定,一是廣告內容與新聞內容必須標注清晰明白;二是不能屏蔽搜索結果,不能通過人工干預搜索結果。而且,聯邦貿易委員會還把互聯網廣告同其他廣告一樣嚴加管理。
在韓國,搜索出來的廣告內容會被明確標注,提示消費者該廣告是競價排名的結果。例如,韓國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網站會對搜索結果進行分類,將廣告和真正的知名企業(yè)分開,方便消費者自行判斷:背景為淡粉色內容的即為付費廣告,廣告鏈接上方會出現一行字,鼠標點上會出現“廣告排名與關鍵詞相關性及廣告主投標價格有關”字樣來提醒消費者。同時,在搜索引擎上發(fā)布廣告需要遵守諸多條款,例如個人隱私保護、未成年人保護、廣告用語真實性等條款。所發(fā)布的廣告不得言過其實,不得夸大其詞,不得自封“第一”“最優(yō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