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她·一天》用鏡頭追蹤普通女性的日常生活,捕捉感動心靈的精彩瞬間和片段,記錄她們真實生活、努力追夢的故事,見證女性個體書寫的時代主題和記憶。
時光流逝,歲月靜好。清晨的陽光灑落在窗縫間,起身打開窗戶,風從不遠處的黃河上飄來,清新,舒暢。
歲月匆匆,做對的事,遇對的人,方可不辜此生。這些年來,我游走于各地跟隨名家習琴、習茶,琴與茶的內(nèi)斂、溫瀾也在悄然間內(nèi)化于心。
去年四月,我回到蘭州創(chuàng)辦佩琳小屋,以交流分享古琴、花道和茶道等傳統(tǒng)文化為主,邀請臺灣琴人黃錦輝和國際花藝師張薇,率先在蘭州引進鈞天坊古琴、中國臺灣科學的古琴教學理念和日本草月流花道教學,而自已也正籌劃開辦茶道班,分享各地游歷學習的收獲,以及我對茶文化的理解與體驗,努力“讓人心更靜、讓世間更暖”。一路走來,從初識到相知,從起步到發(fā)展,看到了朋友們由外到內(nèi)的靜然改變,收獲了太多的溫暖感動,這些都匯集成我今天依然初心不改、快樂前行的汩汩源泉。
輕輕地擦拭著12扇老竹門,淡淡的香氣依稀還從指縫間升起。這代表著一年的12個月,蘊藏著歲月流轉(zhuǎn)的痕跡。
撫琴一曲,一勾一挑,一揉一撞,或急或緩,或虛或?qū)?,都在引導我慢慢進入內(nèi)心。
午后的陽光真好,在院子里散步賞花,自然的芬芳撲面而來。我雖喜歡插花,但多偏愛枯枝,我希望用自己的心血,讓其在手中復活,并賦予全新的生命。而眼前這架燈,便是我從桃花園撿拾而來,隨心剪裁,再纏繞燈線,便成一道靚麗的風景,每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溫暖了我的心,裝飾著我的夢。
有朋相約而來,放下雜念,放空自己,親手煮茶。當杯中茶由濃變淡,浮浮沉沉,聚聚散散,清香中慢慢感悟。
送走友人,靜坐書屋,翻一本書,細品書中人生。生命的旅途,一程有一程的風景?;乜慈松臅?,曾經(jīng)的片段,總有一些相遇,會停留在心底;總有一些人,給過我們溫暖的陪伴。當再次駐足在曾經(jīng)度過花季歲月的蘭州時,內(nèi)心依然有溫暖和感動。如今,我再次輾轉(zhuǎn)而來,不為別離,只要感恩和分享——感恩在以往的日子所有的相遇,分享這一路上我用心收集的歡喜與寧靜,這就是我創(chuàng)辦佩琳小屋的初心。
人,總要有一個家遮風避雨;心,總要有一個港灣休憩靠岸。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意義的同時,還要享受當下的生活。我想要的不多,那就是世事沉浮、人間冷暖后,還能和友人共享一杯茶,繁華落盡,年華已老,還能和愛人共彈一曲琴。
期盼陽光能暖一點,再暖一點;日子能慢一點,再慢一點。讓我的小屋能在這樣平靜安詳?shù)臍q月里,四季不變。
(責編 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