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朝 宗建
摘 要: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課堂行為是衡量教學活動質(zhì)量與學生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通過對保山學院政治學院一次課例研修的觀察,了解上課教師的教學情況及學生課堂表現(xiàn)、態(tài)度并對此進行了分析與思考,最終在開展高質(zhì)量教研活動中培育優(yōu)秀教師,提高團隊力量,提升課堂質(zhì)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 觀察 報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課堂觀察一方面觀察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另一方面通過全體參與的教研活動提高教研室的專業(yè)化水平;有效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發(fā)揮教研室教學工作的督促、指導和引領作用;實現(xiàn)聽評課有任務有合作、有結論有證據(jù)、有實踐有研究,逐步改變教師對個人教學研究的“單打獨斗”做法,形成大家?guī)汀拔摇毖芯俊拔业慕虒W”的團隊協(xié)作。
1 課堂教學觀察前期工作
1.1 課堂教學觀察對象
上課學生:保山學院政治學院2012級政治學院與行政學專業(yè)本科班48名學生。
上課教師:楊福林老師。
上課內(nèi)容:《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上課時間:2014年11月13日第七節(jié)(15點20分至16點)。
上課地點:明誠樓319教室。
1.2 課堂教學觀察(課前)訪談
問1:你期望在課堂上被任課老師提問嗎?為什么?
答:①不希望。因為答錯了會不好意思;與其提問不如老師多講一點;很多都不知道,學了沒多大印象,沒多大概念;很難,對一些問題感覺到模棱兩可,感覺法律比較難,尤其是專業(yè)問題的提問感覺不懂。
②偶爾可以問題,但是不要問題太專業(yè),應該問一些可以激發(fā)思考的問題。
③不希望也不拒絕,提問可以增進知識,但太專業(yè)容易被扣分。
④有一點期望的,因為上課打瞌睡的時候能讓我們清醒。
問2:如果你回答不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你會感到沮喪嗎?這個時候,你希望從老師那里得到怎樣的安慰?
答:①不會,會害羞,會不好意思。希望老師重新提問讓學生回答出來。希望老師安慰:“很正常,這個問題很難”,并進一步提示。希望老師說坐下,不做任何評價,并給出正確答案。
②不會。那上課還有什么意義?
問3:任課老師是否在課堂上只提問固定的個別同學?對此你有何感受?
答:沒有,都是隨機的。認為老師的做法還不錯,繼續(xù)保持;感覺心驚膽戰(zhàn)。
問4:你上課前會認真預習新課內(nèi)容嗎?你期望在課堂上從任課老師那里,獲得怎樣的教益?
答:不會。
期望老師能傳授給我們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實用的、與生活貼近的知識,更多的案例;把他懂的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樂觀的精神。
問5:你是否對任課老師有抵觸情緒?如果有,請說明原因。
答:沒有。老師講課風趣,好玩。
問6:你覺得任課老師和同學在課后的關系是否融洽?這是不是也反映在課堂教學中?
答:課后很少接觸,與學生會同學、班干部應該接觸多一些。
課后沒多少聯(lián)系,就是見面打個招呼,熱情。
任課老師和同學在課后的關系也反映到課堂中,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任何同學都沒有偏見。
由課前訪談和問卷可以看出任課教師提問一般都采用先提問,然后叫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多數(shù)提問方式都是口述所提問題或者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問題類型以記憶性、創(chuàng)造性、推理性、判斷性為主,并且在學生回答后多數(shù)一大部分老師都會問這樣回答的理由,同時老師都會對回答問題的同學進行鼓勵,引導其講問題回答完整,學生也會在老師的啟發(fā)下積極回答。
2 課堂教學觀察具體內(nèi)容
2.1 課前會議
課前會議首先主要由上課教師陳述本課的內(nèi)容主題以及在該課程中的關系與地位怎樣,同時介紹一下上課學生的情況,包括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的座位、授課想讓學生明白的內(nèi)容、難點,另外介紹本課的大致結構,包括創(chuàng)新點與困惑,將如何、何時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的情況。其次,觀察教師與上課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最終確定觀察點。
2.2 課中觀察
2.3 課后會議
課后會議主要是授課教師進行課后反思,同時觀察教師作出評價。針對此次上課,授課講師對學生的本學期學習情況做了描述,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有好的基礎,但學生普遍缺乏,所以講課中不敢太深入,怕學生接受困難。觀察教師也對本次觀察作出評價,主要有:①知識點廣,舉例生動、通俗,語言精練風趣幽默,能引起學生的共鳴。②學生學習認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對本節(jié)課興趣濃。③與學生有眼神交流,內(nèi)容有深度,例子生動,以問題引導學生,啟發(fā)式教學,和學生互動好,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④和學生溝通的較好,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案例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授課有機結合,是一門十分成功的課,值得學習。⑤基礎扎實,提問次數(shù)少,提問簡單,綜合難度適當提高。⑥緊扣教材,又能做到適當補充,用生活的生動案例輕松隨意地能夠詮釋深邃概念。⑦圍繞核心內(nèi)容開展,展示教學達到教學目的,語言簡練,口頭語少,注意課堂措辭,時間短,內(nèi)容緊湊。
3 課堂教學觀察后期工作
課堂教學觀察(課后)訪談
問1:本節(jié)課教師主要講授的內(nèi)容是什么?
答:少數(shù)同學只能回憶起本次課的核心詞語“行政復議”,大多數(shù)同學能說出行政復議下的知識點,如教師講解了行政復議的定義、特點與原則,但具體的定義、特點與原則是什么,已經(jīng)不能回答出來,少數(shù)同學還能記得行政復議的幾點原則。
問2:對所講內(nèi)容你什么地方不懂?原因是什么?
答:多數(shù)同學認為,《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這門課是他們接觸的第一門法律專業(yè)的課程,由于之前沒有任何法律知識的基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吃力,政治學與法律的思維還是有較大不同。此外,此門課各個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沒有充分復習學過的知識,對新的知識點的接受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問3:你最希望教師在哪些教學方面改進更有利于自己的學習?
答:總的來說,同學們反應,楊老師上課生動、有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非常自然,往往用一些簡單的事例就能將復雜的知識點講透徹,非常喜歡。
對教師的建議更多的體現(xiàn)在課程的設置上,建議學院在開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這門課程之前,能開設一些基礎的法律課程,讓他們能在具備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后,再對比較專業(yè)的法律知識進行學習。
從課后訪談和調(diào)查問卷可以看出針對這節(jié)課學生普遍認為開始講授新課的方法是對的,上課中口頭語言表達流暢、清楚、準確,能將新授內(nèi)容與學生已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提出的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思考能夠正確回答,教授內(nèi)容調(diào)理清晰、有趣和有價值,授課重難點突出,教學生動形象,能吸引學生,運用淺顯的范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復雜的教學內(nèi)容,從整體上說,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有效。
4 課堂教學觀察分析
4.1 課堂教學觀察特點
第一,觀察準備狀態(tài)較好。從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提高觀察效果的角度要求,觀察者一般宜提前5分鐘左右到達上課地點。而在本次觀察活動中,100%的教師能在上課前5分鐘到達,時間提前量不足。同時經(jīng)過課堂教學前期準備,觀察者了解、熟悉教學內(nèi)容,觀察師生狀態(tài)、教學環(huán)境等,并做好相應記錄。第二,觀察、記錄工具齊全。觀察者除憑自身感官進行觀察, 還使用專門的觀察表。第三,觀察位置選擇有利有弊。觀察者的觀察位置均處于學生后側,未進入學生視線,應該說減少了對學生的干擾。但這樣的位置選擇也有其不利的方面, 如不利于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不利于傾聽學生發(fā)言。[1]
4.2 課堂教學觀察記錄情況
第一,記錄方式的選擇與分析。通過對回收的所有課堂觀察記錄的分析與梳理,觀察者的記錄方式分采用的是概錄式。第二,記錄內(nèi)容分析。根據(jù)所有觀察記錄的方式與特點,以記錄聽覺內(nèi)容為主,視覺內(nèi)容記錄少。記錄內(nèi)容不定向,無重點,記錄較為籠統(tǒng)。
4.3 課堂教學觀察后評價與反思情況
第一,評價多于反思,肯定性評價多于否定性評價。通過對他人的課堂觀察來反思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從而優(yōu)化自己的行動方式,提高行動有效性,這是課堂觀察的目標所在。第二,評價內(nèi)容傳統(tǒng)化。評價涉及較多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第三,評價標準經(jīng)驗化。主要表現(xiàn)為觀察者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為標準進行評價,評價程式化。第四,評價無專題。主要表現(xiàn)為泛泛而談,羅列出一二三,評價意見既無深度,缺乏穿透力;又無高度,缺乏普遍規(guī)律、普遍意義的揭示。
5 課堂教學觀察思考
5.1 準確定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察”
課堂觀察對大學教師來說意味著什么?它既不能等同于教師工作中的日常話語——“聽課”,也不能等同于專家的 “課堂教學觀察”。他們的不同主要在于目標指向。教師日常工作中的聽課往往與評課聯(lián)系在一起,聽課的目的是為了對他人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因而聽課活動更多的指向他人;而大學教師的課堂觀察是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藝,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專家所進行的課堂觀察一般以認識課堂、揭示規(guī)律、建構理論為目標,具有極強的理論指向性;教師進行的課堂觀察則是以提高實踐智慧為目標,有著極強的實踐指向性。因而對大學教師而言,課堂觀察應是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育教學技藝為旨歸,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情境中進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構的一種研究活動。[2]
5.2 增強教師的課堂觀察意識
教師的真功夫應該體現(xiàn)在課堂上。所謂教師的“真功夫”是指教師的專業(yè)眼光、專業(yè)品質(zhì)和專業(yè)技能等。它們一方面是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另一方面則是在對他人的課堂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感悟生成的,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引導教師充分認識課堂觀察對于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的價值,增強課堂觀察的意識,提高課堂觀察的自覺性,在課堂觀察中不斷反思教學行為背后潛藏的理念,檢視日常教學慣習,感悟教學策略,從而不斷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3]
5.3 加強教師的課堂觀察指導
課堂觀察是技術、是方法。能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課堂觀察的技術和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觀察的最終效果。從目前教師課堂觀察的現(xiàn)狀看,普遍存在著對課堂觀察技術方法不了解的問題,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堂觀察的基本特點、一般分類,課堂觀察的對象、基本步驟,具體的觀察方法、記錄方式, 觀察后的反思等。只有讓教師手中有法,觀察才能有效。
參考文獻
[1] 陳詠梅.淺談如何運用課堂觀察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4月.
[2] [3]華卜泉.課堂觀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平臺——對一次課堂觀察活動的分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