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屏
內(nèi)容摘要:課堂教學評價新標準堅持了新的教學評價理念:重評學、重自評、重學生學的“三側重”理念;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的開放性理念;教師由居高臨下的管理者向平等融洽的合作者轉變的可行性理念。
關鍵詞:歷史課 教學評價新理念 淺析
一.三個側重的評價理念
歷史課堂教學評價,應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側重評學;他評與自評相結合,側重自評;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評教”,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這樣才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霸u學”,建立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以具體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評價要以評學為重點,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他評就是外部評價,只能起到評判和督促作用,而要真正促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只有通過自評的內(nèi)部評價來實現(xiàn)。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講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比如在中職歷史課教學中,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比比皆是。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本,于是就包辦代替?;咏虒W中教師把課堂的時間、空間讓給學生,并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參與學習從中體驗學習成功樂趣。
二.綜合的信息交流理念
歷史課堂教學評價,要看課堂信息交流狀態(tài)。歷史課教學改革,要促使課堂信息的交流應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
因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出現(xiàn)以下四種主要信息交流方式:以講授法為主的單項信息交流方式,教師施,學生受;以談話法為主的雙向交流方式,教師問,學生答;以討論法為主的三項交流方式,師生之間互相問答;
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做實驗。后兩種教學方法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種多向交流方式為最佳。這種方法把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地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體信息交流網(wǎng)絡。
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xiàn)“互補”,達到共同提高。這種方式還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并把兩者有機地貫穿起來,組成網(wǎng)絡,使信息交流呈縱橫交錯的立體結構。這是一種最優(yōu)化的信息傳送方式,它確保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tài)。
三.平等合作的教師角色理念
歷史課教學評價,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行為特點。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管理者向平等融洽的合作者轉變。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處于“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地位,學生完全任教師擺布,受教師灌輸。教師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這間的關系顯然是不平等的。
現(xiàn)代教學論研究表明,教學過程是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tǒng)一,是智力活動和非智力活動的統(tǒng)一。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成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只看重認知過程,卻忽略了情感過程,丟棄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巨大作用。這也是造成當前學生厭學和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tǒng)一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學生又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師生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才能達到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對課堂教學評價而言,我們曾經(jīng)有一個很長的時期,注重對于教學活動中教的方面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評價;現(xiàn)在,由于人本主義理論,后現(xiàn)代教育評價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出現(xiàn),人們又將關注的目光轉向了學生,教師的作用正被減弱,所以我們需要將課堂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來看待,不要做極端化的思維,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既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又要注重對教師的評價,使學生和教師都感受到人本主義的精神。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人類對其未知的領域將有進一步的發(fā)現(xiàn),對課堂教學也將會有新的認識,可以說,沒有最好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只有更好的教學評價認識。
(作者單位:甘肅平?jīng)鰩煼秾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