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利用超強超短激光,成功產(chǎn)生反物質——超快正電子源。具體過程是:首先將激光裝置與高壓氣體靶相互作用,產(chǎn)生大量高能電子;高能電子再和高原子序數(shù)材料靶(如銅、金等)相互作用,產(chǎn)生高強度伽馬射線;伽馬射線再和靶原子核作用產(chǎn)生正負電子對。正電子譜儀是獲得反物質的“功臣”,它成功解決了伽馬射線帶來的噪聲問題,利用正負電子在磁場中的不同偏轉特性,最終成功觀測到了正電子。每一種粒子都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在實驗中證實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的存在,并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具有實用價值,比如,正電子斷層掃描成像在癌癥診斷等方面已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