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玲
高中數學相較于初中數學來講,知識內容繁多,且難度增大,導致大多數剛剛步入高中學習的高一學生不能夠適應,導致數學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學生取得的成績也不理想。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探究了養(yǎng)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應該從預習環(huán)節(jié)、聽課環(huán)節(jié)、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復習環(huán)節(jié)、總結環(huán)節(jié)、反思環(huán)節(jié)以及改錯環(huán)節(jié)著手,定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中數學學習習慣環(huán)節(jié)一、預習環(huán)節(jié)
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課堂容量加大了,進度很快,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剛學得有點入門,馬上又有新的知識出現。因此,預習十分重要,應該在老師講課之前通過自學,對有關知識做到心中有數,完成課后的相關練習。在預習過程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這樣聽課效率就會高很多,等于對知識的二重加深,不至于上課一知半解。
二、聽課環(huán)節(jié)
學生的學習主要在課堂,要學好數學,提高數學能力,關鍵在于提高聽課效率。
1.應做好課前的準備,要把課本、筆記本、草稿紙等等放在桌子上,上課時不至于出現書、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
2.聽課重點聽分析、思維方法,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同學們的答問是否對自己有所啟發(fā);眼到:就是在聽講的同時看課本和板書,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和演示實驗的動作,生動而深刻的接受老師所要表達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師的數學思路,分析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的;口到: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回答問題或參加討論;手到:就是在聽、看、想、說的基礎上標注課本的重點,記下老師的講課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見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上所學一切內容便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3.作好筆記,記筆記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提高學習效益和學習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聽課的同時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典型的例題與教師在課堂中拓展的課外知識及習題記錄下來,以備課后復習時用。有些同學上課埋頭苦抄,光記不聽,有些同學則只聽不記,這兩種都是極端的錯識方法。因此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提高課堂效率。
三、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先看筆記后做作業(yè),作業(yè)要獨立完成。能否堅持如此,常常是好習慣與差習慣的最大區(qū)別。發(fā)下去的作業(yè),不是只注意勾勾叉叉,考試不是關注考多少分,而是對錯題要做研究,找出錯誤的根源,并認真訂正。另外,在準確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要做一定量的練習題(數學還必須做一定量的課本以外練習題),因為沒有一定量的練習就不能形成技能,數學離不開做題。無論是作業(yè)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通性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這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問題。
四、復習環(huán)節(jié)
及時復習,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進行適當的反復鞏固,消滅前學后忘。課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yè),而是及時復習,不留疑點。復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采取回憶式的復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內容,例題、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盡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使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該記的內容一定把它背熟,包括概念、圖形、性質及規(guī)律和數學小結論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yè),勤于思考,多問些為什么。
五、總結環(huán)節(jié)
歸納總結是必不可少的,總結的時候,應充分利用教材每章后面的復習小結,可以從基本知識和例題、習題進行總結,要多方位地去探索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數學知識中提煉,概括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形成比較有序、完整的知識結構。不定期地要對做過的習題進行總結,總結出所做過的題目的規(guī)律性以及蘊含的思想方法,往往許多題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牢記通性通法。
比如,初中代數知識內容核心就是數、式、方程、函數。從方程的知識來講,由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到高次方程、分式方程、無理方程構成一個知識系統。無理方程可通過兩邊乘方或換元化為有理方程;分式方程可通過去分母或換元化為整式方程;高次方程可通過降次(因式分解或換元)化為低次(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程序化(或曰公式化)的求解方法,所以在方程的大家庭里最基礎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它的解法要求要充分理解,熟練掌握;對于分式方程和無理方程,則關鍵在于掌握把它們化歸為(或轉化為)整式方程或有理方程的方法。
六、反思環(huán)節(jié)
經常在做題后進行一定的“反思”。做完題之后,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想,是否還有別的想法和解法,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做到知識成片,問題成串。日久天長,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的網絡系統。也就是說,通過反思,形成自己的通性、通法,就可以事半功倍,也就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技巧。用專業(yè)的語言說,就是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化能力,使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遠距離遷移。
七、改錯環(huán)節(jié)
一定要重視改錯工作,做到錯不再犯。具體措施可以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達到: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能由果朔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癥下藥;如果能及時改錯,那么錯誤就可能轉變?yōu)樨敻?,成為不再犯這種錯誤的預防針。但是,如果不能及時改錯,這個錯誤就將形成一處隱患,一個“地雷”,遲早要惹禍。
參考文獻:
[1]趙倩.高中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淺談[J].學周刊,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