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誠
他已是中國山水畫壇的實力派畫家,同時還是很有號召力、影響力的藝術活動家、不斷上進的企業(yè)家
和陳博洲先生相識,是在十幾年前的一次新老朋友的聚會上。這與我的工作性質有關。因為我當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秘書長,經常與國內外的朋友聚會,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陳博洲即是這次認識的新朋友。當時遞給我的名片上寫的是一位企業(yè)負責人。經交談才知道他是廣東人,在重慶從事建筑行業(yè)。當時這位年輕人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熱情謙和、厚道大方、不事張揚,話語雖然不是很多,但有問必答,彬彬有禮,處處表現(xiàn)出一位年輕人對長者尊重謙恭的良好修養(yǎng)。
認識博洲之初,他是以一位企業(yè)家、藝術活動策展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我的視野的,也正是在2005年陳博洲策劃的“情系西部——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畫重慶”藝術活動中,我開始對他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當時,我應博洲之邀,同何魯麗、蔣正華副委員長及萬國權、馬萬祺、李蒙副主席等一起擔任活動的藝術顧問,參與了這場重要藝術活動的全過程。
年輕的“老畫家”
陳博洲生長于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廣東汕頭,潮汕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文化昌盛之地,潮汕的文化是“?!钡奈幕?。潮汕人天生就面對大海,對遠方充滿向往。漂洋過海、不甘人后、拼搏吃苦、誠信正直、敢于闖蕩天下這些潮汕人典型的性格,在博洲身上都得到集中的體現(xiàn)。在重慶成為直轄市后不久,他就是抓住了這難得的歷史機遇,離開廣東,定居在這座魅力四射的山城,把重慶當成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博洲雖然忙碌于自己的事業(yè),但他不忘對中國畫的鐘愛與研究,擠出時間把書畫藝術的才情、社會活動的才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重慶直轄八周年之際,他與重慶市委宣傳部共同策劃的“情系西部——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畫重慶”大型藝術活動,并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院作為學術指導機構,引起了國際國內的廣泛關注,在中國美術界和重慶文化藝術界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這次十分成功的藝展和社會活動工程龐大,內容浩繁,可喜的是年輕的博洲胸懷全局,舉重若輕,全程策劃周密嚴謹,亮點頻出。從中,我見證了博洲作為大型藝術活動策展人的不同尋常的社會活動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這一點我應該沒有看錯。盡管有著很大的年齡差距,但這位年輕人的見識和能力讓我由衷的贊賞,我和他的友情日漸深厚起來。
到了2006年11月,我同馬駿先生在廣州舉辦書畫聯(lián)展,開幕式還邀請了當時在廣州的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葉選平同志剪彩。在廣州的我的一些老朋友也參加了開幕式和參觀展覽。博洲得知消息后,從企業(yè)繁忙的事務中抽身出來,不遠千里專程從重慶趕到廣州,來參加書畫展的開幕活動。年輕的博洲如此重情重義,讓我十分感動。在這次活動中,數(shù)次深夜傾心的交談,把我們之間的距離更加拉近了,這時我才真正了解到,博洲竟然還是一位有著二十幾年畫齡的年輕的“老畫家”。這也讓我釋然了,為什么這位做建筑行業(yè)的年輕企業(yè)家,能夠在藝術活動策展中彰顯出那么深厚的藝術見解、那么專業(yè)的藝術敏感。
共同的愛好吸引到一起
出于對求學受教、開拓視野的藝術需要,青年畫家陳博洲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始遍訪國內藝術名家、策劃藝術交流活動。這位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得到了中國文化藝術界許多名家泰斗如林默涵、賀敬之、錢鐘書、蔡若虹、啟功、華君武、沈鵬、王琦、劉炳森、李凖、丁聰?shù)鹊年P注和指點,藝術境界日益高遠,藝術修為日漸精進,他所衷情的藝術交流事業(yè)更是如魚得水,漸成規(guī)模。博洲深受潮汕書畫藝術熏陶,敏感地捕捉到汕頭市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文化藝術相結合的勃勃商機,先后邀請了廣西書畫家石墨、著名山水畫家張復興以及我國當代一大批書畫名家如劉炳森、劉藝、龍瑞、盧禹舜、王鏞、紀連彬、張復興、趙衛(wèi)、陳平、于文江等蒞臨汕頭,為書畫藝術的繁榮和發(fā)展拓寬了視野,做出了貢獻。
年輕的陳博洲在數(shù)十次的藝術交流活動中得以歷練和成長,他不再滿足于藝術名家個人的策展交流活動,而是開始了對主題性綜合藝術交流活動的嘗試。
在澳門回歸前夕,他組織全國的一批知名畫家舉辦“迎澳門回歸——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畫澳門”,活動搞得很大,參加的畫家有何家英、姜寶林、紀連彬、張復興、滿維起、賈浩義、方駿、常進、馬小娟等畫壇中堅人物。這次活動得到了全國人大吳階平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xié)盧嘉錫、萬國權、霍英東、馬萬祺副主席的支持,親自擔任顧問并題詞。當時的澳門特首候選人何厚鏵欣然題書:“中國心,澳門情。”畫家們走進澳門的大街小巷,記錄著澳門的歷史滄桑,參觀寫生,形成了一批優(yōu)秀作品,印證了藝術家們的愛國情懷。此次,博洲策劃的活動展示了他的組織才能,同時也為藝術家們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搭建了良好的平臺,這次活動意義深遠,影響很大。
博洲對我說,他在廣東時,還為劉炳森先生策劃過展覽,受到炳森先生的贊揚。我也告訴他,劉炳森先生是我的老朋友,相識于上世紀80年代。那時我在團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是全國青聯(lián)副秘書長,劉炳森先生是全國青聯(lián)常委,我們經常在一起參加活動。后來推薦他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不久我也到政協(xié)工作,接觸仍然很多。青聯(lián)人稱小政協(xié),隨著年齡增長,一大批青聯(lián)委員到全國政協(xié)任委員,我的一大批朋友也由青聯(lián)轉到了全國政協(xié)……在廣州的幾番促膝交談,我和博洲交流越來越深入,話越說越近,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多。我喜愛寫字,他喜歡畫畫,共同的愛好把我們吸引到了一起。
傾情于山水和善行
在我眼里,博洲是一個斯文儒雅的畫家,很難想象出,他還領導著一個具有國家一級施工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yè),每年能解決上千個農民工人的就業(yè),面對諸多繁雜的工作事務,他都能夠管理得十分規(guī)范,公司的社會信譽非常好。這正是陳博洲不同凡響的又一面——干事業(yè)、做企業(yè)家的風采。如今,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榮洲實業(yè)在建筑業(yè)界已頗有名氣,成為城市百年建筑的品牌,相繼榮獲了市建筑業(yè)先進企業(yè)、中國施工行業(yè)AAA級信用企業(yè)、全國優(yōu)秀施工企業(yè)等一系列榮譽。
博洲的山水畫作品,我最開始是在香港《大公報》上刊登他的專版上了解到的。我曾對他說:“你搞建筑業(yè)工作,但不要忘了你是畫家,還應經常抽時間創(chuàng)作。你還年輕,有這么好的基礎,應當不斷地有新作品問世。希望你拿出作品,參加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的精品展?!辈痪?,博洲就如約寄來了他的作品,參加了每年一次的精品展。他畫的山水畫,氣勢磅礴,遠山近水,蒼松翠柏,線條之精美,意境之深邃,布局之典雅,使人細觀良久,仍不忍離去。他因業(yè)務繁忙,創(chuàng)作量雖然不多,但每幅都是深思熟慮后的作品,少而精是一大特色。我們倆還約好,爭取在北京搞一次聯(lián)展,向朋友和社會匯報,征求大家的批評和指教。
博洲和我一樣,各自在繁忙中度日。我已七十有四,自知來日不多,總是不用揚鞭自奮蹄。他同樣在崗位上為社會創(chuàng)造著價值,一天忙碌完之后,才去案頭細細描繪紙上山河。我們有時通通電話,有時發(fā)個信息,節(jié)假日微信上也時常發(fā)個祝詞。總之,我們不斷溝通著,聯(lián)系著,鼓勵著,前進著。
已過不惑之年的陳博洲,人生閱歷越來越豐富。他孜孜以求、滿懷激情地徜徉在繪畫藝術的王國里,同時又兢兢業(yè)業(yè)為社會創(chuàng)造著價值。博洲告訴我,盡管做企業(yè)管理很辛苦,壓力也很大,但又有動力和成就感。白天再苦再累,晚上回到家,或有余暇,他最樂意的事就是揮毫作畫,抒發(fā)胸臆。最近,我又看到了博洲的部分畫作,見他功力大增,技藝更臻醇熟。在繁忙的事務之余,他總要抽出時間研究臨習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經典名作,畫藝又得精進,可喜可賀。他近期的畫作,讓我感悟到他把人生、事業(yè)的理想都傾情于重慶的山和水,既有巴渝品貌,又得嶺南神韻,這也許就是他繪畫作品的個人風格吧。
尤為可貴的是,博洲還身懷感恩之意、慈善之心。作為一位企業(yè)家,他帶領著員工,辛勤工作,讓企業(yè)一天天發(fā)展壯大,承擔著越來越大的社會責任;同時他熱心于公益和慈善事業(yè),把溫暖和援助送給最需要的人,多次開展關注貧困生與留守兒童的送溫暖活動,鼓勵他們好好讀書。博洲的善行義舉,受到社會的贊揚和褒獎。
現(xiàn)在的陳博洲,已是中國山水畫壇的實力派畫家,同時還是很有號召力、影響力的藝術活動家、不斷上進的企業(yè)家。但他還是初見之時刻劃在我心底的陳博洲——忠誠、穩(wěn)重、睿智、大氣、正氣、有涵養(yǎng),有知識,有文化,總給人一種信賴感,親近感。讓我體會尤深的是他做人的成功、處事的得體及他的人格魅力。我們之間并無距離,交流順暢、溝通自然,他還是那樣一如既往的謙虛、上進,他還是以往那樣地幫助朋友,還是以往那樣地熱愛、鐘情于書畫藝術。
如今,博洲作為我們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的副秘書長,鼎力支持著書畫院的建設和發(fā)展。我有這樣年輕的朋友支持著,我也覺得我還年輕,不知老之將至也!
責任編輯 余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