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從幼兒園中班起開始學琴,至今已經近3年。在這段時間里,我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會陪孩子練琴。在孩子還在讀幼兒園時,練琴的時間相對容易保證,但是當孩子成為小學生之后,練琴的時間真的是靠擠出來的。其實,如何擠時間練琴一直以來都是學琴中值得關注的一個大問題。這里,我有一點自己的看法。
擠時間練琴,不僅是孩子要考慮的問題,對于低齡且初學的孩子,抑或是學業(yè)繁重的中小學生來說,更是家長的必修課。我們必須統(tǒng)籌管理時間,才能保證孩子在學業(yè)的壓力下,每天有足夠的練琴時間。如果每天練琴的時間都不能保證,又何談學琴呢?
在學琴這件事上,我相信大多數父母跟我的感受是一樣的:通過練琴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和時間管理的好習慣,通過練琴幫孩子打開多元認識世界的通道,通過練琴豐富孩子內心世界。然而要達成這些目標,合理安排練琴時間、保證充足的練琴時間就比練琴本身更為重要。
如何保證孩子每天的練琴時間,在生活中我是這樣做的。
合理安排上學時的練琴時間
很多孩子放學回家后,先玩一會,然后磨磨蹭蹭就到了吃飯的時間,吃完飯休息一會之后再開始寫作業(yè)。如果再遇上效率不高、孩子主動性不夠強的情況,當孩子完成作業(yè)要開始練琴時,就已經到了8、9點鐘。這個點開始練琴,不僅會影響樓上樓下的鄰居,而且孩子相對會比較疲憊,練琴的效率自然也不會高。
我和孩子的作息時間一直都比較有規(guī)律,每天晚上到家后先保證孩子吃完飯,吃完飯之后的休息時間用來讀書,讀書之后的時間用來寫作業(yè),寫完家庭作業(yè)之后是練琴時間。每天的練琴時間充分保障在40分鐘左右。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孩子如果能充分保證練琴的效率和投入,每天堅持練習,對于不以專業(yè)為目標的學琴者來說,時間是足夠的。
細分每周練琴的目標,減少壓力感
當練琴到一定階段,或者剛開始接觸到琴時,孩子都會覺得每周老師布置的練琴作業(yè)很多。特別是孩子進入大型作品練習時,他們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每次老師上完課之后,我陪伴孩子練琴時,都會和孩子把一些作品進行分解,分解到每天的任務去完成。對于很多作品來說,每首曲子中都會有一定量重復的部分,把重復的部分挑出來,把作業(yè)任務細分到每天的練習中。這樣,孩子被壓迫的情緒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每天一頁的新曲譜,或者每天幾行的曲子對孩子來說就是“小兒科”。當孩子能夠將分解的內容練熟之后,再將整首曲子完整地練習,多次練習,總體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好。
這種分解練習不僅僅適用于練琴,而且有助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孩子如果學會了分解作業(yè)任務,就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練琴絕對是一件枯燥的事,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很排斥,女兒雖然很喜歡音樂,但是也會隔三差五地鬧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化解情緒,而不是火上澆油,去強迫、責罵他們。我們的一些不理智的情緒會給孩子雙倍的壓迫感,這些壓迫如果一直存在,就會讓孩子從喜愛到排斥再到反感,一路抵抗下去,再重拾學琴的興趣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練琴時,為了幫助孩子減少壓迫感,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1.在一周的7天中,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個晚上完全不碰琴。
2.如果孩子當天晚上作業(yè)過多,超過八點半作業(yè)還未完成,就不允許再練琴。
3.孩子可以選擇練琴的時間點,是先練琴還是先寫作業(yè)。
4.孩子練琴時用計時器倒計時,每天40分鐘練琴(周末的白天會增多一些練習時間)。從計時開始,40分鐘后準時結束,如果孩子還沒練完也必須合上鋼琴。
孩子有自由,但是自由的前提是必須完成作業(yè)。孩子有選擇不練琴的自由、有選擇練琴時間的自由、有看起來對他們有益的若干選項,這樣綜合起來能幫助孩子減少被壓迫的負面情緒。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我們明白為什么要和孩子開始枯燥的練琴,我們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我們才能看得清前方的路,也就真的能幫助孩子走得更遠。合理安排時間,一方面是為孩子減壓,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家長的陪伴沒那么辛苦,所以這是一門家長的必修課,也是一條孩子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