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稼先回到家里,跟我說他的工作有調動。我問他調到什么地方去,他說不能說。我又問他什么時候能回來,他又說不知道。接著我問他,那我能給你寫信嗎,他回答不能。
此后,稼先經常是一個電話打來,說他馬上要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時候回來,我都不問。我知道問也問不出來。每一次離開都是突然的,每一次回來也是突然的?;貋硪话闶前滋?,突然就回來了,回來后吃一點東西就去休息;一般都是到了晚上9點,小車來接他,把他接到中南海,去向周總理匯報工作。到了半夜3點多回到家,他依然是什么也不說。
直到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爆炸成功,他還是不能跟我們說。但時間長了,我隱約感覺到他與原子彈研制有關,卻還是從來不問。我的父親許德珩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嚴濟慈是好朋友,都是一起去法國勤工儉學的同學。在原子彈成功爆炸后的一天,嚴伯伯來我家做客,我父親拿著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號外跟嚴伯伯說:“誰有本事能把中國的原子彈搞出來???”嚴伯伯說:“你去問問你女婿。”兩位老人心照不宣地站在客廳,拄著拐杖,哈哈大笑。
二
稼先去世時患的是直腸癌。照理,當時直腸癌已經不是絕癥了,但是因為長期從事核武器研制工作,他骨髓里就有放射線,所以一做化療,白血球和血小板馬上跌到零,全身大出血,非常痛苦,更難挽救。中國的核試驗,我們知道的是45次。其實,還有一次空投預試,氫彈從飛機上投下來,降落傘沒有打開,直接掉在地上,幸好沒有爆炸,但是摔碎了,核彈非得找回來不可。因為沒有準確的定點,100多個防化兵去找都沒有找到。稼先就親自去找,結果核彈被他找到了。當他用雙手捧起碎彈片時,受到了放射線侵害。
對鄧稼先的解密,一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才被準許。當時,醫(yī)院給中央軍委遞了一個報告,說已沒有辦法挽救鄧稼先的生命,讓家屬準備后事。中央軍委給出一個意見:鄧稼先一輩子隱姓埋名,在他去世之前,要對他解密。所以,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同時刊登“兩彈元勛鄧稼先”的相關事跡。
那一天,很多人給我打來電話,第一句就問:“許鹿希,鄧稼先還活著嗎?為什么他做了這么多的事情,現(xiàn)在一下子都在報紙上刊登了?”我看了報紙后,也絕望了。我知道,鄧稼先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從1985年7月31日稼先查出癌癥住院,到1986年7月29日他去世,稼先在醫(yī)院里一共住了363天。在這不到一年的日子里,稼先依然心系著他所從事的科研事業(yè)。大夫不讓他看資料,我?guī)退岩槐颈竞窈竦馁Y料藏在衣柜里,用衣服蓋著。
也有人覺得稼先傻,覺得他不值得。稼先是極聰明的人,他26歲就在美國拿到了博士學位,錢三強他們都叫他“娃娃博士”。很多人都說以稼先的聰明才智,想在國外過富足生活,其實很容易。但是稼先偏偏選擇了回國,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為祖國的強大與祖國的建設犧牲一切。但是,作為稼先的妻子,我是理解他的。我覺得他所做的一切,爭了中國人的氣,是值得的。
(摘自《軍工英才》 許鹿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