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坤琰
“重慶是一個風云際會之點,是一個具有夸張的地理意義的臨時宿營地……重慶是一個成千上萬人分享過的插曲……大人物和小人物,高尚者和貪污者,勇敢的人和膽小的人,都曾在重慶聚會過一下?!笨箲?zhàn)時期曾在重慶生活過的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和賈安娜在《中國的驚雷》一書中如是描述。
這期間,著名文學家茅盾也來到重慶。不過,他不是過客,也不僅僅是來“聚會”。他肩負使命,以紙筆作刀劍,投身于抗日救國運動。重慶,見證了茅盾夫婦的抗戰(zhàn)歲月,見證了《文藝陣地》的復(fù)刊,見證了經(jīng)典散文《白楊禮贊》的誕生。
周恩來“請”來的客人
1940年5月,茅盾一家從新疆盛世才魔掌下逃出,輾轉(zhuǎn)來到延安。本欲在陜甘寧邊區(qū)扎根的茅盾,在延安生活了5個月后,突然接到周恩來電召,要他到國統(tǒng)區(qū)工作,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于是,他把一對兒女留在延安學習,攜夫人孔德沚南下重慶。1940年11月下旬,經(jīng)過一個半月的旅途跋涉,茅盾夫婦隨董必武的車隊,從延安抵達重慶。
茅盾夫婦抵渝后,住在化龍橋紅巖嘴30號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第二天,周恩來和鄧穎超前來看望,向茅盾介紹了當前的形勢,并為其安排今后工作。周恩來說:“請你來擔任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常務(wù)委員,是給你穿上一件‘官方的外衣。委員會的實際工作自有別人在做,不會麻煩你的,你還是發(fā)揮你作家的作用,用筆來戰(zhàn)斗。聽說生活書店打算把《文藝陣地》遷到重慶出版,想請你繼續(xù)擔任主編,你可以考慮,大概徐伯昕會找你談的。編刊物擴大進步文藝的影響,團結(jié)和教育群眾,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壓迫愈嚴重,我們愈要針鋒相對的斗爭,同時也愈加要講究斗爭藝術(shù)。有一些情況徐冰同志會向你介紹的。”
當天,徐冰向茅盾大致介紹了重慶及整個大后方文化界的情況。徐冰告訴茅盾:“住房已經(jīng)找好了,就在沈鈞儒住的地方。不過,因為重慶特務(wù)橫行,鷹眼密布,不宜從辦事處直接搬到那里,打算讓你先到生活書店暫住幾日,過渡一下。”
第三天,茅盾夫婦便搬到位于市中心民生路的生活書店門市部樓上。剛安頓好行李,鄒韜奮和徐伯昕就聞訊趕來。他們已闊別3年,談的話題甚多。鄒韜奮向茅盾講述了生活書店的困難處境??箲?zhàn)初期,生活書店在全國各地開設(shè)了50余家分支店,現(xiàn)在卻只剩下重慶的 總 店 和 貴陽、桂林、香港3個分店,其余的都在近兩年內(nèi)遭國民黨查封。不少工作人員無辜被捕,有人生死未卜。蔣介石還想以高官厚祿收買鄒韜奮,但被鄒韜奮拒絕了。此外,他們還商議了《文藝陣地》復(fù)刊的事宜。
當晚,郭沫若、田漢、陽翰笙、老舍等,也紛紛爬上生活書店的小閣樓,看望這位老朋友。茅盾向他們介紹了延安的情況。田漢還邀請茅盾參加12月2日在天官府街文化工作委員會內(nèi)召開的戲劇座談會。
在生活書店樓上住了3天后,茅盾夫婦于12月1日搬到了棗子嵐埡的良莊。這棟3層小樓坐落在馬鞍山的小山坡,每層有大小3間房。房東住一樓,沈鈞儒和他的子女住二樓,茅盾夫婦在三樓住了一大間,三樓的另外一家房客是王炳南和他的德國夫人安娜。夫婦倆從生活書店借來一張雙人床、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作為房內(nèi)簡單的家具。
搬到良莊不久,時任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約見茅盾。出乎茅盾意料的是,張治中沒有官腔,和他拉起家常,還提及茅盾的母親,并對老夫人的去世致哀,表達其敬佩之情。張治中說:“令堂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舊中國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后來茅盾才得知,張治中讀過孔另境的文章《一個作家的母親——記沈老太太》。這件小事,讓茅盾對張治中印象深刻。
皖南事變霧鎖山城
正當茅盾一步步展開工作之際,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fā)。
1月17日晚,沈鈞儒專門上樓來告訴他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茅盾驚愕得半晌說不出話來,他喃喃道:“老蔣這種做法是不打算抗日了,他不給自己留一點退路。”沈鈞儒說:“是呀,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內(nèi)戰(zhàn)的局面,共產(chǎn)黨是不會善罷甘休的?!?/p>
1月18日,《新華日報》刊印了周恩來的悼詞:
千古奇冤,
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
下午,作家葉以群來到良莊,向茅盾講述當日《新華日報》出版的經(jīng)過,以及周恩來和辦事處的同志親自上街賣報并發(fā)表講演的情形。葉以群說:“現(xiàn)在中央的應(yīng)變方針尚未收到,估計一兩天內(nèi)恩來同志或徐冰同志會向你傳達的。不過,我們也要做好大變動的準備。”
徐冰告訴茅盾,中共絕不妥協(xié)讓步,而是針鋒相對,通過斗爭以求團結(jié)。徐冰還告訴茅盾,今后重慶的環(huán)境必然會更加險惡,斗爭將更加復(fù)雜。為防意外的變故,需要作適當?shù)氖枭?,即一部分留下堅持工作,一部分去延安,一部分去香港。徐冰說:“經(jīng)初步研究,郭沫若留下,你剛從延安來,目標太大,想讓你暫時躲避一下。什么時候走,去什么地方還沒有定,想聽聽你的意見?!泵┒鼙硎痉慕M織的安排。
2月4日起,《新華日報》連續(xù)被無理沒收,報童遭毆捕,《新華日報》發(fā)行所被特務(wù)搗毀。2月5日,洪深一家5口吞藥自裁,遺書中寫道:“一切都無辦法,政治、事業(yè)、家庭、經(jīng)濟,如此艱難,不如且歸去?!焙樯钜患译m被及時搶救,但一位聞名全國的教授、學者和戲劇家,卻被逼上絕路,令人唏噓。
皖南事變后,陪都文藝界的一切活動都停頓了下來,茅盾不再參加集會,也不著述文章,重慶一時萬馬齊喑,氣氛肅殺。皖南事變讓茅盾義憤填膺,洪深的自殺也使他感慨萬千。雖文網(wǎng)森嚴,令人窒息,但他要用手中的筆發(fā)出怒吼,以消心中的塊壘。針對皖南事變,茅盾寫出一篇雜感《霧中偶記》。借“霧”來嘲諷國民黨統(tǒng)治的黑暗,并預(yù)言黑暗統(tǒng)治將像霧一樣消散,“朗天化日”必將到來:“濃霧之后,朗天化日也跟著來。祝??删吹呐笥褌儯粫怯肋h沒有代價的!民族解放的斗爭,不達目的不止,還有成千成萬的戰(zhàn)士們還沒有死呢!”
2月下旬,徐冰約茅盾去見周恩來。在曾家?guī)r“周公館”的小客廳內(nèi),周恩來開門見山地對茅盾說:“我把你從延安請到重慶,沒想到政局發(fā)生這樣大的變化,現(xiàn)在又要請你離開重慶了,這次我們建議你到香港去。1938年你在香港編過《文藝陣地》,對那里比較熟悉?!奔毿牡闹芏鱽磉€征求茅盾意見,并詢問茅盾夫人孔德沚是否愿意去延安。茅盾說:“對于我的安排我沒有意見,德沚的事等我回去問問她,讓她自己拿主意?!?/p>
茅盾回家后詢問夫人德沚,是去延安呢還是隨他赴香港?德沚不假思索地回答,要陪茅盾去香港。
翌日,茅盾把夫人的意見告訴了徐冰,徐冰說:“那就都去香港吧!不過,你們不能一道走,你先走,到達之后沈太太才走。”
隔了一天,徐冰派了一個小伙子,把茅盾送到離重慶約20公里的南溫泉,蟄居在黃炎培先生創(chuàng)辦的中華職業(yè)教育社的一間房屋內(nèi)。
20多天后,按照計劃,茅盾啟程,乘長途汽車奔赴桂林,然后再轉(zhuǎn)往香港。護送茅盾南行的有生活書店的程浩飛及一位新知書店的青年。3人乘長途班車晝行夜宿,一周后抵達桂林。在途中,茅盾心潮起伏,感慨萬千,口占一詩:
存亡關(guān)頭逆流多,
森嚴文網(wǎng)欲如何?
驅(qū)車我走天南道,
萬里江山一放歌!
自此,茅盾結(jié)束了3個月的重慶之行。
短暫而繁忙的社交活動
在重慶,茅盾頻繁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有官方的、半官方的、非官方的,以及私人的集會和會晤。茅盾自嘲說:“我常常像‘華威先生那樣馬不停蹄,一天下來精疲力竭。不過,這些活動多數(shù)還是重要的,或者有政治意義,我不得不去的?!?/p>
1940年12月2日下午,剛到重慶數(shù)日的茅盾攜夫人來到天官府街七號,參加戲劇民族形勢問題座談會。座談會由田漢任主編的《戲劇春秋》雜志社組織。會議廳里有30多人,包括前兩天探望茅盾的田漢、陽翰笙、老舍,茅盾多年未見的陳望道、洪深、鄭伯奇、杜國庠、安娥,以及姚蓬子和胡風等人。
茅盾身穿短大衣,裹著“皮綁腿”,一身旅行家的裝束出現(xiàn)在會場,立即引來眾人的目光。大家圍攏在茅盾身邊,向他詢問新疆的風土民情,以及趙丹、徐韜等人的情況。茅盾一一作了回答,并把趙丹一行被盛世才限制自由的情況告知了大家。
在重慶短暫的3個月,茅盾常常參加文藝界組織的各種集會,如文化工作委員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中蘇文化協(xié)會等組織的社交活動。
1940年11月底,為籌備12月1日舉行的中蘇文化人聯(lián)歡會,張西曼專程邀請茅盾,希望他能在會上講話。然而,12月1日的聯(lián)歡會,因基洛夫在列寧格勒被刺,蘇方人員不能到會而推遲了一周。
12月8日,中蘇文化人聯(lián)歡會在坐落于七星崗黃家埡口的中蘇文化協(xié)會舉行。中方參加者有沈鈞儒、鄒韜奮、陳銘樞、郭沫若、王昆侖、張西曼、老舍、胡風、洪深、陽翰笙以及音樂、美術(shù)、電影、戲劇等各界人士數(shù)十人。蘇方參加者有對外文化協(xié)會代表、駐華使館顧問、塔斯社社長米海耶夫等10余人。會上,郭沫若代表中國文化界做了講話,稱頌了中蘇友誼,展望了文化交流的美好前景。蘇聯(lián)代表致辭后,茅盾做了“關(guān)于中國文藝界在抗戰(zhàn)中的活動”的講話,他呼吁,“我們希望蘇聯(lián)的朋友們,能更進一步地和我們緊握起手來,讓我們更多地吸收蘇聯(lián)的文化果實,運用兩大文化合流的武器,和敵人戰(zhàn)斗到最后勝利?!睜柡螅魳芳沂⒓覀惡椭輪T黎莉莉演唱了歌曲,老舍唱了一段昆曲。
會后,張西曼向茅盾索要講話稿,打算把它刊登在《中蘇文化》上。茅盾說,這是個急就章,粗糙得很,需要作較大的補充。后來,茅盾把講稿作了較大的增補,加寫了一節(jié)“關(guān)于文藝的內(nèi)容和形式問題”,題為《抗戰(zhàn)期間中國文藝運動的發(fā)展》。這篇文章,是茅盾在重慶所寫的10余篇文章中,花費精力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篇。
當天晚上,茅盾還參加了由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組織的關(guān)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專題討論會。到會的作家有老舍、沙汀、葉以群、潘梓年、胡繩、胡風等共約60余人。會上,茅盾做了《關(guān)于小說中的人物》的發(fā)言,著重談了如何觀察人物。茅盾說:“我們觀察人物,必須主觀上有一個尺度,否則不能看得深刻,看進里面去……不可把人孤立起來看,要在他的社會關(guān)系上去看,要在他行動的總體上去看;還要從發(fā)展中看人,總之,就是從社會矛盾中去觀察人物。”茅盾的發(fā)言,后來發(fā)表在《抗戰(zhàn)文藝》上。
12月28日,茅盾應(yīng)邀參加了文化工作委員會召開的演講會,并在會上講話,中心議題是介紹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文藝運動。茅盾的演講稿后整理成《今后文藝界的兩件事》,于1941年1月12日在《大公報》上發(fā)表。
這次文藝演講會,是重慶的進步文學藝術(shù)家們,在退出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之后,以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名義重新展開活動的一次檢閱。會議很成功,在重慶文藝界影響不凡。
為《文藝陣地》復(fù)刊嘔心瀝血
因抗戰(zhàn)事業(yè)而生的《文藝陣地》,是茅盾于1938年4月16日在廣州一手創(chuàng)辦。1939年初,因茅盾去新疆,由樓適夷代行編務(wù)。刊物隨樓適夷轉(zhuǎn)到上海孤島編輯出版,但在第5卷第2期后即告???/p>
茅盾來渝后,希望將《文藝陣地》復(fù)刊。周恩來會見他時,也提到了《文藝陣地》在重慶出版的重要意義,并希望他繼續(xù)出任主編一職。茅盾在與該雜志的主辦和發(fā)行單位負責人鄒韜奮、徐伯昕的交談中,詳盡地商議了籌劃《文藝陣地》復(fù)刊的具體事宜。
由于未取得國民黨的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的一紙“審查證”,此前,《文藝陣地》在上海出版后即遭查禁。鄒韜奮等人試圖為《文藝陣地》取得“審查證”,并在重慶公開發(fā)行。徐伯昕邀請茅盾繼續(xù)擔任《文藝陣地》主編,茅盾欣然答應(yīng)。
由于茅盾、鄒韜奮等人的努力,《文藝陣地》的復(fù)刊工作順利進行。徐伯昕費盡周折,終于從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弄到了“審查證”。樓適夷因私事不能離滬來渝協(xié)助辦刊,茅盾、鄒韜奮便組織編委會,實行集體負責。編委會由7人組成,茅盾任主編,其他由葉以群、沙汀、宋之的、章泯、曹靖華、歐陽山組成。為了《文藝陣地》的復(fù)刊,葉以群常往良莊跑,與茅盾商討編輯計劃,研究組稿及審定工作。從此,葉以群成了茅盾家的常客。
在茅盾和葉以群等人的努力下,《文藝陣地》復(fù)刊號第6卷第1期于1941年1月10日出版。復(fù)刊后的第1期《文藝陣地》保持了以往的特色,內(nèi)容豐富,有沙汀的小說《老煙的故事》、艾青的長詩《瑪?shù)俜蛉讼瘛?、張?zhí)煲淼恼撐摹墩摗窗正傳〉》,有為紀念列寧逝世15周年而翻譯的兩篇文章,還有當時流亡到重慶的著名青年女作家蕭紅的一篇文章。茅盾為復(fù)刊號寫了一篇散文《風景談》,這是他到重慶后寫的第二篇“見聞錄”。
復(fù)刊后的《文藝陣地》增加了“雜感”欄目,專欄刊載雜文。茅盾認為,在惡劣的政治環(huán)境下,《文藝陣地》要發(fā)揚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應(yīng)該重視雜文這把銳利的匕首,使它發(fā)揮突擊隊的作用。1月30日,茅盾為《新蜀報》寫了一則短文《現(xiàn)實主義的道路》,闡述了雜文之作用。
復(fù)刊后的《文藝陣地》第1期“雜感”欄目,刊登了一篇抨擊以“航空的姿態(tài)”來“展望第三期學術(shù)思想”的謬論的雜文,反響不小。第2期刊載了兩篇雜文,其中一篇是茅盾寫的《“家”與解放》,該文批判了“婦女不必走出家庭”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1940年5月,西南聯(lián)大教授陳銓、林同濟等人,在昆明創(chuàng)辦了《戰(zhàn)國策》雜志,又在重慶《大公報》主編副刊《戰(zhàn)國》。他們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和劇本,宣揚反動的政治觀和文藝觀。面對這股來勢兇猛的逆流,茅盾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寫了多篇戰(zhàn)斗性極強的雜文,先后發(fā)表在《文藝陣地》和重慶的其他報刊上,給“戰(zhàn)國策派”以迎頭痛擊。1940年12月29日,茅盾寫了《時代錯誤》一文,嚴歷批駁了陳銓等宣揚的“戰(zhàn)國時代重演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一謬論是“時代錯誤”。這篇文章像是進軍的號角,鼓勵進步文藝界毫不妥協(xié)地與“戰(zhàn)國策派”展開斗爭。
然而,命途多舛的《文藝陣地》因突如其來的皖南事變,再次面臨轉(zhuǎn)捩點。在組織的安排下,茅盾、葉以群被安排離開重慶。他們不得不商討如何結(jié)束《文藝陣地》。當時,《文藝陣地》已出了兩期,第3期的稿件也基本收齊。茅盾建議存稿交由生活書店保存,不出第3期,但也不說???,??嗽僖獜?fù)刊就不容易了,就這樣拖下去,以示《文藝陣地》還在戰(zhàn)斗,用這種方式抗議言論出版的不自由。
葉以群十分贊同茅盾的意見,他們費盡心血才使《文藝陣地》復(fù)刊。兩人相對戚戚,對《文藝陣地》不得不??械綗o比惋惜。
一篇經(jīng)典散文的誕生
1940年12月1日,茅盾夫婦搬到棗子嵐埡良莊后,一張舊書桌,一把舊椅子,為茅盾提供了最起碼的寫作條件。在全民抗戰(zhàn)的非常時期,他對此心滿意足。正是在這張書桌上,他寫下了在重慶的第一篇文章——《旅途見聞》。
茅盾一直想把兩年來在大西北“旅行”的見聞述諸筆端。來到重慶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寫一篇有關(guān)蘭州的“見聞錄”。然而,短暫的重慶生活卻未能允許他把“見聞錄”連續(xù)寫下去。不過,《文藝陣地》的復(fù)刊促使他續(xù)寫了“見聞錄”,即《風景談》。
《風景談》是茅盾“見聞錄”的第2篇,描摹了延安的風景,如沙漠駝鈴、高原晚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和北國晨號。茅盾寓政治于風景描繪之中,整篇散文充滿著新生活的詩情畫意。這篇抒情散文,像一幅充滿詩意、色彩絢麗的風景畫。然而,這畫的主角并不是風景,而是為風景作陪襯的人?!办o穆的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妙的圖畫”。這些為改造自然而辛勤勞作的人,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英勇戰(zhàn)斗的人,才是《風景談》的主人公。董必武在讀后笑著對茅盾說:“你寫得很好,國民黨審查官低能得很,你談風景他們就沒有辦法了。他們只忌諱‘解放,把‘婦女解放都改成了‘婦女復(fù)興,他們就沒法阻止文章發(fā)表了?!?/p>
皖南事變發(fā)生后,白色恐怖籠罩山城。茅盾暫避南溫泉,等待時機出走香港。南溫泉是重慶的風景區(qū),少有人來,他決定在此續(xù)寫“見聞錄”。由于醞釀已久,一旦提筆便文思泉涌,他一口氣寫了6篇“見聞錄”,即《蘭州雜碎》《風雪華家?guī)X》《 白 楊 禮 贊 》 《 西 京 插 曲 》《 市 場 》 和 《 “ 霧 重 慶 ” 拾零》。
《白楊禮贊》是6篇“見聞錄”中最短的一篇。盡管茅盾在回憶錄中,對西北白楊樹的記述寥寥數(shù)語,《白楊禮贊》也不過1000余字,但在茅盾等身的著作中,這篇千字抒情散文傳誦頗廣,深受讀者歡迎,成為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名篇。
《白楊禮贊》用含蓄而委婉的托物寓意手法,表達了茅盾鮮明的政治觀點和好惡分明的情感態(tài)度。他頌揚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以此象征堅韌、勤勞的勞苦大眾,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與之對應(yīng),茅盾對象征國民黨反動派的“貴族化”楠木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文章對比鮮明,但通篇協(xié)調(diào)和諧。
1941年3月10日,《白楊禮贊》在重慶的《文藝陣地》第6卷第3期發(fā)表,旋即引起強烈反響,也為茅盾贏得了“散文大家”的美譽。
(責任編輯:陳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