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丹
摘要:本文以曲靖師范學院在泰國博樂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基本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和支持系統(tǒng)四個方面系統(tǒng)的分析了他們在海外跨文化適應的情況,并根據(jù)研究結果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泰國;留學生;跨文化適應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3-0247-02
一、引言
跨文化適應是一個對新文化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是指初居新文化環(huán)境的人,不斷克服文化休克的負面影響,從交際行為、生活習慣到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做出相應的調整或改變,最終達到適應新的文化環(huán)境和學會在新文化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①留學生作為跨文化適應的主要群體,通過研究他們的跨文化適應現(xiàn)狀,分析他們在海外的生活和學習狀況,交往以及人際關系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等因素,以此幫助更多的留學生更好的適應海外跨文化生活。
由于地緣關系較為親近,另一方面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和“互聯(lián)互通”等方針政策。近幾年來,云南省各高校與泰國高校間交流頻繁,經(jīng)常組織互派學生、互派教師、學術研討等交流活動。以曲靖師范學院為例,近年來先后與泰國博樂大學、泰國東方大學以及泰國皇家北柳師范學院開展校際交流,建立了 “1+3”、“2+2”等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通過研究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情況,可以為高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提供參考和意見。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均來自曲靖師范學院國際學院通過“2+2”和“1+3”中泰聯(lián)合培養(yǎng)模式赴泰國博樂大學攻讀學士學位的50名學生。其中男生19名,女生31名。年齡均在19-24歲之間,專業(yè)分別是工商管理(35人)和泰語(15人)。赴泰時間均在一年以上。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發(fā)放調查問卷55份,回收53份,回收率為96.3%,其中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為94.3%。調查問卷的內容涉及學生的基本個人信息、到泰國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人際交往情況、支持系統(tǒng)以及對赴泰留學的感受共6個部分。每個部分均有選擇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選擇性問題被分為了五個維度,從1至5分別表示“很不適應”、“比較不適應”、“一般”、“比較適應”和“很適應”。最后通過統(tǒng)計和計算得出每個問題的平均值,分值越低說明在這個方面的適應有困難,反之說明困難較小。
訪談作為問卷調查的補充,主要是為了對問卷中的一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深入了解,幫助訪問者進一步的了解學生跨文化適應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方法和策略。本次研究中共訪談學生10人。
三、赴泰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狀況
1、基本生活情況。針對基本生活情況的調查,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飲食、宿舍生活、氣候、交通體系和語言環(huán)境。調查結果顯示得分最低的是關于氣候方面的適應(2.44分)。曲靖地處溫帶地區(qū),氣候宜人;相比之下曼谷高溫潮濕的氣候就要惱人得多,有85%的學生在這一項選擇了“很不適應”和“比較不適應”。而且在訪談中,不少學生告訴我,在曼谷最熱的那幾個月(通常是3至5月,屬于泰國的熱季,熱季的氣溫是全年最高的),他們每天幾乎要沖涼三到四次,有時因為太熱一天都不出門,甚至不想去上課。而另一項得分較低的是關于語言環(huán)境(2.72分)雖然這些學生在赴泰之前都學過一至兩年的泰語,但是當完全處于一個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他們還是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比如說泰語時會很緊張,害怕說錯,或者發(fā)現(xiàn)自己說的泰語對方聽不懂等,而這種不良反應在學習方面的表現(xiàn)更為突出。除上述兩點之外,學生們對曼谷的交通體系也表示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習慣。首先曼谷的交通很擁堵,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被堵一兩個小時都屬正常。再加上學校地處市郊,一些要去市中心做兼職的學生為了不遲到,經(jīng)常提前2至3個小時出門。另外曼谷的公共交通體系和配套設施都不是很完善,公共車站沒有站牌;有些公交車無法到達的地方就要轉乘面包車或者是雙條車。訪談中,學生A告訴我,他去做兼職要換乘兩次,乘坐三種交通工具,分別是面包車、機場輕軌和雙條車;而往返于學校和上班地點的時間是4個小時。當被問到為何不選擇出租車時,A同學的回答是費用偏高,如果遇上堵車的話車費則更是負擔不起。
2、學習情況。對于留學生來說,在跨文化適應的過程中學習沖擊可能是最容易出現(xiàn)也是最難克服的問題。簡單來說,學習沖擊主要是指學習者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所產(chǎn)生的不適和困難經(jīng)歷,比如語言障礙、無法參與課堂互動、無法完成老師作業(yè)甚至出現(xiàn)學業(yè)失敗導致無法畢業(yè)等情況。而出現(xiàn)這些沖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進行綜合分析。
在此次調查中,15名泰語專業(yè)學生的日常教學語言是泰語,其他35名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的教學語言是英語。雖然這些學生在赴泰之前都曾接受過較為系統(tǒng)的相關語言教學,有的成績還不錯,但是這并不能保證他們可以很好的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在初到泰國時,94%的學生表示他們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交流不暢,聽不懂老師授課內容的情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88%的學生表示情況有所好轉,但仍有12%的學生表示還是“根本聽不懂”。關于Presentation(作報告)、參與課堂互動交流、課后參與Team Work等其他教學活動,有47%的學生表示他們會經(jīng)常參與并認真準備,其他的50%則表示有時會參與,而最后的3%則從不參與此類活動。當被問到“你認為在你的學習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什么”時,有81%的學生認為是語言障礙??梢娫诳缥幕m應的過程中,對于第二語言的焦慮是留學生所面臨的最主要障礙,而這也是造成學習沖擊的主要原因。另外,學生在調查中還指出“國外老師口音太重影響理解程度”、“沒有預習習慣導致無法跟上老師的授課節(jié)奏”以及“中外老師授課習慣差異”等問題也同樣會引發(fā)學習沖擊。
3、人際交往情況。人是社會動物,無法孤立于外界而生存。對于留學生來說,在異國生活不可避免的要與所謂的“外國人”有所交往。處理好人際交往問題無疑會對跨文化適應有很大幫助。在本次調查研究中,有93%的學生表示自己有外國朋友,并且這些朋友不僅僅來自泰國,還有來自美國、孟加拉、土耳其等。這充分說明大部分學生并不會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并且樂于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但是另一個調查結果卻值得思考:關于“你大部分時間是和本國朋友在一起還是和外國朋友在一起”這個問題,有89%的學生表示是和本國朋友在一起。即使是一些性格外向、樂于交流的學生,由于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他們最后仍會選擇盡量待在“母文化圈”中。一名曾經(jīng)與泰國學生同住的女生告訴我,一開始她選擇泰國舍友是想提高自己的泰語水平,同時真心實意的想交到外國朋友。但后來發(fā)現(xiàn)雙方在很多地方存在問題和沖突。比如泰國人習慣在屋子里歡光著腳,進屋之前就要脫鞋,而中國人則是習慣在屋子里穿拖鞋。這一個光腳一個穿鞋的問題就引發(fā)了諸多不快。最終,這位女生搬出了原來的宿舍,選擇了一名中國室友。而在訪談中另一名男生提到他與一位外國同學聊天的事情。“當時我們在聊籃球,但是對方語速挺快而且有口音,很多內容我都聽不太懂,而我又因為語言能力有限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導致整個聊天都很尷尬。我覺得如果不是因為無法很好的交流,我們也許能成為很好的朋友。”可見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是妨礙留學生跨出“母文化圈”的主要障礙。
4、社會支持系統(tǒng)。關于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定義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概括來就是指以個體為中心的整個社會聯(lián)系為其提供的物質或者精神方面的資源和支持。針對留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學校在其支持系統(tǒng)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的內容主要傾向于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支持:主要指情緒上的關懷和心理咨詢服務。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有86%的留學生在初到泰國時都或多或少的出現(xiàn)“思鄉(xiāng)病”的情況,主要表現(xiàn)為思念父母,思念家鄉(xiāng)的朋友或者思念家鄉(xiāng)的菜肴。而當留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倍感壓力或是遇到困難時,“思鄉(xiāng)病”則會表現(xiàn)的愈加嚴重。要解決上述的問題,學生一般會選擇對外傾訴以獲得關愛和理解,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的訴求對象是朋友和父母(93%),小部分同學選擇自己解決(5%),而極少數(shù)同學選擇求助于老師或學校(2%)。可見學校并不是留學生情感支持的主要來源。這一方面是由情感的親疏造成的;而另一方面學校并沒有開設針對留學生的心理輔導課程或是提供相關的心理咨詢服務也是原因之一。
(2)工具支持:主要指物質幫助②和學術幫助等。據(jù)了解,所有學生的財務狀況都依靠父母支持,有54%的同學外出兼職以補貼生活上的各種費用。而參與調查的50名學生中只有10名嘗試去申請博樂大學的獎學金。而其他同學之所以不去申請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成績不達標,而另一些同學表示他們不知道留學生可以申請?zhí)┓綄W校的獎學金以及不知道申請的主要流程。在學術幫助方面,通過訪談,學生主要反映了圖書館藏書的問題。即圖書館的藏書大部分是泰文的,與專業(yè)相關的英文書籍和資料非常有限,這給學生在查找資料、完成作業(yè)等學習過程中造成很大不便。
(3)資訊支持:主要指提供報道、日常生活以及課業(yè)等相關信息。由于中國留學生的日漸增多,博樂大學在其國際辦公室專門配有一名中文流利的泰國老師來解決留學生簽證、選課、學分等日常問題,并且設有專門的微信號以方便學生聯(lián)系。另外,筆者也觀察到在校園的教學樓、自習室、電梯等公共場所,都可以看見關于放假時間、選課、交付水電費等中文通知。但同時也有學生指出例如像新生報到的注意事項、泰國生活小貼士等資訊最好可以在赴泰之前獲得,但無論是中方學校還是泰方學校均沒有提供這樣的幫助和服務。
四、調查結果與對策建議
(一)根據(jù)上述的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赴泰的中國留學生在跨文化適應方面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生活適應方面的障礙或挫折:氣候適應問題、交通適應問題、思鄉(xiāng)病以及生活習慣因物理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
2、學習適應方面的障礙或挫折:無法很好的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無法參與課堂互動和小組作業(yè)等教學活動以及無法習慣相對自由的授課方式。
3、語言適應方面的障礙或挫折:因無法使用泰語或英語進行良好的交流而對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造成諸多不便。
4、支持系統(tǒng)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情感支持、工具支持和資訊支持三個方面,情感支持和工具支持方面的不足尤為突出。
(二)對策建議
1、提高英語和泰語的語言能力,建立跨文化交流的信心。幾乎對于所有參與調查的留學生而言,語言障礙是他們跨文化適應過程中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學校層面來說要規(guī)劃和開設不同側重點的語言課程。當學生在國內學習時,語言課程的設置不僅要注重基礎學習也應注重應用學習,也就是強調交際能力和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而當學生開始在泰國學習時,泰方學校也應根據(jù)學生參差不齊的語言水平,為留學生開設針對性的語言課程。尤其是在赴泰學習的第一學期,這是跨文化適應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語言課程進一步加強和鞏固留學生的語言能力,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在異國生活和學習的信心。而從留學生的層面來說,對于語言的學習要抱有對自己負責任的態(tài)度,不要對異國的學習生活抱有僥幸心理,認為泰國學校有很多中國學生,遇到問題身邊的同胞會幫你去溝通和解決……這種還未斷奶的想法是極其幼稚和可怕的?!按蜩F還需自身硬”,只有擺正心態(tài),端正學習態(tài)度才可以讓自己更快更好地適應異國的學習和生活。
2、加強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培訓。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泰國的社會和學術環(huán)境,國內大學應該在學生赴泰之前為他們增設一些跨文化適應的培訓項目。這類培訓項目應該包括以下幾點內容:(1)與學生明確討論中泰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包括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宗教信仰、交往禁忌、價值觀等。(2)采用演講、PPT演示或者是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泰國高等教育的基本情況,了解泰方學校的基本生活和教學環(huán)境以及相關配套設施,使其對出國留學的期望值比較符合實際。(3)讓學生了解中泰之間教與學方面的差異,模擬泰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所體驗,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起課堂發(fā)言,做口頭報告和參與討論的自信。(4)通過實例分析和情景演示,為學生提供應對文化差異的策略和辦法。
3、完善支持系統(tǒng),豐富學生了解相關資訊的渠道。支持系統(tǒng)通過簡單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情感支持和物質支持。對于留學生來說,情感支持主要來源是父母或朋友。而學校作為一個機構,可以作為情感支持的來源之一但無法扮演主要角色。然而在物質支持方面,學校方面則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首先從工具支持方面來說,學??梢载S富獎學金的種類,拓寬獎學金的申請渠道,給以留學生更多的申請機會,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資訊支持方面,學校最好在學生赴泰之前就提供一些重要的生活小貼士或相關資料以作參考之用;相應增加一些工作人員來為留學生服務;或者可以專門成立一個帶有支援或服務性質的留學生團體,專門為新生提供服務。
4、留學生自己才是解決跨文化適應問題的關鍵。無論學?;蛘咄饨缣峁┒嗝赐晟坪腿娴闹С趾蛶椭?,最終決定跨文化適應成敗的還是留學生自己。通過調查和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沒有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制定學習規(guī)劃,沒有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第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泰國素以風景秀麗,旅游業(yè)發(fā)達著稱,而學校給予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時間相對寬松,有些學生玩心過重,耽誤學業(yè)。最后,由于語言溝通不暢和對多元文化的了解不夠,再加上個別學生在溝通方面存在缺陷,導致出現(xiàn)誤解當?shù)匚幕退麌瑢W的情況。因此從留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有不怕丟臉,主動發(fā)問和主動學習的精神;要鍛煉自己自省、自律的能力;要鼓勵自己多和不同文化的朋友交流,多包容,多理解,培養(yǎng)自己樂觀積極向上的個性?!白灾咛熘?,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可以幫助自己的那個人。
(作者單位:曲靖師范學院)
注解:
①畢繼萬. 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 北京: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1日
②這里主要指生活費和獎學金等財務方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