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3-0021-01
一般的理解,“素養(yǎng)”是指“平日的修養(yǎng)”,也指“學識、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學生成長、發(fā)展中的重要性。目前, “語文素養(yǎng)”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匯,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yōu)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技能,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儒雅的氣質和文明的舉止。
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yǎng)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yǎng),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yǎng)。但是由于農村學生語言積累貧乏、見識狹窄、情感體驗粗糙……要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課標的要求是許多農村語文教師特別是五、六年級語文老師最頭疼的事。每個班總有那么幾個學生到了六年級畢業(yè)考試時,語文成績只有十幾或二十分,這真叫老師心里五味雜陳?。榇?,在多年的小學畢業(yè)班教學中,摸索出了以下幾點辦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畢業(yè)成績。
第一、教師一定要親自讀教材文本,提升師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范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農村的孩子能接觸到的文質兼美、拓展視野、認知世界的文章就是我們使用的教材,因此,我們要用好、用活教材,就需要老師不厭其煩的多讀教材,每教一遍教材都要反復讀文本,讀出教材中的教學資源:教學切入點、知識點、考點。讀出文章的總體構架、段與段、句與句、小節(jié)與小節(jié)的關系。讀出作者的立場——他想說什么?讀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讀出學生的立場:那些學生不理解,哪些學生能理解;哪些內容要關注;哪些內容要學習……老師把教材讀得越細,就對教材理解得越透徹。這樣,每篇教材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也會理解的越深刻、體會也會越準確。長此下去,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不就提高了嗎?
第二、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教材的文章編排都是緊扣某個訓練點來進行單元編排的。 每個單元的文章既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基地,又是學生模仿寫作的藍本。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深挖教材資源,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句學生可以仿;作者的構思可以仿;文章的寫作方法可以仿……老師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讀寫結合的機會,不但降低寫作的難度,又豐富了語言的積累、熟練語言技能、還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人教版十一冊《山中訪友》,在學習了作者訪問了古橋、樹林后學生就可以仿照課文寫寫你去訪問大自然中的一員,學生很快就能仿照語句、構思、修辭完成這次練習。這樣就把單元訓練作文分拆到閱讀教學中,降低了語文的學習難度,達成了語文的學習目標。
第三、教給學生寫作的基本技巧。新課標提出小學畢業(yè)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學寫常見的應用文。也就是說按照寫作內容分為“寫人”、“敘事”、“寫景”、“狀物”以及“實用”幾種類型,老師可以教給學生寫作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下,學生就能很好的選材,加上從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幾種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解決了學生作文入手難的問題。
第四、教師的課堂語言力求規(guī)范、準確。農村學生語言積累非常貧乏,接觸到的都是方言或口頭語,書面語言的掌握完全靠從教材和老師身上汲取。因此,老師在講解教材、與學生交流時語言一定要言簡意賅,力求語言規(guī)范、準確、優(yōu)美。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語言、掌握老師常用的思維方式。最終,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畢業(yè)班語文教學中除做好以上幾點外,還需老師有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用淵博知識哺育學生,用人格魅力打動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因為愛老師從而愛上語文,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以上就是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幾點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方法,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作者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攀蓮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