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白居易不僅才高八斗,而且精通佛學,故有“香山居士”之稱。
公元822年,白居易去杭州擔任刺史。杭州西湖邊的靈隱寺很有名,白居易就帶著書童上門討教佛理。走到九里松一帶時,白居易又累又渴,見前面有個涼亭,便進去歇腳。
涼亭里恰好坐著一個和尚,身邊還擺著一些雜什物件,看來剛從城里買東西回來。白居易對和尚施禮后,和他坐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白居易問道:“都說佛法無邊,既然無邊,我們又怎么能聽完?你能否用幾個字概括出佛法的大意?”
“施主,佛法的大意總結(jié)起來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個字。”和尚說。白居易哈哈一笑,不以為然地說:“你說的這個三歲小孩也知道,這算是對佛法的總結(jié)嗎?”
和尚微微一笑:“三歲小孩也能說出來很正常,也正因為如此,佛法才能深入每個人的內(nèi)心?!卑拙右茁牶笥窒雴柺裁矗瑫瘏s輕輕碰了碰他,示意他別再說話,但白居易沒有理會,接著問:“既然誰都能說出來,佛法又有什么意義?”
“雖然一個三歲的孩子都懂得這樣說,但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卻未必懂得這樣做,所以佛法的真正意義不在于怎么說,而在于怎么做,由口到心,由心到行,這才是佛法的精妙之處?!焙蜕姓f。
白居易含笑點頭,又敬佩又服氣。和尚起身告辭后,書童不解地問白居易:“大人,三歲小孩都能回答的問題,你為什么還要問呢?這樣不是很‘露拙嗎?”
“我的問題雖然簡單,但要解答這個問題得需要高深的造詣才行。我確實是在‘露拙,但更是在‘拋磚,‘拋磚的目的是‘引玉。所以‘露拙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經(jīng)知道靈隱寺里的一個和尚都有這般造詣,大禪師們一定更值得我學習!”
書童這才理解了白居易“露拙”背后的深意。甘愿在一個普通和尚面前認輸,這才是真正的求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