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忠
荷蘭是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水管理十分成功,荷蘭的發(fā)展歷史,就是一部人與水斗爭的奮斗史。荷蘭人在長期與水斗爭中學會了與水和平共處,他們在水管理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向世人展示了真正的生存藝術。
荷蘭水管理體制
荷蘭政府組織為三級直接民選的政府,中央、省及市政府都不同程度涉及水管理,與三級政府并存并立的是水務局(WaterBoard),水務局與市政府平級,他們相互獨立,但受到省政府的監(jiān)督。
(1)中央政府水管理職責。中央政府水管理主要職責是建立完善的水法律體系,制定國家水政策文件,負責國家級水域的管理。在水政策的制定上,于1968年、1984年、1989年和1997年制定了四次水管理國家政策,分別側重防洪、水質保護、水資源綜合管理以及水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2009年,荷蘭制定了第一個國家水規(guī)劃(2009一2015年),以應對氣候變化、人口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荷蘭水管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地方政府水管理職責。地方層面,12個省政府負責起草區(qū)域性水管理規(guī)劃,監(jiān)督市政府及水董事會水管理工作,發(fā)放供水公司及工業(yè)界抽取地下水的執(zhí)照。市政府主要負責市區(qū)下水道和污廢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和運行管理。
(3)水務局職責。與水董事會相比,荷蘭省、市的水管理職責較少,基層水利管理主要依賴水董事會,水董事會擁有獨立的法律地位、選舉制度、征稅權力和明確的水管理任務。水務局負責城市污水處理、防洪、地表水的水質與水量的管控等。在荷蘭水管理體制中,與市政府平級的水務局作為特別的水管理模式,最值得介紹。
荷蘭水務局
(1)水務局發(fā)展歷程。由于地理和自然原因,荷蘭于13世紀便自發(fā)形成了管理水的合作組織——水務所,這是荷蘭最早的民主管理形式。最早成立水務所是為了對各個水域管轄區(qū)內的水進行控制和有序管理。
到1850年,全荷蘭合作形式的水務所已發(fā)展到3500個。巨大的數量使水域管轄區(qū)各自為政,優(yōu)化合并為較大規(guī)模的水務局成為必然。在20世紀50年代前,水務局共有2500個。1953年1月31日,冬季北海風暴加上大漲潮,荷蘭海水水位突然上升,67道防洪堤被摧毀,4000處發(fā)生決口,1800人喪生、10萬人無家可歸。
這次的災難,讓近代荷蘭人意識到單一而古老的防洪堤已無法保護他們的家園,進一步合并提升水務局職能十分緊迫和必要。為此,他們提出了新的防洪工程即三角洲工程, 并逐漸合并水務局。到2010年荷蘭全國共有26個水務局,雇員1000人左右。
(2)水務局的作用。在荷蘭,現代水資源管理作為一種獨特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在三個層次上存在著平行。水務局主要從事防洪、水質管理。實際功能是協調各界不同的水分需求平衡。這就需要水務局在進行綜合管理中,盡可能與省、市政府部門、農民和自然環(huán)保組織甚至自來水公司等互相協調、共同合作。
也有省政府有權設立和取消的水務局,確定其工作范圍,決定其選舉組織的組成和人員,省政府還負責監(jiān)督水務局工作和財政平衡。水務局有權制定居民應該遵守的法則以及水務局的征稅方法。另外,省政府所做出的決策同水務局管理規(guī)則沖突時亦可被水務局否定(末端監(jiān)督)。這種合作與對抗的模式,有效制約著各方權利。
(3)水務局的經費來源。水務局作為特殊的管理機構,它的財政收入來自于對涉及企業(yè)和個人所征收的兩項稅收:水務費和污染稅。
水務費按居民財產及土地擁有量征收——“誰使用、誰付費”。污染稅遵循“誰污染、誰補償”的原則,根據污染量征收。在荷蘭不同地區(qū)采用不同的稅率,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
事實證明,這種征收政策行之有效。在中國,長期以來實行“誰污染、誰治理”的管理方式,但在實踐中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排污企業(yè)并不能建立完善的污染治理設施并有效運轉。我國現已將環(huán)保政策轉變?yōu)椤罢l污染、誰付費”,這樣能通過付費的方式將污染治理交給專業(yè)化公司來完成,實現治污集約化。
荷蘭水管理的啟示
荷蘭的水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其中重要一點是荷蘭在水管理中十分重視民主協商和公眾參與。以水務局為例,其成員都是與水有關的利益相關者,其制度設計使得利益相關者的訴求都能得到主張,可以充分論證項目的利弊得失,最大限度地避免水事糾紛,也有利于政策的執(zhí)行。同時項目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只有各利益相關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能報批并組織實施。
此外,執(zhí)行力強也是荷蘭水管理成功的關鍵。荷蘭水管理中的超強執(zhí)行力來自于法律對各級水管理部門責任的清晰界定,來自于政策之間的互相協調與銜接,來自于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因此,雖然荷蘭有關水的法律并不多,但是都被嚴格執(zhí)行。這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
當然,我國與荷蘭處在不同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中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而荷蘭是西歐發(fā)達國家,兩者之間必然存在著許多差異,荷蘭的水管理措施并不完全適用我國的水管理。但是荷蘭水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經驗,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