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本色
我們經(jīng)常看到孩子生氣,有的哭哭鬧鬧,有的摔摔打打,有的怎么勸也不行,有的孩子說出了“我恨死你們”的話,父母因孩子不恰當?shù)男袨楹驼Z言而越發(fā)生氣,導致雙方怒氣升級,糟糕的結(jié)果一發(fā)不可收拾。
孩子生氣的行為和語言來源于哪里呢?我們先了解一個常識,孩子的大腦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所以,孩子生氣時的行為和語言,是孩子大腦發(fā)育程度的外在表現(xiàn),當然是不成熟的,基于此,家長可以包容孩子。我們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但孩子暴怒后的語言和行為是要受到限制的。那么,我們怎樣幫助孩子管理怒氣呢?
1.身體和情緒特征:
父母的觀察力就要發(fā)揮重要作用了。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和學校課程安排要熟悉,考慮一下:是不是孩子餓了、困了、累了;是不是最近有考試,孩子焦慮、緊張;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經(jīng)歷孤獨;是不是孩子的意愿沒有達成,目標沒有實現(xiàn)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生氣。
2.用心傾聽:
孩子因為什么事情而生氣呢,也許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也說不清楚,家長有時問了好幾遍也摸不著頭腦,有的家長會著急、生氣、心煩。找到原因確實并不容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平時有沒有努力地去了解,我們有沒有努力地去傾聽。
傾聽時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孩子的事兒無小事兒。也許那件事情在大人眼里不叫個事兒,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天大的事情,所以父母要重視這種對話。對話是互動的,而非單向的,如果孩子覺察到大人心不在焉、有一搭無一搭地應付,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長溝通了。另外,家長不要急于上來就問為什么,因為孩子在鬧情緒時,無法用嚴謹?shù)倪壿嬎季S告訴你前因后果,多半會述說片段式、斷章取義式的場景,思維是斷層的,這時,父母要努力猜出孩子的心情和發(fā)生的事情。如果一次猜不中,就多猜幾次,越猜越接近真實,孩子能感覺到自己越被接納,那么后面的溝通就越通暢。
例如,建議家長試著說:“我看你今天不大高興,我猜你可能在學校發(fā)生不痛快的事情了?”“我猜是不是考試不大順利?”“看起來你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了?!薄澳愫孟瘳F(xiàn)在不大想說話,等你想跟我說時,我隨時洗耳恭聽,我愿意幫助你?!钡鹊?。
如果我們沒有找到孩子生氣的根源,或者忽略、壓抑孩子的情緒,孩子會更生氣,更為嚴重的是,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就會以叛逆的形式出現(xiàn)。
生活中會出現(xiàn)讓家長生氣的事情,關(guān)鍵是家長在憤怒的時候,跟孩子說什么呢?我們可以大聲地告訴孩子:我很生氣,很生氣,我需要平靜我自己,等我冷靜之后會找你溝通。說完之后,快速離開現(xiàn)場。這種主動離開,不是我投降后退了,而是一切在我掌控之中,我要在冷靜之后解決這個事情。
離開現(xiàn)場后,建議家長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平靜:
深呼吸:市面上有許多教深呼吸的書或者視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學習一下。
寫下來:將自己的煩惱和壓力寫在紙上、手機里、電腦里。
自己跟自己對話:告訴自己可以平靜下來。
運動:可以在那個空間來回走動,或者到外面逛一圈再回來。
分散注意力:看看電視,聽聽音樂等。
以上方法,與己大有好處,與人不造成任何傷害。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做了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好榜樣,孩子也會學到這種方法,日積月累,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直到自然而然地做出來。
家長之間、夫妻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都會有矛盾,我們是讓矛盾激化還是化解,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我們,我們的行為方式,孩子們都會學到,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
我們可以讓孩子看到,沖突是真實存在的,付出努力也是能重歸于好的;如果是家長錯了,家長放下身段,可以誠懇地道歉;如果是別人或者孩子犯錯了,我們可以原諒。
我想告訴家長的是:隱藏的怒氣只會帶來傷害,道歉與原諒永遠都不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