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勝南
摘 要:漢字經歷了數千年的發(fā)展及演變,已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視覺效果。本文主要講述漢字圖形化是怎樣應用于平面設計中,怎樣利用漢字的外觀形象來傳達情感信息,使平面設計作品更具有表現(xiàn)力、吸引力,主要通過將漢字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發(fā)揮漢字傳播信息的作用。漢字圖形化的目的是將原有的漢字重新設計、編排、組合,賦予其新的韻味。
關鍵詞:漢字;圖形化設計;符號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062-01
一、漢字符號特點
(一)含義傳達作用
在各類平面設計中,無論是招貼海報、標志圖徽、還是書籍裝幀,漢字以其語言特色所在接收者心中留下的心理概念,傳達著特定的意義和思想。用在標識中它可能是企業(yè)的名稱、活動的主旨。用于包裝設計它可能就是產品的品名、在招貼設計中它可能就是招貼的主題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漢字在設計中所起的意義的體現(xiàn),是所有文字都具有的特點。
(二)圖形化
漢字的產生、發(fā)展、演化過程決定了漢字具有圖形化的特點。漢字圖形化是以漢字為主要元素進行的創(chuàng)意設計,將漢字筆畫作合理變形,使之轉化為圖形的表達。漢字圖形化主要的呈現(xiàn)形式有兩種,即意象性和趣味性。漢字字體不僅是一種設計表現(xiàn)形式,也是經過歲月凝練了的圖形,體現(xiàn)趣味性的視覺效果。
二、漢字圖形化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手法
漢字是一種特殊圖形,不僅是一種交流媒介,更是一種視覺審美對象。在平面設計中,漢字的功能與圖形一樣,給接受者以視覺沖擊,接受者在看到這類設計時,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給人的強烈的圖形感覺。在認真欣賞后,才發(fā)現(xiàn)該設計還構成了一個字體,從而產生回味、聯(lián)想,從而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一)筆畫的簡化與省略
漢字筆畫不同于英文字母,它筆畫繁多且結構復雜。通過抓住漢字關鍵結構和特征,在不影響圖形化文字識別功能的情況下,對部分筆畫進行省略,可使其產生更為清晰、簡潔的視覺形象,使文字形象更具特色。
以靳埭強命名的“靳埭強設計獎全球華人大學生平面設計比賽2007”封面為例,海報主題是漢字“家”,在“家”文字化圖形設計過程中,刪除了不起支撐作用的筆畫,在文字組成的原有結構部分作了一些方格,引導我們更好的識別它,并且在剩余筆畫部分作了不同的色彩填充,使海報的圖形化視覺感受更加強烈。
(二)漢字筆畫的相互連接、共用
漢字本身具有藝術觀賞性,同時漢字筆畫也具有結構和韻律。對單個漢字筆畫的形態(tài)、粗細、大小作細致的分析,找到精準的共性特征,讓筆畫結構可以合理搭配以及相互借用,這在設計時可使字體圖形更加簡潔、干練。
(三)反襯與重疊
通過圖底襯托表現(xiàn)的圖形元素可形成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筆畫間的留白所產生的空間層級關系不僅豐富了漢字的層次感,而且強化了圖形整體的空間延伸。重疊可增強字體結構的緊湊關系,凸顯了立體化與空間感的融合。
(四)改變漢字的外形結構
對于以方塊式布局結構為主的漢字形式,通過打破漢字原有的方塊格局,對字體筆畫進行變形、扭曲、拉伸、壓縮、傾斜、翻轉,可使字體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豐富和多樣化。
三、漢字圖形化設計創(chuàng)作
漢字字體不僅是一種設計表現(xiàn)形式,也是經過歲月提煉了的圖形,體現(xiàn)趣味性的視覺效果。通過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充分說明了將漢字進行圖形化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是平面設計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通過對漢字圖形化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以及相關作品分析,所設計出了以下四幅作品。
(一)開業(yè)大吉海報設計(圖1)
這是為上善娛樂會所設計的開業(yè)宣傳海報,在“開業(yè)大吉”的圖形化設計過程中,形式上,運用了漢字筆畫之間的相互連接、共用,從而改變了漢字的外形結構,但整體也具有可識別的特點,字體和色塊之間契合,從而達到整體的高度統(tǒng)一。色彩搭配上使用高、中、低色調對比的方法,畫面色彩和文字間的切割,對比。增強了畫面的圖形感,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便于識別。
(二)黃鶴樓宣傳海報(圖2)
這是為黃鶴樓設計的宣傳海報,在“黃鶴樓”的圖形化設計過程中,運用“樓”的特征和字體之間的內在筆畫的相互連接、共用,改變原有的文字架構,使文字圖形更加簡潔、干練。將它整體上設計成一座樓的形象,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效果。此形象設計是從解建軍的杭州城市標志所受的啟發(fā),整體看上去似一座樓閣,細看卻又是字體的組合,便是此設計作品的精妙所在。色彩設計上,采用古黃色,是為了突出古建筑物的特色。便于識別和認知。
(三)西北師大印章設計(圖3)
這是為西北師大設計的印章,在“西北師大”的圖形化設計過程中,形式上,主要以篆體為設計元素,從而設計出的圖形化設計,接連不斷的筆畫在內部填充,象征西北師大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綿延不息。構圖上,通過打破方原有漢字的方塊布局對字體筆畫進行連接、共用。方正的線條與線條之間對畫面的切割,使圖形具有一種內在的協(xié)調和美感。色彩搭配上,運用比較有時代特色的磚紅色,更加突出了西北師大的歷史悠久的特色。使文字更加多樣化和趣味性。
(四)蜀繡標志設計(圖4)
這是為江南蜀繡店面設計的標志,在“蜀繡”的圖形化設計過程中,形式上,主要是以篆體的字體形式為設計原型,將字體與中國傳統(tǒng)窗欞相結合,具有高度的統(tǒng)一和整體性。構圖上,通過通過打破漢字原有的方塊格局,對字體筆畫進行拉伸、壓縮,可使字體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化。方正的線條對畫面的內部切割,線條與線條之間錯落有致,形成一種內在形式的美感。色彩搭配上,運用傳統(tǒng)的黑色,傳遞出蜀繡在我國具有很長的歷史悠久性,線條中有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線條,預示著蜀繡的綿延不息、源遠流長。
五、結語
中國漢字圖形化設計從內容到形式,與平面設計之間存在不少共性因子, 而且在諸多方面能給予平面設計實際意義上的借鑒與指導。通過對漢字圖形化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手法的、相關作品分析以及設計創(chuàng)作,美中不足的是沒有練習到所有的表現(xiàn)手法,但對部分表現(xiàn)手法也有所學習和了解,收獲了以上四幅作品。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聯(lián)系實際運用到以上所有的表現(xiàn)手法,并將它們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參考文獻:
[1]程亞鵬.字體創(chuàng)意設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汪尚麟.文字創(chuàng)意設計[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3]馮建基.現(xiàn)代標志設計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4]中國藝術研究院.漢字藝術印象[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5]萬應均.漢字書寫與書法藝術[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