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雞禽流感病毒性傳染病嚴重影響?zhàn)B雞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其被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列為 A 類疾病,每次雞禽流感的爆發(fā)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還會嚴重阻礙國內、國際禽產品貿易,因此各國相繼把該病列入政府控制規(guī)劃的禽類疫病。
關鍵詞:雞;禽流感;防控
中圖分類號: S8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5.032
1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學概況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中的一些血清亞型毒株引起的家禽及野生鳥類的全身性或呼吸系統(tǒng)綜合征的傳染病。該病毒的核酸由8個獨立的負股單鏈 RNA組成,即NS、PB1、HA、NA PB2、M、PA、NP。根據(jù)毒力和致病力可以將禽流感病毒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無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三種。
禽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極強。該病毒主要是依賴其表面糖蛋白HA和NA的抗原性的變異,其中變異率最高的是HA基因,每個核苷酸在每個復制周期中的變異率可以達到2.0‰。HA1基因變異性最大,能使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反應;HA2基因相對保守,并且存在能誘導產生交叉反應抗體的抗原表位。
2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學
AIV普遍存在于全球范圍內的許多家禽和野禽中。1961年首先在南非的燕鷗體內分離到AIV,之后從野生禽類中分離到AIV的報道就越來越多,現(xiàn)在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野禽體內都已分離出了AIV。根據(jù)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統(tǒng)計,有超過26個科共105種野禽攜帶有AIV。水禽是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對A型流感病毒有很好的適應性,一般不表現(xiàn)出臨床癥狀,水禽中保存著己知A型流感病毒中的大部分亞型。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其他臟器組織中,主要通過糞及口途徑感染,健康的禽類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與病毒接觸后發(fā)生感染。禽流感病毒能夠隨同禽類的糞便以及眼、鼻、口腔分泌物等排出體外,任何物品與病禽的分泌物、糞便、死禽尸體等接觸后均有污染的可能性,并成為傳播媒介,空氣、飲水、飼料、雞舍、籠具、運輸工具、昆蟲以及各種攜帶病毒的各種鳥類的遷徙等都會發(fā)生機械性傳播,因此禽流感傳播途徑具有多樣性,禽流感病毒的控制和防治工作非常困難。
3禽流感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主要包括精神不振、體溫升高、飲食減少、消瘦等。母雞產蛋率也會降低,感染較輕者下降4%~5%,感染嚴重者下降可達到51%~82%,更嚴重的基本停止產蛋。當雞被嚴重感染時的表現(xiàn)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停食,較常見癥狀有噴嚏、咳嗽、氣管啰音等,嚴重者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癥狀。其他癥狀如流淚、頭和顏面部水腫、身體蜷縮、羽毛松亂、雞冠和肉垂皮膚呈紅紫色、腳鱗出血、神經癥狀(不能站立、角弓反張、頭頸震顫等)及腹瀉等也常見。
禽流感病理變化隨禽流感病毒的毒力不同而異。低致病性毒株(MPAI)感染后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呼吸道病變,尤其是竇的損害,以卡他性、膿性、纖維性或纖維膿性炎癥為特征。氣管有從漿液性到干酪性滲出,氣管黏膜水腫、充血甚至出血;眶下竇腫脹,有漿液性到漿液膿性滲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感染時,最急性死亡迅速,可能病理變化不太明顯。剖檢時看到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內臟器官和皮膚呈現(xiàn)各種水腫、出血和壞死。內臟器官最恒定的是黏膜和漿膜面出血和實質的壞死灶;出血最突出的是在心外膜、胸肌腺胃和肌胃的黏膜;皮下水腫表現(xiàn)為頭、顏面、上頸和腳的腫脹,并伴有點狀到斑塊狀出血,無毛處皮膚可看到壞死、出血和發(fā)紺;肺充血或出血并伴有水腫;有時可見腸道黏膜、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性炎癥。如有其他繼發(fā)感染時,病變則會更加復雜。
4禽流感的診斷
臨床診斷和剖檢診斷主要參照上述禽流感臨床癥狀及病理癥狀即可進行初診。實驗室診斷主要根據(jù)禽流感病毒分離鑒定或血清學的試驗結果,即可確診此病。實驗室診斷的主要方法有:病原學檢測、血清學檢測(包括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瓊脂凝膠擴散試驗、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病毒中和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免疫熒光技術等)、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技術、核酸探針技術、基因芯片技術等)。病毒分離時采用的是雞胚尿囊擴增法和超速離心純化法,血凝和血凝抑制時用制備好的16種標準HA抗血清進行HI抗原抑制試驗確定亞型。瓊脂擴散試驗一般用于檢測A型流感共同抗原核蛋白(NP)及基質蛋白(MP),一般采用的方法有雙向雙擴散試驗、免疫單輻射擴散試驗、對流免疫電泳等。瓊脂擴散試驗簡單、方便、快速,不但可以定性,還可以定量。熒光抗體標記、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靈敏度高,可標準化操作,易于對結果進行分析。競爭性ELISA法檢測禽流感的HA時,靈敏度可以達到100%;檢測HI時,靈敏度達到96.2%;瓊脂免疫擴散法檢測HA時,靈敏度達到90%。以禽流感病毒重組核蛋白作為抗原采用間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檢測,其比率批內和批間重復試驗的變異系數(shù)一般在2.9%~7.2%和3.4%~9.8 %之間,與全病毒間接ELISA、瓊脂擴散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的檢測結果相對比符合率分別為99.9%、97.1%、98.8%。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和核酸探針分子雜交技術、基因芯片技術可以對禽流感進行準確的診斷。
在臨床鑒別診斷時要特別注意與雞的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以及傳染性喉氣管炎的區(qū)別。
5禽流感及新城疫的防控
5.1重視疫苗免疫,增強雞群的特異性免疫力
免疫接種是預防雞傳染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國內已批準用于H5N1亞型禽流感防疫的疫苗有,自然弱毒滅活疫苗、重組禽流感病毒滅活疫苗、基因重組活載體疫苗等。自然弱毒滅活疫苗主要有:禽流感滅活疫苗(H5亞型N28株)、禽流感H5、H9亞型二價滅活疫苗(D96+F株);重組禽流感病毒滅活疫苗主要有:重組禽流感病毒滅活疫苗(H5N1亞型,Re-1株、Re4株、Re5株)、禽流感(H5+H9)二價滅活疫苗(H5N1Re5+H9N2Re2株)以及重組禽流感H5亞型二價滅活疫苗(H5N1Re5+Re4株);基因重組活載體疫苗主要有:禽流感重組新城疫病毒活載體雙價疫苗和禽流感重組雞痘病毒活疫苗?,F(xiàn)在禽流感疫苗研究的方向和熱點包括:核酸疫苗、禽流感HA亞單位疫苗、表達NP和M蛋白具有交叉保護作用的通用禽流感疫苗、改變NS1基因活的流感疫苗、表位疫苗、禽流感復制缺陷型疫苗、禽流感RNA復制子疫苗、禽流感冷適應弱毒疫苗、轉基因植物疫苗、沙門氏菌為載體的禽流感DNA 口服疫苗等,這些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用于生產實踐。在免疫雞群時選用哪種疫苗、何時應用、如何接種需取決于母源抗體水平、雞的日齡、當?shù)匾卟〉牧餍星闆r等。在免疫接種后,必須定期對免疫效果進行監(jiān)測和分析。由于在接種疫苗后,雞體內與體液免疫有關的中和抗體、HI抗體、沉淀抗體等,與細胞免疫有關的各種因子以及與非特異性免疫有關的干擾素、補體和非特異性免疫效應細胞等都會影響雞對疫病抵抗力的形成。因此目前依舊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且能真實全面反映雞群免疫力水平的評價體系。HI試驗操作簡單,而且它能大體反映出體液免疫中抗體的出現(xiàn)和消長的規(guī)律,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通常多用HI效價對免疫效果進行監(jiān)測和評價,在尚未有其他更科學的評估體系出現(xiàn)之前,它依然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評價抗體水平的方法。一般認為,HI效價在61og2以上時可以大量的死亡損失就可以避免,超過81og2基本上可以避免死亡損失,而l01og2以上時,基本就可以避免產蛋量的急劇下降。條件較好的雞場最好根據(jù)抗體血凝抑制效價監(jiān)測結果來確定免疫的最佳時間和免疫程序。首免具體時間可根據(jù)以下公式進行推算。雛雞出殼后,抽檢0.5%的雛雞檢測血凝抑效價,并求其對數(shù)平均值,然后計算首免時間。計算公式:首免日齡=4.5x(1日齡血凝抑制抗體對數(shù)值-4)+5。平時應待抗體效價降到1∶64以下時進行免疫后10~14天抽檢,抗體效價比免疫前提高兩個滴度方可以認為免疫成功,否則應重新免疫。
5.2雞禽流感免疫程序
蛋雞的禽流感免疫一般在12~14日齡、45日齡及開產前三個階段進行3次;商品代肉雞免疫一般在7~14日齡時免疫1次;種雞在14~21日齡時首免,間隔3~4周后加強免疫一次,以后根據(jù)免疫后抗體效價檢測結果每隔4~6個月免疫1次;產蛋雞則應在每年的10月10日前進行,而后每隔75 天免疫1次。如果H5N1和H9N2單苗的免疫應分別進行(最好間隔 10天)免疫效果會比使用聯(lián)苗免疫效果好。
5.3加強衛(wèi)生管理,防止病原體侵入雞群
引種則必須從無本病的雞場引入,引種后一定要按規(guī)定進行隔離觀察。為防止本病的水平傳播,場內雞群應隔離飼養(yǎng),老弱病殘雞要及時淘汰。做好雞舍及周圍環(huán)境的清掃和消毒,家禽糞便應堅持及時清理。雞舍內要確??諝饬魍?,保證空氣質量較好。加強雞群的日常飼養(yǎng)管理,提高雞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按照雞各個階段的生長需求對飼料進行科學配置,公司喂營養(yǎng)均衡的配合日糧,特別是保證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降低飼養(yǎng)密度,供應清潔的飲水,對雞群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
5.4相關疫病控制
雞的新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以及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病都會誘導禽流感的爆發(fā),因此要控制好相關疾病的混合感染。藥物作為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手段應根據(jù)養(yǎng)殖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預防用藥方案將防控結合起來,降低雞群發(fā)生其他細菌病毒傳染病的幾率。
6結語
H5N1,H7NP禽流感病毒我國已例為一類傳染病,國家已經對該病防控實行強制免疫,發(fā)生該病要按照重大動物疫病防治處置規(guī)范進行,隔離撲殺、建立隔離區(qū)、衛(wèi)生消毒等措施,對其它血清型根據(jù)當?shù)卦摬×餍星闆r進行免疫,確保無該病的發(fā)生,保證養(yǎng)雞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奇峰,托婭.雞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12).
[2]區(qū)坤明.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學監(jiān)測淺析[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1,(07).51.
作者簡介:謝青蘭,大專學歷,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獸醫(yī)師,研究方向:畜牧技術推廣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