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戰(zhàn)軍
養(yǎng)生,即在日常生活中對健康的維護保養(yǎng),也可以說是有利于延年益壽的生存、生活方式。從古到今有許多養(yǎng)生之道可借鑒。善于養(yǎng)生者,能適時、適度地調整主觀意識和習性,順應客觀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閑保健方法。
保持最佳心態(tài)是養(yǎng)生之本
心靈淡定寧靜,會使身心愉悅,是幸福的真正源泉,也是健康的可靠保證。但人的思維始終處于動態(tài)狀況,也隨時受到主觀意念和客觀事物的影響,往往會打亂平和的心態(tài),引起心靈不安、躁動或煩惱。
五種不良心態(tài)要理性調整:一是戀舊心態(tài)。對往事追思懷念甚至傷感悔恨。用已逝的歲月消磨現(xiàn)在時光的心緒,等于毫無意義的自我折磨。在省悟人生的過程中,學會淡化和忘記是智慧的選擇。二是幻想心態(tài),用理想完美的標準衡量現(xiàn)有的一切,往往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心,缺少滿足感。其實空想越多失望越甚,離快樂越遠。幸福就在眼前,會珍惜、會品味,快樂自在其中。三是攀比心理,比上不足是常態(tài),比下有余也逍遙。退休賦閑,無欲無求,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自娛自樂,勝似神仙,比之何來?攀之何益?何必自擾?四是憂患心理,為子孫求學謀生、婚姻家庭、未來福祉操心勞神,大有退而不休或休而不閑者。古人云“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況且有時瞎操心幫倒忙不落好,不如放手超脫好。五是不服老心,雖是虎老雄心在,畢竟年齡不饒人。體質內在變化不以人的意志轉移。保持年輕態(tài)的精氣神,但在體能體力上不可爭強好勝,注意量力保身。老年人不服氣、爭口氣,甚至鬧意氣的思想,最不可取。
善于調整心態(tài)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能力。佛家講修行,儒家講修養(yǎng),道家講修煉,都是講修心養(yǎng)性達到心如止水、別無旁騖的至高境界。善待自己,就要練好這種自解自悟的內功,不斷升華,排除干擾,保持良好心態(tài),用理智把幸??鞓肺赵谧约菏种小?/p>
排解不良情緒是護本之要
做事不順、心想事不成,容易產生抱怨或急躁情緒,意見相左溝通不妥,往往易憋氣上火,矛盾糾結爭氣斗嘴,容易氣憤發(fā)怒,意外不幸或身處逆境,易悲觀煩躁。這些不良情緒,會打破安逸、休閑的生活。據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持久存在這種不良情緒,會引發(fā)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等疾病。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影響肌體免疫功能,對細菌、病毒、腫瘤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有害健康。避免、排解、應對壞情緒,不使其影響穩(wěn)定心態(tài)和正常生活非常重要。
1.以理制情。用理性思維看淡一切,“何必糾纏小事”,“忍讓三分又何妨”,“對錯得失與健康得失孰輕孰重”,“一切都會過去的”。這種心理暗示,用理智克制了情感上的沖動,使煩心事通過自我調節(jié),化煩為樂,從而心舒氣順。
2.以寬待人?!白鋈司褪丘B(yǎng)生,處事就是修身”。對人和事持寬容態(tài)度,是做人的涵養(yǎng),也是養(yǎng)生的境界。原諒別人之過,是自我解脫的人生智慧。人們常說“老人之美在于醇”,其淳樸善良的氣質和寬厚大度的人格歷來受人尊重。
3.以“耐”養(yǎng)性。自古名人常以“忍”為座右銘。即要有豁達的胸懷和涵養(yǎng),遇到不稱心、不順意的事情能忍得住,碰到發(fā)怒生氣的事能克制。老年人一般具有成熟穩(wěn)健的特性、冷靜處事的風格,這種“耐性”“忍讓”“穩(wěn)健”“冷靜”,正是“平氣”““去煩”“制怒”的秘方良藥。
4.以智轉移。不固執(zhí)己見是明智的處世之道;會喧泄善疏導是重要的“排毒法”;換個角度思考,也許會“橫看成嶺側成峰”;脫離是非地、超出糾結圈、分散注意力等,都是靠人生智慧排解不良情緒之妙招,可巧妙運用。對身患疾病、遭遇不幸,或暫處逆境者,沉痛、悲傷、煩躁無異是雪上加霜,不解決問題反傷自身,有害無益。有陽光心態(tài),能坦然面對,能看到希望,會尋找快樂,是聰明人排解煩惱、戰(zhàn)勝不幸的內動力。
好習慣是晚年幸福之坦途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還有人說“習慣是人的第二生命”。充分說明好的生活習慣對養(yǎng)生何等重要。
首先,老年人要善于把握“慢生活”的節(jié)奏。飲食起居有規(guī)律,休閑活動有計劃,體能和腦力鍛煉巧結合,不急不躁有條有理,可以“慢中生靜,穩(wěn)中求樂”,對健康有益。其次,一切“順著來”。應四季氣侯之變化更衣進食,順“天時”而養(yǎng)生;按現(xiàn)實的客觀環(huán)境、社會條件,定位自己的生活,體味眼前之福祉;構建和諧家庭氛圍,珍惜親情友情,安享“人和”之樂;尊重人生規(guī)律,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但“不逾矩”。再次,要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把感興趣的事發(fā)揮到極至,生活更充實有味。我有兩個老友,一個喜歡收集酒瓶,一個喜歡收集煙盒,都堅持了幾十年,現(xiàn)俱已耄耋之年,仍鍥而不舍、樂此不疲,享受了其中文化樂趣,也起到益壽延年之保健功效。說明專注某種業(yè)余愛好,也是晚年生活的養(yǎng)生之道。
生活不是一種宿命,而是一種選擇。聰明人善于選擇快樂,快樂是生命最好的“滋補品”。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說“生命的潮汐因快樂而升,因痛苦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