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剛飛
【摘 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及其效果。方法:對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間接收的30例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進行治療藥物使用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膠囊,觀察組采用氯吡格雷片,觀察兩組效果并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3.4%明顯低于對照組33.3%,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片的使用,對于減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且應用效果良好,因而值得我們在臨床中借鑒。
【關鍵詞】 冠心病介入治療后 抗血小板藥物 效果
冠心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病情發(fā)生后患者的健康會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常常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因此介入治療在臨床中的使用相對較多,但通過介入治療后可能會使患者產生動脈血栓等情況,此時對患者進行藥物的使用和治療就成為幫助患者改善臨床情況的關鍵[1]。本次我們對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間接收的30例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使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藥物進行使用,旨在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同時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現將詳細情況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5年9月到2015年8月間接收的30例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 者進行治療藥物使用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膠囊,觀察組采用氯吡格雷片,每組各15例;兩組共30例,患者中不包括患有嚴重肝腎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對本次研究產生影響的疾病患者,同時不包括依從性較差者;對照組中男9例、女6例,年齡53.5-67.5歲,平均年齡56.25±2.31歲;觀察組中男9例、女6例,年齡54.5-66.5歲,平均年齡57.21±2.35歲;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未發(fā)現明顯差異,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膠囊抗血小板聚集,口服阿司匹林腸溶膠囊100mg每日一次。觀察組采用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一次。兩組在用藥期間均對患者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同時發(fā)現患者出現任何異常及時進行對應的措施干預,同時停止使用其他和本病相關的藥物,防止影響本次治療效果。患者在日常飲食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低鹽、清淡,盡量減少辛辣等刺激性較為嚴重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臨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同時統(tǒng)計其發(fā)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等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例數除以總例數,所得數據乘以100%即可。
1.4 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采用t進行檢驗,檢驗后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3.4%明顯低于對照組33.3%,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下表1。
2 討論
冠心病是心血管臨床常見的一類疾病,對于患者的健康往往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因此需要及時進行對癥治療[2],目前在臨床中常常會使用到介入性治療,通過治療會使患者的臨床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同時容易使患者產生血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對于患者的恢復再次產生威脅,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規(guī)的干預就很難再滿足臨床的需求,因而及時對患者進行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也是關鍵所在[3]。
本次我們對我院30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根據患者分組決定進行氯吡格雷片或常規(guī)干預,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氯吡格雷片使用后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較低,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為氯吡格雷片在使用的過程中,其本身藥物的分子量相對較小,藥物的動力學良好,可有有效的抑制血小板,且藥物效果常常會達到阿司匹林腸溶膠囊的3倍左右,藥物的半衰期相對較長,可以持續(xù)性對人體進行作用[4],通過對患者體內的自由基進行抑制,減少其對于內皮細胞產生的損害,同時可以較好的限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有效的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及時幫助患者改善其臨床情況[5]。而藥物在進行使用的過程中,并無十分繁復的操作程序和規(guī)章制度需要遵循,只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對患者進行給藥即可,降低臨床工作量,同時更利于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6]。
綜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片的使用,對于減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且應用效果良好,因而值得我們在臨床中借鑒。
參考文獻
[1] 左悅,仇淼. 1例急性腎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致消化道出血的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15): 52-53.
[2] 施婧,吳林靜,張雪梅,等. 品管圈對提高住院冠心病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知識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9): 108-110.
[3] 周樹軍,王振娟,張立強,等. 基層PCI術后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依從性調查分析[J]. 四川醫(yī)學. 2016, 37(4): 444-446.
[4] 羅芝寬,劉勇,李廣闊,等. 抗血小板藥物對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無復流發(fā)生率的影響[J].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2013, 32(4): 379-382.
[5] 趙麗鳳,張曉梅. 抗血小板藥物依從性的護理現狀提高冠心病病人 PCI 術后[J]. 全科護理. 2015(19): 1826-1828.
[6] 烏漢畢力格,李靜,李希,等. 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中的應用現狀調查[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2, 06(8): 2061-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