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貝婁曾經(jīng)說過:“你所追求的世界,永遠不是你能掌控的世界。”誠然,我們一直在追求一個虛擬世界,享受它所帶來的便利。然而當這樣一個世界出現(xiàn)時,卻是不能被我們掌控的。此時,我們需要保持清醒。
虛擬時代使我們不必忍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凄涼與苦楚,它使我們想念君時便可到達他身邊,與他“共剪西窗燭”。虛擬時代使我們不必擔憂“萬民來朝而不知有他國”的信息閉塞局面,只要我們想,什么都可以知道。虛擬時代使我們不必感嘆“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遙遙”的局面,它使我們足不出戶便可“坐看云起時”。然而,這樣一個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虛擬時代,也能招致禍患。
它拉大了人們心靈的距離,在當今這個虛擬世界已初露端倪的時代,“低頭族”已隨處可見,我們越來越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急促,加劇了時代的躁動。便利的同時,虛擬時代也能造成許多不便,因此,這要求我們面對虛擬時代,要保持清醒。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保持清醒呢?這需要一番計較。
首先,我們要與這個世界保持適度的距離。在我們尚可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時便自己做,不要事事依賴于虛擬世界?!笆澜缒敲创?,我想去看看”,那么便去吧,不要只是足不出戶在家欣賞風景。我們?nèi)タ词澜绮⒉恢皇强?,而更注重一種體驗,“似有芬芳撲鼻來”,鳥聲婉轉(zhuǎn)動聽,豈是虛擬世界能帶來的?唯有身體力行,不依賴于虛擬世界,方可體會。
同時,面對這個虛擬世界,我們要自有一套處世的原則。我們不必刻意遠離這個虛擬世界,但也不應(yīng)一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正如龍應(yīng)臺筆下的坊間繡娘,縱使世界追名逐利,物欲橫流,但她們卻堅守自己,繡出一幅幅的畫。面對一個不一樣的社會,她們,保持了清醒。
正如南懷瑾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它好在便利了我們的生活、變革了生活,但它壞在讓世人迷失了自我。因此,面對一個即將到來的虛擬時代,我們要保持清醒。如此,我們方能在享受其便利時,還能不迷失自己。
得 分: 48分
文章開篇亮出觀點,接著論述虛擬帶來的種種便利,再論述虛擬造成的諸多不便,進而提出面對虛擬世界需要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必刻意遠離也不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再次強調(diào)觀點。全文議論就事論事,雖然列舉了龍應(yīng)臺筆下坊間繡娘的例子,可惜未能就此生發(fā)議論展開思考,未能使觀點拓展深化。
文章第二段的一組排比,明顯是散文化的寫法,羅列現(xiàn)象,看似文采飛揚,其實缺乏思想和分析說理,夾在論述中,顯得不倫不類。
文章還有一大硬傷,最后一段的引用出自狄更斯的《雙城記》,并非南懷瑾,常識性錯誤在考場作文中是最為忌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