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琳?オ?
從這幾年來的生物會考和高考題的題型發(fā)展趨勢來看,著重考查學生的生物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基本都是圍繞高考考點來設置,讓學生綜合運用比較法、判斷和推理以及發(fā)散思維能力來解答,特別加入了實驗題這種新的材料分析題型.所以,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方法的掌握,并進行專項訓練,為高考做好準備工作.因為這兩種題型,想拿到高分都不容易,影響到最后的總分.
高中生物的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這兩種題型主要是以以下三種形式設置的:文字表述題,圖表和實驗題型.文字表述題和圖表這兩種形式,主要是提供材料供學生閱讀,要求學生從材料中提取答題需要的信息,并運用各種分析思維,如比較和推理等,最后回答設置的問題.文字表述提供的信息基本都是問題和數據,而圖表題提供的信息是各種圖片和表格.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這兩種題型的解題策略提出自己的觀點,以供參考.
一、文字敘述類題型的一般規(guī)律
1.讀題,讀題的目的在于了解題目中的各種條件,這些條件是解題的關鍵,通過對這些條件和信息,這些信息有些并非直接說明的,需要通過推敲才能明白,因此,在讀題的過程中還需要仔細思考.
2.審題,所謂審題,就是要明確題目的目的,即我們應該回答說明問題,否則審題不清,容易造成答非所問.
3.知識定位.出題人在出題的時候必定是要考查某個知識點,如果我們在做題的時候能夠抓住出題人的心理,正確找到考查的范圍,那么我們就能縮小知識的范圍,思考有用的知識點.
4.聯系搭橋.因為出題人在出題的時候往往不可能只考查一個知識點,因此我們就應該積極思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避免想當然而導致的錯誤,綜合推理,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5.組織答案.答案有時候并不是答出大意就行,答案應該力圖準確、全面、規(guī)范,應該經過仔細思考后,盡可能將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清楚,然后將思考過程用規(guī)范化的書面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形成的答案才能夠盡可能標準.
二、圖表類題型的一般規(guī)律
坐標類、表格類、圖示類和圖解類在考試中出現較多,其中最多的兩種是坐標類和表格類,我們將就這兩類進行探討.
1.坐標類.這類題型對考生的要求較高,完成這類提醒必須要求考生有較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夠從坐標中理解坐標所代表的具體含義,通過各種曲線發(fā)現題目中蘊含的信息,然后用規(guī)范化的語言表現出來,這種文字——坐標的轉換能力是需要考生慢慢培養(yǎng)的.
坐標曲線一般分為如下幾種:識別型、單一曲線型、多重曲線型等等,但是,不管哪類坐標,其目的都是在于考查考生的轉換能力,即將坐標語言變成文字語言,進而再進行分析,根據轉換的文字來發(fā)現考查的知識點,從而得出題目的正確思路,破解這類題型,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閱讀橫坐標、縱坐標的說明,即這兩條坐標代表了什么,這是做題的基礎,然后根據要求去尋找書本中對應的知識點.
第二,發(fā)現圖表的數值或者關鍵的點,因為這些點往往具有重要的含義,及時發(fā)現這些含義有利于解題.
第三,通過曲線的變化,結合圖表中的各種數值,從而發(fā)現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一般而言,縱坐標代表因變量,橫坐標代表自變量,圖標所反映的往往是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因此,我們在看坐標圖的時候,首先應該觀察橫坐標的變化,然后再看縱坐標的變化,且不可本末倒置.
以上三個步驟所說的除了對坐標圖有用以外,往往對文字敘述類的題型都是有用的,任何涉及到數據或者曲線的題目,我們都應該抓住數據的變化,并結合相關知識,抓住出題人涉及的知識點,這樣將有助于解題.
2.表格類.這種題型多會涉及大量的資料,一般會有不同的橫向表格和縱向表格,不同的橫縱向表格代表不同的含義,橫坐標縱坐標代表的是數據,這些數據往往具有重要信息,因此,解答這類題型,我們同樣有三步:
第一步:首先要明白表格的橫向和縱向代表了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樣設置表格,即明白出題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從而可以推斷出出題人的目的;
第二步:思考表格中行和列之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還是比較關系,或者僅僅是單純的陳述等等,在思考的過程中,要注重從多角度去考慮它們之間的關系,因為有些題型反映的往往不只是一種關系.
第三步:查看橫縱結合處產生的數據,并聯系所學的知識,通過分析和比較,發(fā)現其中的內在聯系,從而思考出出題人的出題目的.
三、實驗類題型解題的一般規(guī)律
實驗考題主要有實驗分析題和實驗設計題,實驗設計又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兩類.因為是書面考查,所以主要考查實驗原理、假設、實驗方法和步驟、實驗預期結果與分析.下面對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作如下探討.
1.單因子變量原則.控制其他因素不變,而只改變其中某一因素,觀察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如高中生物第一冊“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高中第二冊“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等實驗就是單因子變量的實驗.
2.設立對照原則.對照是實驗控制的手段之一,通過設置對照實驗,可以消除無關因子對結果的影響,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常用的對照實驗有空白對照,是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的對象組.條件對照是指雖給對象施以某種實驗處理,但這種處理是作為對照意義的.還包括相互對照和自身對照.相互對照是指不另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照.自身對照是指不另設對照組,實驗與對照在同一對象上進行,即自身前后的對照.
在設置對照實驗時,除了實驗變量外,其余實驗組與對照組都應該是相同的.一般要做到:生物材料相同,包括所用生物材料的數量、質量、長度、體積、來源和生理狀況等方面特點要盡量相同;實驗所用的器具和裝置要相同;實驗的試劑要相同(包括成分、濃度、體積、量等);條件控制要相同,如溫度、光照強度、pH、攪拌等都要一致.
總之,對不同的題型要采用不同的解題策略,做到舉一反三,作為生物教師,要在平常的課堂上加強對材料分析和簡答題的訓練,每堂課的最后時間段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練習題,讓學生既能夠及時的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能在實戰(zhàn)演習中掌握這兩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找到解題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