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幾千年來的文明源遠流長,最好的歷史見證就是文物古建筑。俗話說:古建筑里的每一塊磚都有歷史的故事。文物古建筑是人類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資源,具有不可估量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最近幾年,一些自然因素和人為的原因,很多寶貴的古建筑都曾遭遇過火災,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因此,通過古建筑火災隱患的分析,進一步探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措施,對于確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對策;分析
引言
古代建筑我們通常都簡稱為古建筑,是歷史文物的重要組成,涵蓋了歷史、藝術和科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紀念意義和教育意義。我國現(xiàn)存的古建筑是我國非常有價值的歷史遺產,代表著我國的國家文明。我國的古建筑風格多樣,象征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華大地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所以,對于古建筑的保護,利在今世,功在千秋。在所有對文物古建筑構成的危害之中,造成損失最大的就是火災。有關數據顯示:2000年全國文博單位、古建筑共發(fā)生6起火災,一座城樓、一座牌樓和5間古建筑均被燒毀。2002全國文博單位、古建筑共發(fā)生4起火災,過火面積高達1865平方米。最近幾年文物古建筑更是頻發(fā)火災,令人痛惜。所以,目前我國文物古建筑安全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成為各級消防主管部門最重要的工作內容。
1 文物古建筑先訓現(xiàn)存的安全隱患
1.1 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高
我國古建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都是木材,結構支撐方面基本都是木質構架,從火災荷載情況來看,與國家規(guī)定的火災負荷量的標準還相差較遠,火災的危險性非常大,耐火的級別比較低。古建筑中所使用的木材,由于經歷了若干年的干燥,已經成為了徹徹底底的“全干材”,其中所含水分極少,非常容易燃燒,特別是有一些木材已經枯朽,質地相當的疏松,一旦遭遇干燥的季節(jié),一點火星就能引起火災。古建筑中每一個木材構件,都是非常好的火焰?zhèn)鞑ネ緩?,極易燃燒。古建筑一旦著火,馬上就會迅速蔓延,就像被架空的干柴,加上古建筑的屋頂都是非常嚴密的,就會造成火災發(fā)生時,煙不能馬上散發(fā),遇到屋頂的熱,馬上就會使溫度快速上升,產生“轟燃”。古建筑的每一個構件的表面面積都很大,木材多以拼接的方式進行連接,縫隙較多,通風條件又非常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了高山之頂,一旦發(fā)生火災,火勢會以最快的速度蔓延,火勢猛烈,很快就會形成立體燃燒。
1.2 防火間距小,極容易出現(xiàn)“火燒連營”
我國的古建筑基礎多為種類多樣的單體建筑,由此構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庭院。在庭院布局之中,基本都是以“四合院”或者“廊院”的形式出現(xiàn)。這樣的布局形式在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間上都比較缺乏,只要其中一處出現(xiàn)起火的情況,如果控制不夠及時和有效,就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相連的木結構建筑很快就會形成大面積的燃燒,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1.3 消防設施匱乏,火災撲救難度大
我國各個省市地區(qū)幾乎都有古建筑的存在,很多古建筑都距離城鎮(zhèn)較遠,一般都是建在環(huán)境幽靜的高山深谷之中。這些古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普遍較低,缺乏經過專業(yè)訓練的專職消防人員的防護,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消防措施的配備和安裝,如果有火災發(fā)生,由于消防隊基本都在城鎮(zhèn),很難及時到達,只能任火勢蔓延,直到燒盡為止。很多古建筑都沒有消防水源,一些比較高大的古建筑即使有水源也難以撲救,而古建筑周圍多是較為狹窄的道路,有的還設有門檻和臺階,消防車根本無法進入,這直接造成了火災撲救工作的難以克服的困難。
1.4 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不善,問題較多
有的古建筑的主管部門沒有明確的分工、責任不清,多數為了經濟利益的追逐普遍對于消防安全的管理疏于研究。不少地方為了經濟利益,將古建筑投入現(xiàn)代化經濟的使用,利用古建筑進行旅館、飯店、招待所、工廠、倉庫開設,對于火源缺乏嚴格的管理,亂拉亂接電線,隨意亂設線路開關。有的古建筑的周圍由于開店數量較多,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
2 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措施
對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結合各地古建筑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消防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到組織落實要嚴格,制度制定要嚴密,措施設置要得法,火災施救要有效。具體的措施包括:
2.1 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建立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
各地政府應該定期組織相關單位進行教育培訓,還要定期開設消防安全培訓班。教育和培訓的重點主要針對古建筑的工作人員,主要內容包括進行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灌輸,教授一些火災預防的方法,還有如何進行火情的處理,提高相關人員的滅火技能。通過這些培訓提高相關人士對于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增強預防火災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2.2 科學防消,實行源頭管控
借鑒有的古建筑的現(xiàn)代化消防安全措施,進行攝像頭安裝,以此來進行有效的火情監(jiān)控,在不影響原有文物古建筑結構的完整性和文物古建筑藝術風格的情況下,在一些重點古建筑文物內部和珍貴文物陳列的重點位置,進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科學、合理地安裝;在較為重要的磚木結構和木結構的文物古建筑內部,要進行閉式自動或簡易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安裝,容易出現(xiàn)火災蔓延的地方應該進行水幕的安裝,采用先進科技手段對文物古建筑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控。同時,應增設防雷保護措施,以免因雷擊引發(fā)火災。
2.3 嚴格執(zhí)行古建筑的安全用電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一些磚、石的結構之外,一般不允許進行電燈和其他電氣設備的安裝。古建筑內部如果確實有照明燈具和電氣設備的安裝需要,必須由本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安裝和維護必須有專業(yè)的電工來進行,必須嚴格執(zhí)行相關電氣安裝使用的技術規(guī)范和安裝規(guī)程。
2.4 狠抓宣傳,提升防救能力
文物主管部門、公安消防機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居委會、派出所等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針對文物古建筑的具體情況,在文物古建筑所在地進行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開展,這樣的活動一定要深入商戶和家庭,重點是提醒他們對生產經營和用火用電安全的關注,要最充分的利用當地的廣播或者是戶外視頻等有效的途徑進行消防安全注意事項的宣傳。還要張貼一些消防安全警示標識和宣傳廣告,主要位置可以選在消防通道、消火栓等消防設施上,以及容易產生火災的建筑物上。通過宣傳進行消防“片警”、消防志愿者、消防義工的招募,發(fā)動一切力量進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預防,同時還要加強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常識、火災隱患查找和滅火疏散逃生演練的指導,提倡全民參與,不斷提升全民的防救能力,攜手守護一方平安。
3 結束語
我國的古代建筑一方面可以為我國現(xiàn)代化的建筑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同時對于世界建筑行業(yè)也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重要文化遺產。因此,對于古代建筑遺產的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物古建筑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積淀。對于古建筑文物的消防安全的保護,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使命,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我們必須具備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后代負責的精神,認真將每一項工作做好,堅決杜絕一切文物古建筑的火災悲劇,讓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流芳百世。
參考文獻
[1]趙發(fā)軍.文物古建筑(區(qū)域)消防安全狀況與管理對策分析[J].水上消防,2014.
[2]張祥瑞.桂林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狀況與防范對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3]孫承華.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問題及對策探析[J].武警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