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杏元 胡源盛
摘要:以男士雙層保暖內衣為研究對象,使用暖體出汗假人同時測量了該內衣的熱阻與濕阻,并使用三維人體掃描儀對其與暖體假人之間的空氣層體積進行了測量,建立了空氣層體積與保暖內衣熱阻和濕阻之間的多項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在內衣測量范圍內,其熱阻隨著號型的增大先增加后減小,而濕阻則隨著號型的增大逐漸增加。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其透濕指數(shù)隨著號型的增大逐漸減小,說明其熱舒適性隨著號型的增大而減弱。
關鍵詞:雙層保暖內衣;熱阻;濕阻;透濕指數(shù);空氣層體積
中圖分類號:TS941.17 文獻標志碼:A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Thermal Comfort of Double-layer Thermal Underwear Based on Thermal Manikin
Abstract: By taking mens thermal underwear as example, the thermal resistance and moisture resistance of the underwear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thermal manikin, the volume of the air layer between the thermal underwear and the thermal manikin was also measured with a 3D body scanner, and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between the volume of the air layer and the thermal resistance and moisture resistance of the thermal underwear was built. The result shows that withi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underwear, the thermal resistance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hen the size increases, and the moisture resistance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sizes. From further study it is found out that the moistur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sizes, indicating the larger the sizes, the poorer the thermal comfort.
Key words: double-layer thermal underwear; thermal resistance; moisture resistance; moisture permeability index; volume of air layer
服裝與人體之間的空氣層體積對服裝的熱阻和濕阻均有重要影響。McCullough E.A.等曾使用站立式假人分別對寬松長褲和緊身長褲的熱阻進行過測量,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寬松長褲的熱阻大于相同條件下的緊身長褲,并認為服裝內空氣層厚度是決定服裝熱阻的一個重要因素。Y. S. Chen等使用出汗暖體假人同時研究了夾克的放松量對熱阻和濕阻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較小的空氣層范圍內,夾克的熱阻和濕阻均逐漸增大。在有關服裝松量對其熱舒適性影響的研究中,大部分都局限于對服裝熱阻的測量,對服裝濕阻的測量則比較有限。本研究以男士雙層保暖針織內衣為研究對象,使用暖體出汗假人,對其熱阻和濕阻進行了測量,并使用三維人體掃描儀對內衣與假人表面的空氣層體積也進行了測量,以此探明保暖內衣與人體之間的空氣層厚度對其熱舒適性的影響。
1 實驗方案
1.1 測量用服裝
本研究中,選用號型為M、L、XL、XXL的 4 件男士雙層保暖針織內衣進行測量。其中,M、L、XL及XXL號分別對應于緊身型、合體型、較寬松型、寬松型。4 件內衣均為圓領長袖,并隨著號型的增大在胸圍、腰圍、肩寬指標上均勻增加,但衣長、袖長、領圍指標上保持一致。內衣各部位尺寸如表 1 所示。
表 2 所示為保暖內衣織物的纖維組成及物理性能。其中,織物的厚度由FAST-1在低負荷(196 Pa)下測量完成,彎曲剛度利用FAST-2測量完成,織物自身的熱阻則由PREMETEST測量完成。
1.2 暖體假人
本研究使用站立式暖體出汗假人Walter對保暖內衣的熱阻和濕阻進行測量。測量時假人上半身穿著不同號型的保暖內衣,下半身則穿著相同的緊身針織長褲。
1.3 三維人體掃描儀
三維人體掃描儀VITUS用于本次的人體測量。根據(jù)標準ISO20685:2005,測量前先對其進行校正。人體測量在(25 ± 2)℃的溫度環(huán)境下進行。
進行人體掃描時,假人頭部固定,足部離地。掃描時先對裸態(tài)假人進行測量,以獲得假人裸態(tài)時的體積,再對穿著不同號型內衣的假人進行測量,以獲得穿著內衣的假人體積。為確保測量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每種狀態(tài)的測量都從假人的 3 個不同角度進行 3 次掃描。
1.4 熱阻、濕阻及透濕指數(shù)的確定
熱阻可根據(jù)標準ASTM 1291-10獲得,其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1.5 保暖內衣與暖體假人間空氣體積的確定
空氣層體積即為著裝后假人體積與裸態(tài)時假人體積的差值,其計算公式如(4)所示。
1.6 熱阻和濕阻的測量
(1)在一個恒溫恒濕的人工氣候室進行測量,環(huán)境溫、濕度分別為(25 ± 2)℃、65%±5%;(2)整個測量過程假人平均皮膚溫度維持在35 ℃;(3)所有內衣在進行測量前均在氣候室放置24 h;(4)所有內衣各測量 3 次,且在下一次測量時先脫下然后穿上再進行測量;(5)在測量熱阻與濕阻時至少經(jīng)過 8 h,待內衣水分積聚速度穩(wěn)定后進行取值。
2 結果與討論
2.1 熱阻與濕阻測量結果
表 3 所示為不同號型的保暖內衣在不同空氣層體積下的總體熱阻與濕阻的測量值。
從表 3 可以看出,在保暖內衣所測號型范圍內,其總體熱阻隨著號型的增大先增加后減小。當號型增加到XL時,其熱阻最大,說明此時內衣的保暖性能最好。這是因為隨著內衣號型的增加,內衣與假人之間的空氣層體積也在增大,由于靜止的空氣熱阻較高,這使得內衣的熱阻也逐漸增加。但隨著空氣層體積的進一步增大,空氣對流產生的熱損失開始增加,因此熱阻又會逐漸減小。從表 3 可以看出,在所測號型范圍內,保暖內衣的濕阻隨著內衣號型的增大則逐漸增加,且從M號增加到L號時,其增加較為明顯,但從L號到XXL號時,增加較為緩慢,增加率逐漸減小。這與保暖內衣的纖維成分有關,其由100%純棉纖維制成,吸濕性好,吸收的水分也不易散失到空氣中去,因此濕阻也大。
2.2 發(fā)熱內衣的透濕指數(shù)
由表 3 中保暖內衣熱阻與濕阻的測量值及式(3)可計算其透濕指數(shù)。圖 1 顯示,保暖內衣的透濕指數(shù)隨著內衣號型的增加而逐漸減小,且在L號和XL號時其透濕指數(shù)幾乎保持一致。說明在保暖內衣所測號型范圍內,M號熱舒適性最好,此時所對應的空氣層體積為3 283 cm3;XXL號最差,相應的空氣層體積為11 068 cm3。說明空氣層體積是影響內衣熱舒適性能的重要因素。
2.3 空氣層體積與保暖內衣熱阻的關系(圖 2)
如圖 2 所示,為進一步分析空氣層體積對保暖內衣熱阻的影響,建立了內衣與假人之間的空氣層體積與其熱阻之間的多項式回歸模型(R2 = 0.99, p < 0.05),其回歸模型如式(5)所示。
式(5)
其中y為內衣的總體熱阻,x為內衣與假人之間的空氣層體積。
從回歸模型可以看出,保暖內衣的熱阻在一定的空氣層體積范圍內逐漸增加,當熱阻達到一定值后,會隨著空氣層體積的增大而逐漸減小。
2.4 空氣層體積與濕阻的關系
圖 3 所示為保暖內衣的濕阻隨空氣層體積的變化規(guī)律。為進一步分析空氣層體積對保暖內衣濕阻的影響,建立了空氣層體積與濕阻之間的多項式回歸模型(R2 = 0.91,p < 0.05),其回歸模型如式(6)所示。
式(6)中,y為保暖內衣的濕阻,x為內衣與假人之間的空氣層體積。
從回歸模型可以看出,保暖內衣的濕阻在一定的空氣層體積范圍內逐漸增加,當濕阻達到一定值后,也隨著空氣層體積的增大而逐漸減小。
3 結論
一方面,在所測范圍內,保暖內衣的熱阻隨著空氣層體積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小,而其濕阻在所測范圍內則逐漸增加。從所建立的回歸模型來看,熱阻與濕阻均隨著空氣層體積的增加而增大到各自的最大值,而后再逐漸減小。另一方面,保暖內衣的透濕指數(shù)在所測內衣號型范圍內隨著內衣號型的增加而逐漸減小,表明其熱舒適性能逐漸減弱?;诖?,本課題還將對保暖內衣的熱舒適性及美觀性進行進一步測量與評價,以確定保暖內衣熱舒適性與美觀性兼顧的合適的放松量設計。
參考文獻
[1] McCullough E A, Jones B W, Huck J.A comprehensive data base for estimating clothing insulation[J].ASHRAE Trans.,1985(91):29-47.
[2] Y S Chen, J Fan, X Qian.Effect of garment git on thermal insulation and evaporative resistance[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04, 74(8):742-748.
[3] Fan J T, Qian X M.New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Walter, the sweating fabric manikin[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4, 92(6):641-644.
[4] Fan J T,Chen Y S.Measurement of clothing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oisture vapour resistance using a novel perspiring fabric thermal manikin[J].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13):1115-1123.
[5] Y S Wu, J T Fan, W Yu.Effect of positions on the evaporative resistance and thermal insulation of clothing[J].Ergonomics, 2011,54(3):301-313.
[6] Jun Li, Zhaohua Zhang, Yunyi Wa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gap sizes and clothing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2013, 104(12):1327-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