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穎潔
?
精心設計幼兒園主題活動
●沈穎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主題活動正契合這一要求,它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圍繞幼兒的學習經驗來組織教育教學,在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的基礎上促進五大領域的全面發(fā)展,成為幼兒園廣泛采用的課程形態(tài)。
重視各學科、領域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對幼兒來說,學習應當是有關聯(lián)和有意義的,是以前經驗的延續(xù),并對以后的生活具有價值。主題活動相比學科(領域)活動而言,更注重學科、領域知識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力求使不同學科(領域)知識圍繞主題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并用這種整體性知識影響幼兒,使幼兒建構起完整的內部知識結構。
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題活動為幼兒提供的一系列活動,更強調幼兒的直接經驗、親身體驗,能使幼兒通過主動參與,在與材料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經驗,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體現(xiàn)個別差異,關注生活經驗和學習。在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預先編制的主題實施計劃可以根據幼兒的學習狀況做出調整。雖然調整的范圍相對較小,但只有關注到幼兒生活經驗和學習需要的主題活動,才能更好地處理幼兒生成的學習任務和教師預定的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對兒童個別差異的尊重與支持。
使發(fā)展與知識同步。主題活動不只是關注幼兒認知的發(fā)展,而是充分考慮兒童多方面的發(fā)展,使幼兒在認知、情感和身體各個方面的發(fā)展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從而在活動中獲取綜合性的經驗和知識。
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教師需要在了解幼兒相關經驗背景、興趣需要的基礎上預先設置主題活動框架、主題目標、活動內容、活動環(huán)境等。對主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進行預先設想,盡可能使目標、內容、情境、經驗、興趣等各種因素與主題實施的方法、策略相匹配,帶給幼兒更為適宜的學習與發(fā)展。一般來說,主題活動的設計包含以下幾方面:
主題的選擇與規(guī)劃?!爸黝}”是活動開展的核心,它隱含了活動開展的線索和內容,決定主題的價值取向和開展方向,因此,選擇并規(guī)劃適宜的主題是開展主題活動最為關鍵的一步。教師需要考慮幼兒、教師自身、教育資源、主題蘊含的價值、內容等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已有經驗。任何一個主題在開展前,都需要站在幼兒的視角去判斷:孩子感興趣嗎?孩子有進一步去了解和探索的需要嗎?是大部分孩子的興趣還是個別孩子的興趣?對于此主題,大部分孩子的原有認知和相關經驗是什么?當然,要解答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聆聽幼兒自發(fā)的討論,通過非正式活動中的談話或者解讀幼兒的繪畫作品等多種形式加以了解。
二是主題所蘊含的價值。在幼兒階段,孩子會對眾多的話題、事件、現(xiàn)象產生興趣,如何以此為基礎形成主題活動需要教師甄別取舍。取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此主題是否蘊含了幼兒發(fā)展的價值,即是否蘊含了該年齡段幼兒所應獲得的核心經驗,是否能促進幼兒關鍵能力的發(fā)展,是否有助于幼兒獲得終身受益的情感態(tài)度。
三是開展主題所需的教育資源。主題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硬件和軟件的支持。教師要對此進行客觀的評估,分析目前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有哪些,還缺少什么,缺少的部分可以用何種途徑去獲取和彌補。
四是該主題與前期主題的關系。在選擇主題時,要將幼兒的學習放在經驗的連續(xù)過程中,思考主題與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如前期主題中幼兒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能否在此主題中得以運用、拓展和遷移;還有哪些關鍵的經驗沒有在前期主題中滲透,需要在此主題中加以補充,以確保課程的平衡。
向往小學生學做小學生(管理物品)主題內容學做小學生(管理時間)學做小學生(學習品質)活動1:好擔心活動2:小學什么樣活動3:特別的參觀活動4:我眼中的小學活動5:一樣不一樣活動6:慌張的莎拉活動7:整理書包活動8:我會整理活動9:我的小書包活動10:快睡吧小田鼠活動11:總是遲到的嘟嘟活動12:課間十分鐘活動13:快速收集行動活動14:鵝太太洗澡活動15:犟龜活動16:一半先生活動17:著急的豆豆活動18:一棒接一棒語言藝術社會藝術語言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語言語言社會社會語言語言語言語言健康引發(fā)話題,產生對小學的好奇;了解已有經驗;進行實地參觀;對觀察到的小學進行記錄表現(xiàn),與幼兒園進行對比。借助文學作品了解管理物品的重要性;嘗試動手整理書包;梳理分類整理的經驗;表達喜愛的情感。借助文學作品體驗管理時間的重要性;進行課件十分鐘的體驗活動;嘗試統(tǒng)籌合理安排;遷移經驗解決問題。借助文學作品感受“堅持、耐心、細心”等品質的重要性,在接力賽中體驗相應的品質。
確定主題活動目標。主題活動目標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幼兒園總目標、主題中蘊含的價值、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等多種因素。目標的確定要涵蓋各種學習內容,使其在統(tǒng)一目標的指引下相互關聯(lián)、相互作用,形成內在的有機整合。此外,目標的確定要著眼于促進幼兒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素質以及終身受益的品質上。
一方面,要分析主題蘊含的潛在價值。主題活動的目標是多元的,需要我們挖掘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和幼兒發(fā)展價值。我們可以從幼兒可能獲得的基本經驗、核心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多種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大班主題活動《我掉牙了》,其主題目標如下:了解牙齒的外形特征,并與名稱、功能建立聯(lián)系,提升觀察、分類與概括能力;學習用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換牙事件,學習保護牙齒的正確方法,提高保護牙齒的意識;嘗試依據實驗結果推理蛀牙形成的原因,萌發(fā)“眼見為實”的科學態(tài)度;樂意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在活動中所獲得的牙齒相關經驗,提高協(xié)作與創(chuàng)作能力。
從這一主題目標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我掉牙了》是側重于科學探究性的主題活動,目標是通過主題活動幫助幼兒獲得科學知識(牙齒外形特征)、科學方法(實驗)、科學態(tài)度(眼見為實)等方面的經驗,同時還包含健康(保護牙齒)、藝術(表達經驗)、社會(同伴協(xié)作)等方面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要規(guī)劃主題深入的走向。在確定主題目標時,我們可以通過繪制“主題脈絡圖”的形式,將主題線索及推進的脈絡用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以便我們對主題中各相關經驗的組織串聯(lián)關系一目了然,清晰了解主題要達成的目標、推進的方向以及有待深入展開的內容。主題圖沒有固定的形式,需要根據每一個主題不同的特點而確定,主要包括:主題的板塊(單元)、板塊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主要解決的問題(促進兒童怎樣的發(fā)展)。
設計主題活動內容。根據主題活動的目標、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等因素,設計一系列活動內容,可以初步確定每個活動的名稱、目標、主要內容和開展步驟,還可以標明每個活動所側重的領域、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等,如上表(轉自浙江省北山幼兒園的主題審議表)。
規(guī)劃環(huán)境、家長工作、區(qū)域活動等教育資源。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主題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由各種集體或小組性的教學活動組成,還有賴于環(huán)境、材料、家園合作等整合形成的教育合力。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時,需要同時考慮相關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材料投放、家長合作及社區(qū)資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因素,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要充滿孩子氣息,要多鼓勵家長的援助行為,強化家長配合的熱情。
(作者單位:杭州市西湖區(qū)學前教育指導中心)
(責任編輯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