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偉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SC330、SC390型道岔存在的主要病害,針對病害進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整治措施。
關鍵詞:道岔病害;原因分析;整治措施
近幾年來,我段管內(nèi)鋪設了大量的SC330(全段共計249組)、SC390(全段共計68組)型道岔,為切實做好SC330、SC390混凝土岔枕道岔的養(yǎng)護維修,現(xiàn)將該型號道岔的一些常見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 SC330、SC390型道岔的主要病害
通過對該型號道岔的主要病害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在運營和養(yǎng)護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病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尖軌頂鐵不密貼;(2)尖軌掉塊;(3)Ⅲ型彈條磨耗;(4)轍叉翼軌垂磨;(5)混凝土岔枕套管失效及混凝土枕螺栓折斷;(6)貝氏體合金鋼轍叉掉塊;(7)限位器頂死;(8)直向護軌磨耗;(9)尖軌尖端處至接頭間作用面?zhèn)饶?;?0)尖軌跟部變截面處軌面凹凸;(11)尖軌不密貼。
2 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1 尖軌頂鐵不密貼
(1)原因分析:尖軌或基本軌有硬彎、尖軌中部軌距偏小及頂鐵本身加工缺陷,均會造成頂鐵不密貼。(2)防治措施:①改正尖軌中部負軌距。②墊起頂鐵后座使之密貼。③采用“低溫三角加熱法”,借用溫度應力,放散引起變形的殘余應力,校直尖軌,恢復尖軌的初始狀態(tài)。④改正頂鐵本身的材料尺寸缺陷。⑤掌握好曲尖軌刨切范圍的曲股軌距遞減,定期檢查整修。整修保持軌距符合標準。
2.2 尖軌掉塊
(1)原因分析:轉轍部分各部件沒有做到“三靠兩密”而存在“三道縫”造成尖軌產(chǎn)生肥邊,同時工區(qū)沒有及時進行打磨,在列車動荷載沖擊下產(chǎn)生掉塊。(2)防治措施:①及時對尖軌肥邊、基本軌肥邊進行修理性打磨。②對未產(chǎn)生肥邊的尖軌進行預防性打磨,保證尖軌非工作邊、基本軌作用邊1:4的斜度。③做到“三靠兩密”,消滅尖軌與基本軌之間的縫隙。
2.3 Ⅲ型彈條磨耗
(1)原因分析:①由于彈性軌撐、軌撐扣板與彈條基座間不密貼,造成過車時彈條與軌距調(diào)整塊之間產(chǎn)生摩擦,Ⅲ型彈條與軌距調(diào)整塊同時發(fā)生磨耗。②Ⅲ型彈條材質不良,強度不夠,來回拆裝3次即產(chǎn)生塑性變形失去彈性,不能保證足夠的壓力。(2)防治措施:①有計劃地逐步將SC330、SC390型道岔尖軌部分Ⅲ型彈條式墊板過渡更換為固定式Ⅱ型軌距塊墊板。②對既有墊板通過加墊u形鐵片與鐵片消滅軌撐調(diào)整塊之間的空隙。③改造安裝彈性軌撐的墊板和扣件,消除軌距擴大。
2.4 轍叉翼軌垂磨
翼軌垂磨造成車輪通過轍叉時跳動,增大了車輪對心軌的沖擊,形成心軌馬鞍。
(1)原因分析:①心軌部分岔枕吊板。②貝氏體合金鋼轍叉心軌膠墊受力面積小、受沖擊力大,使大膠墊壓潰和螺栓被剪斷,造成心軌下沉,增加了翼軌的垂磨。(2)防治措施:①加強心軌部分,尤其是57、58位軌枕處的搗固作業(yè),消滅吊板。②心軌已經(jīng)下沉的要更換軌底膠墊,同時將心軌尖的螺栓進行更換。③翼軌已經(jīng)嚴重垂磨的應進行焊修,翼軌焊修選用:KD-396-1焊條。④對馬鞍形的心軌進行焊補,心軌焊修選用KD-396-2焊條。⑤對翼軌及心軌在初期出現(xiàn)的鋼軌肥邊應及時安排打磨,以避免出現(xiàn)更大的掉塊。⑥逐步將既有的普通材質翼軌更換為合金鋼材質翼軌。
2.5 混凝土岔枕套管失效及混凝土枕螺栓折斷
(1)原因分析:①道岔組裝時,套管內(nèi)有雜物或制造偏差,安裝時損傷了套管。②彈簧墊圈強度不足易失效,大螺栓松動造成混凝土枕螺栓斷裂。③涂油質量差,涂油周期過長,大螺栓銹死,強擰時損壞套管和岔枕。④混凝土枕螺栓松動引起螺栓浮起,螺栓被剪斷。(2)防治措施:①對失效套管可用空心鉆將失效套管鉆出(不能破壞混凝土枕的內(nèi)螺紋),再用特制工具將混凝土枕螺紋清理干凈,新套管涂上環(huán)氧樹脂+丙酮擰人孔內(nèi)。②待固化后按規(guī)程要求安裝大螺栓。③彈簧墊圈下加裝6mm平墊圈做襯墊。④經(jīng)常復緊大螺栓,保持扭力矩在250~300Nom。⑤加強搗固工作,確保道床密實。⑥提高涂油質量,涂油周期適當。
2.6 貝氏體合金鋼轍叉掉塊
(1)原因分析:貝氏體合金鋼轍叉心軌與又跟軌材質不同,在列車碾壓下,軌面發(fā)生塑性流變,產(chǎn)生肥邊未及時打磨,導致掉塊。(2)防治措施:①及時對轍叉心軌與叉跟軌組裝縫肥邊進行打磨或切除。②對未產(chǎn)生肥邊的組裝縫進行預防性打磨,打磨時必須注意不能打太深太寬,打磨深度及寬度應控制在1mm以內(nèi),打磨的角度控制在與踏面的交角為450~600為宜。③及時消滅轍叉吊板,減少輪對通過轍叉時的沖擊力。
2.7 限位器頂死
(1)原因分析:①焊聯(lián)道岔由于是直尖軌焊接,與曲基本軌凍結溫度應力不一致。②未焊聯(lián)道岔曲尖軌鎖定不到位,接頭螺栓及扣板螺栓扭矩不夠,尖軌產(chǎn)生爬行。③復線道岔由于單向行車的影響,使尖軌爬行。(2)防治措施:①對限位器頂死道岔嚴重處所進行應力放散,保證限位器左右空隙均勻。②岔區(qū)及前后200m線路所有扣件要達到“三密貼”。③曲尖軌根部接頭更換高強度的防松螺栓。④將限位器分體式更換為固定式。
2.8 直向護軌磨耗
(1)原因分析:①由于高速、重載的作用,車輛輪對護背對護軌的沖擊加劇。②轍叉部分軌距、軌向不良。③護軌過渡段輪緣槽遞減不均勻,護軌平直段尺寸不符合規(guī)定。(2)防治措施:①在已磨耗的護軌背面護軌磨耗加裝u形或[形鐵墊片。②使用耐磨護軌。③加強對轍叉部分的軌距及軌向的整治,將該處的軌距嚴格控制在±1mm以內(nèi)。④保持轍叉前后方向順直。
2.9 尖軌尖端處至接頭間作用面?zhèn)饶?/p>
(1)原因分析:此病害發(fā)生在側向通過列車較多的道岔,是構造性病害,可以減緩,不能消除。
(2)防治措施:保持直基本軌一側正水平,該段范圍與前后按照0.5%o的遞減率順接。
2.10 尖軌跟部變截面處軌面凹凸
(1)原因分析:尖軌是用矮型特種鋼軌制作,跟端通過加溫鍛壓成形,變截面前后加工的外觀尺寸誤差和不均勻磨耗是軌面凹凸形成的主要原因。(2)防治措施:上道后三個月之內(nèi),仔細測量,用仿形打磨機修理平順。
2.11 尖軌不密貼
(1)原因分析:①基本軌方向不良。②軌距不良、頂鐵過長。③曲基本軌彎折量不對。④轉轍部分各部件沒有做到“三靠二密”,存在“三道縫”。⑤豎切部分和基本軌作用邊有肥邊。⑥尖軌側彎變形。⑦限位器頂死增加的橫向彎矩引起軌向偏差。(2)防治措施:①撥正基本軌方向,矯直彎曲基本軌,改正軌距,彎好曲股基本軌的曲折點,并及時消除基本軌與尖軌的肥邊。②校正頂鐵長度,不能為消滅頂鐵不密而盲目地加調(diào)整片。③采用“低溫三角加熱法”,處理尖軌、基本軌硬彎變形。(3)檢查及整治方法:利用弦線法判定直基本軌方向:在直基本軌外側拉15m長弦線,在每根枕木處測量弦線與鋼軌外側距離,誤差要求在±1mm。
結束語
在日常養(yǎng)護維修中,針對SC330、SC390型型道岔存在的病害,根據(jù)上述防治措施對癥下藥,制訂切實的整治方案,有效、有力地防止了該型號道岔病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確保了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