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心臟跳動伴隨著人類生命的始終。健康的心臟每天跳動10萬多次,每年3700萬次,一生則平均跳30億次。如果不會“管理”心跳,就容易使心臟過早地停止跳動。
心跳越慢越健康?
我們都知道烏龜長壽。烏龜有500多年的遐齡,它的心臟每分鐘最少時只跳動10次。這是不是說明心跳越慢越健康呢?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外科主任賈大林表示,人在安靜時60~100次/分鐘的心率都屬正常范圍。靜息心率能在50—65次/分鐘,是健康心臟的標志,也是長壽的標志,如果每分鐘少于50次,則提示心率過緩。
長期心率過慢,由于心臟“泵”出的血不夠,導致人體缺氧缺血,出現(xiàn)代償性心室加快運動來供血,心室運動過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嚴重者可能導致猝死,甚至死于睡夢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脈搏少于50次,應去醫(yī)院做詳細檢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嚴重者要安裝心臟起搏器來加快心率。
心跳過快消耗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yī)學研究結果提示,靜息心率增快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從而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賈大林說,心率加快,反映出體內(nèi)交感神經(jīng)活躍。交感興奮,會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兒茶酚胺類物質,在這些激素的作用下,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等。當交感神經(jīng)持續(xù)活躍,腎上腺素分泌的水平持續(xù)大量的升高時,心臟的消耗也同時變大,猝死風險加大。
賈大林介紹說,心動過速是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心跳加速會“突然發(fā)作、突然終止”,多持續(xù)數(shù)分鐘乃至數(shù)小時,并伴有心慌、氣短、頭昏、恐懼、乏力、心前區(qū)壓迫感或窒息感,甚至發(fā)生暈厥等。自救方法是深吸一口氣,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氣,再用力呼氣。或者,發(fā)病時深呼一口氣,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氣,再用力吸氣。此方法簡單、危險性小、效果好。
“管理”心跳要運動
既然心跳快也不行,慢也不是,那么有什么辦法能使靜息心率保持最佳呢?首先就是靠運動。常常參加各種強度適宜的有氧運動,能使心功能得到鍛煉。
賈大林說,運動心率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運動心率是“170-年齡”,比如一個50歲人,運動心率控制在120次為宜,超過說明運動量過大,達不到也起不到效果。運動前要自覺舒適、無疲勞感,一般運動不要超過1小時,而且每次最佳時間為30分鐘—60分鐘,每周至少堅持3次運動。賈大林最后提醒到,運動以自身感受舒適、能承受為要,別過分迷信運動手環(huán),更不要跟各種運動App太“較真”,以免徒增心理壓力,反而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