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K江 夏浩東 范景義 王 楠 尚 磊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
我國金礦資源分布特征及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篩選*
張?zhí)K江夏浩東范景義王楠尚磊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金礦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礦種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均有分布,礦床類型以綠巖帶型、淺變質碎屑巖型及卡林型為主,集中分布于膠東、華北地臺南緣、西秦嶺、東秦嶺、遼東、滇黔桂、哀牢山等9個成礦帶中,青海、新疆地區(qū)金礦資源潛力巨大,是未來找礦重點。在分析我國金礦資源分布特征的基礎上,認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金礦資源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應考慮金礦床成礦規(guī)模、礦床類型、成礦區(qū)(帶)、成礦時代等因素,可將具有典型性、潛力巨大的金礦床作為篩選對象。上述研究成果對于我國金礦資源勘探找礦、資源開發(fā)利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實物地質資料分布特征礦床類型成礦區(qū)成礦時代
我國金礦資源較豐富,截至2013年底,全國金礦查明資源儲量8 974.7t,較2010年增長2 109.9 t,增幅達30.73%[1-3]。然而,由于金礦儲量的過度消耗,且一些大型多金屬礦山的難選冶金礦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為我國黃金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了嚴重隱患。為實現(xiàn)我國黃金產業(yè)的穩(wěn)產、高產,近年來,政府加大了金礦找礦勘查及相關地質科研工作的力度。在該形勢下,系統(tǒng)篩選、采集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系統(tǒng)性的金礦床實物地質資料(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巖礦芯、巖屑、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實物及其配套的相關資料)入庫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目前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而且對于分析全國金礦資源潛力、科學部署金礦資源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義[4-5]。
1金礦床類型及特征
我國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頻繁,沉積類型多樣,變質作用強烈,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十分優(yōu)越[6]。本研究以含金巖系為主要分類準則,綜合成礦地質背景、含金建造的歷史演化及大地構造背景,將全國金礦劃分為9類(表1)[6-12]。
表1 我國金礦床類型劃分
2重要金礦成礦區(qū)(帶)
(1)魯膠東成礦帶。該帶位于膠遼隆起之魯東隆起區(qū),區(qū)內廣泛出露新太古界、元古宇基底變質巖系。區(qū)內巖漿構造活動頻繁,太古宇變質巖系經歷多期構造巖漿熱事件作用后,形成混合花崗巖和殼源重熔型花崗巖,為膠東金成礦提供了礦源與熱源[9]。該區(qū)為我國最重要的金礦成礦帶和目前產量最大的黃金基地,已探明金資源儲量超過100 t的超大型礦床3處(焦家、新城、臺上)、資源儲量超過50 t的特大型礦床7處(三山島、東風、九曲、大尹格莊、河西、金青頂)及中小型礦床近百處。區(qū)內累計查明資源儲量近2 000 t(包括三山島金礦田,探獲資源量500 t;玲瓏金礦田,探獲資源量400 t;焦家金礦深部累計探獲金資源量超過600 t),約占全國總資源量的30%以上[4,11,13]。
(2)豫陜華北地臺南緣成礦帶。該成礦帶地處華北地臺南緣華熊臺隆小秦嶺臺穹,即位于昆侖秦嶺緯向系北亞帶與祁呂賀山型構造的前緣弧東翼及新華夏系太行隆起帶的交匯部位[14]。區(qū)內巖漿活動強烈,具多期次活動特征,除熊耳群火山巖外還發(fā)育中—酸性侵入巖,與該區(qū)金礦成礦關系密切[11]。目前,區(qū)內已發(fā)現(xiàn)大中型金礦床20余處(陜西潼關桐峪、河南東闖、楊砦峪、文峪等),查明資源儲量627 t(中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據(jù)區(qū)內已有的地質勘探資料,區(qū)內金礦脈延深較大(如楊砦峪金礦鉆孔控制垂深超過1 600 m,大湖金礦為1 050 m),反應其深部仍具有較大的成礦潛力[11,14]。
(3)西秦嶺(陜甘川三角區(qū))成礦帶。該區(qū)位于秦祁昆I級構造單元秦嶺活動帶,地跨西秦嶺—南秦嶺華力西期—印支期褶皺帶,松潘—甘孜印褶皺系東部及上揚子地塊的龍門—大巴臺緣褶皺帶,地質構造復雜[10]。該區(qū)為我國主要的黃金產區(qū)之一,目前已發(fā)現(xiàn)金礦床(點)近百處,其中大型金礦床有寨上、大水、棗子溝、大橋、李壩、拉爾瑪?shù)萚9,11]。
(4)東秦嶺成礦帶。該區(qū)位于秦祁昆造山成礦省,地處北秦嶺造山系的北秦嶺加里東造山帶及禮縣—柞水海西前陸造山帶,為加里東期離合造山帶[9]。區(qū)內發(fā)現(xiàn)金礦床(點)數(shù)百處[11],代表性的有八卦廟、馬鞍橋、雙王、金龍山、廢家河等金礦床[9]。
(5)滇黔桂三角區(qū)成礦區(qū)(帶)。為我國重要的黃金產地之一,以碎屑巖中—微細浸染型金礦的廣泛發(fā)育為特征,該區(qū)地處上揚子地塊南緣與湘桂造山帶的交接部位以及右江(印支)造山帶[9]。經20多a勘查,目前已發(fā)現(xiàn)金礦床(點)100余處,主要分布于桂西北(金牙、高龍、明山、龍川)、黔西南(水銀洞、紫木函、戈塘、板其、丫他、爛泥溝)及滇東南(堂上)等三地。近年來,區(qū)內找礦勘探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發(fā)現(xiàn)了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礦床,如爛泥溝(124 t),水銀洞(近100 t),紫木函(50 t)。研究表明,區(qū)內僅黔西南的遠景儲量可達200 t以上,可供勘查的金找礦遠景區(qū)有黔西南、南盤江—右江、樂業(yè)—巴馬、田東—德保及廣南—那坡等5個。
(6)燕遼成礦區(qū)(帶)。該區(qū)為我國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屬(鉬、銅、鉛鋅等)成礦區(qū)(帶)之一,也是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發(fā)現(xiàn)巖金礦床100余處,累計探明儲量約200 t)[13],地跨華北地臺北緣隆起帶(內蒙古地軸)及燕遼中元古代裂谷帶(燕山臺褶帶)[9]。區(qū)內巖漿侵入活動強烈,尤以燕山期侵入巖最為發(fā)育,且與金礦成礦關系密切,該區(qū)(帶)金礦類型較多,典型的有內蒙古紅花溝、金廠溝梁、河北小營盤、金廠峪、東坪、后溝、峪耳崖、遼寧排山樓、柏杖子、二道溝、南大線等金礦床[9,13,15]。
(7)遼東成礦帶。該帶屬華北地臺北緣膠遼臺隆的寬甸—營口隆起及太子河—渾河坳陷。區(qū)內NW、NE向斷裂構造發(fā)育,控制著巖漿巖的侵入和礦床的空間分布,印支期特別是燕山期的巖漿構造活動促使金礦形成和疊加富集[9,11],丹東五龍與蓋縣貓嶺為區(qū)內金礦床的代表。
(8)松潘—摩天嶺成礦帶。該帶處于揚子陸塊、秦嶺—大別造山帶和松潘—甘孜褶皺帶所夾持的三角區(qū)內[11]。區(qū)內金礦類型主要為卡林型(陽山、東北寨、聯(lián)合村、石雞壩)與海相火山巖型(鏵廠溝、東溝壩),其中陽山、東北寨為大型金礦床,橋橋上、聯(lián)合村、石雞壩(新關)為中型金礦床[11]。
(9)哀牢山成礦帶。該帶地處金沙江—哀牢山板塊結合帶。金礦主要產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碎屑巖和碳酸鹽巖或侵入體的內外接觸帶,成礦時代主要為喜馬拉雅期。帶內已發(fā)現(xiàn)大型及以上規(guī)模礦床6處(鎮(zhèn)源老王寨、鶴慶北衙、墨江金廠、元陽大坪、廣南老寨灣、金平長安),中小型礦床(點)數(shù)十處,是我國具有一定成礦潛力的金礦產區(qū)[9,11]。
(10)其余重要成金地區(qū)。主要包括青海東昆侖—祁連—柴北緣、西藏岡底斯及新疆天山—阿爾泰山—東西準噶爾山等地區(qū)。青海金礦較豐富,在北祁連、柴北緣、東昆侖、巴顏額拉等地均有分布,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發(fā)現(xiàn)大型金礦床5處(曲麻萊大場、都蘭果洛龍洼、紅旗溝—深水潭、大柴旦灘間山金龍溝、青龍溝),中小型礦床(點)數(shù)百處,累計查明金資源量420.936 t。西藏岡底斯地塊位于班公湖—怒江縫合帶和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之間[4],金成礦與喜馬拉雅期花崗巖類有關,主要以伴生金的形式產出[2]。近年來,隨著該區(qū)斑巖型銅礦的突破,伴生金的儲量也相當可觀[13,16]。新疆地跨中亞和特提斯兩大成礦域,成礦地質條件較好,金礦床類型較齊全,潛在資源量巨大,全區(qū)金礦資源分布廣泛,主要集中于阿爾泰山、東西準噶爾界山、天山及西昆侖—阿爾金山等山系中。經統(tǒng)計,區(qū)內已發(fā)現(xiàn)金礦產地共137處,目前已知大型及以上規(guī)模礦床4處(薩瓦亞爾頓、阿希、齊依求I#礦體、卡特巴阿蘇),中小型礦床58處,礦點75處。截至2008年,全區(qū)探明金資源儲量278 t,預測金資源儲量6 000 t以上,探明儲量僅約為預測總儲量的4.63%,可見該區(qū)金礦找礦前景巨大。
3金礦實物地質資料篩選因素
(1)礦床規(guī)模。我國大型—超大型金礦床較少,中—小型金礦床居多。已勘查的大型—超大型金礦床(福建上杭紫金山、江西德興金山、山東萊州焦家、山東招遠玲瓏—臺上、河南靈寶文峪—東闖、貴州貞豐爛泥溝、甘肅文縣陽山、新疆烏恰薩瓦亞爾頓、新疆新源卡特巴阿蘇、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浩堯爾忽洞等)都具有獨特的、復雜的成因及形成條件,加強大型—超大型金礦床的時空分布特征、成礦背景研究,對于揭示礦床成礦規(guī)律、建立區(qū)域找礦模型、提高靶區(qū)成礦預測精度、發(fā)展礦床成礦理論大有裨益。據(jù)統(tǒng)計,我國117處大型以上金礦床的金資源儲量占累計探明儲量的56.17%[2]。因此,從科研、教學研究、館藏價值等方面來講,大型—超大型金礦床的實物地質資料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最優(yōu)選擇。
(2)成因類型。我國金礦床按容礦巖系可劃分為9類,其中綠巖帶型、淺變質碎屑巖型、卡林型金礦在全國分布最廣,且為當前國內巖金開采的主要對象。因此,國家館藏機構在篩選金礦床實物地質資料時,應重點收藏綠巖帶型、淺變質碎屑巖型及卡林型金礦,火山巖型、產于中深成侵入巖內及其外接觸帶型次之,同時兼顧風化殼型、礫巖型等其余成因類型的金礦床。另外,伴生金礦床(主要伴生于斑巖型、矽卡巖型、巖漿型及海相火山巖型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礦床中)是中國金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查明金資源量占全國總量的20%以上,保有資源量占全國總量超過30%),且在全國部分地區(qū)(集中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南嶺等地區(qū))也有分布[6],在篩選其余金屬礦種時可將金作為伴生元素進行搜集。砂金礦床實物地質資料零散、破碎、易風化,不易保存,故一般不采集。
(3)成礦區(qū)(帶)。魯膠東、豫陜華北地臺南緣、滇黔桂三角區(qū)及燕遼成礦區(qū)(帶)是我國最重要的4大金礦成礦區(qū)(帶),也是當前地質勘查與科學研究的重點成礦帶,因此對于該區(qū)域的金礦床和成礦遠景區(qū)需重點關注。西秦嶺(陜甘川三角區(qū))、東秦嶺、遼東、松潘—摩天嶺及哀牢山成礦帶在我國金礦成礦帶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國家館藏機構也應將其作為主要目標進行關注。青海、西藏及新疆金礦是近些年乃至今后進行地質普查與勘探工作的重點,資源潛力巨大,隨著區(qū)內勘探開發(fā)工作的開展,應逐一篩選并采集金礦實物地質資料[4]。
(4)成礦時代。相對于北美、非洲、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等以太古宙與元古宙成金為主的國家(地區(qū))而言,我國金礦床具有成礦時代新的特點,除臺灣外,均不發(fā)育環(huán)太平洋成礦帶的古近紀火山巖型金礦床[7],這與我國大地構造位置屬非穩(wěn)定型古陸及侏羅紀—白堊紀強烈的巖漿-構造活動有關。在7個主要成礦期中,以侏羅紀—白堊紀成礦期最為重要,新生代成礦期次之,其余依次為晚古生代、三疊紀、早古生代、元古宙及太古宙成礦期[6]。因此,應全面考慮成礦時代對礦產的約束條件,全面收藏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金礦實物地質資料[4]。
4入選金礦床
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39個金礦床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重點收藏對象(表2)[17]。各時期入選的代表性礦床有:①侏羅紀—白堊紀成礦期,福建上杭紫金山、河南嵩縣祁雨溝、山東平邑歸來莊等;②新生代成礦期,湖北嘉魚蛇屋山;③晚古生代成礦期,新疆伊定阿希、吉林夾皮溝等;④三疊紀成礦期,貴州貞豐爛泥溝;⑤早古生代成礦期,河南桐柏銀洞坡;⑥元古宙成礦期,江西德興金山。
5結語
我國地質構造復雜,金礦成礦條件優(yōu)越,大型—超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居多。詳細分析了魯膠東、豫陜華北地臺南緣、滇黔桂三角區(qū)等9個成礦區(qū)(帶)金礦床分布特征,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我國金礦床成因類型、成礦區(qū)(帶)、成礦時代等因素,共篩選出39個金礦床作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收集對象,為金礦地質勘查和科學研究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王銀宏.中國金礦資源現(xiàn)狀與思考[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3(2):75-76.
[2]王成輝,徐玨,黃凡,等.中國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概要[J].地質學報,2014,88(12):2315-2325.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4中國礦產資源報告[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4.
[4]崔立偉,夏浩東,王聰,等.中國鐵礦資源現(xiàn)狀與鐵礦實物地質資料篩選[J].地質與勘探,2012,48(5):1-12.
[5]宋煥霞,景明,趙桂軍,等.四川阿西金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模型[J].金屬礦山,2016(1):114-117.
[6]張文釗,卿敏,牛翠袆,等.中國金礦床類型、時空分布規(guī)律及找礦方向概述[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4,33(5):721-732.
[7]陳毓川,李兆鼐,毋瑞身.中國金礦床及其成礦規(guī)律[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1.
[8]趙宏軍,張澤春,馮本智.前寒武紀條帶狀鐵建造中的金礦床[J].世界地質,2000(4):324-328.
[9]趙一鳴,吳良士,白鴿,等.中國主要金屬礦床成礦規(guī)律[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4.
[10]牛翠祎,王科強,李紹儒.滇黔桂成礦區(qū)金礦資源預測評價[J].中國地質,2011,38(6):1576-1583.
[11]牛翠祎,韓先菊,卿敏.中國金礦礦產預測評價模型及資源潛力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43(4):1210-1222.
[12]吳松,李文昌,姜文濤,等.北衙金礦外帶似層狀Pb-Zn-Ag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J].金屬礦山,2016(1):104-108.
[13]王成輝,王登紅,黃凡,等.中國金礦集區(qū)及其資源潛力探討[J].中國地質,2012,39(5):1125-1142.
[14]馮建之,岳錚生,肖榮閣,等.小秦嶺深部金礦成礦規(guī)律及成礦預測[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
[15]王佐滿,王恩德,李達,等.遼西排山樓金礦深部成礦地質特征與找礦標志[J].現(xiàn)代礦業(yè),2016(1):132-134.
[16]張宗祥,鄭嬌.我國斑巖銅礦床分布特征及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礦業(yè),2015(8):76-81.
[17]王科強,牛翠袆,張峰,等.中國大型—超大型金礦床時空分布及其成礦地質背景[J].礦床地質,2008(S):63-76.
表2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金礦篩選名錄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creening of Gold National-class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of the Gold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Zhang SujiangXia HaodongFan JingyiWang NanShang Lei
(National Resources Geological Sample Center)
AbstractGold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minerals in our country, it is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on a national scale in our country. The gold deposits are mainly of greenstone formation type, shallow metamorphic clastic rock type and micro-granular disseminated type in genesis, the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nine areas such as Jiaodong,southern edge of north China platform,western Qinling,eastern Qinling,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the triangle area of Guizhou-Guangxi-Yunnan and Ailaoshan etc. The gold resources potential in Qinghai-Xinjiang area is great, so it is an important ore prospecting area in the future.Based on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the factors of the screening of gold national-class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in national geological cores and samples library,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factors such as metallogenic scale of gold deposits, ore deposits types, metallogenic region (belt) and metallogenic epoch etc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screening of gold national-class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besides that, the typical gold deposits with huge metallogenic potential can be taken as the screening objects.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ing,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gold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re deposits types, Metallogenic region, Metallogenic epoch
(收稿日期2015-06-29)
*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項目(編號:1212011120404;12120114080601)。
張?zhí)K江(1984—),男,工程師,065201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燕靈路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