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民(廣東警官學院警體部 廣東廣州 510232)
?
防暴隊形課程設計與訓練①
唐瑞民
(廣東警官學院警體部 廣東廣州 510232)
摘 要:防暴隊形訓練是警察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前沿“防線”,是警察院校防暴訓練課程的基礎。防暴訓練內容由防暴隊形和防暴技能兩部分組成,其中防暴隊形主要包括攔阻、進攻、驅散、分割等不同功能的隊形,防暴技能主要包括防暴棍、盾牌、“T”字棍的使用。是驅散和分割聚集人群的主要手段。平時嚴格訓練,嚴格組織,科學考評,熟練應用,關鍵時候才能處事不驚,臨危不亂,有效控制局面。防暴隊形是處置群體性事件,特別是處置騷亂或暴力群體事件的“銅墻鐵壁”,隊形穩(wěn)固才能做到攻防兼?zhèn)洹?/p>
關鍵詞:防暴課程 防暴隊形 防暴訓練 考核評價
①項目來源:廣東省教育廳“創(chuàng)新強?!苯虒W改革項目課題。
1.1 課程的性質
防暴隊形是一門以身體素質為基礎,以隊形為為依托,以防暴技能為主要攻擊手段的一門綜合訓練課程,是防暴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防暴隊形既有防護又有進攻,是攻防兼?zhèn)涞摹拌F壁銅墻”,須平時加強訓練,熟練掌握防暴器械使用技能,才能達到攻防兼?zhèn)鋵崙?zhàn)需要。
1.2 課程的價值
1.2.1 防暴隊形是防暴課程訓練的基礎
通過訓練提高學員對防暴隊形的再認識,掌握防暴隊形和防暴器械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現(xiàn)場控制能力。面對大規(guī)模的群體性事件時,從心理、體能和防暴技能等都達到較好的水平。
1.2.2 系統(tǒng)掌握過硬的防暴隊形設計理論
通過訓練學員能夠掌握防暴課程訓練的基本知識,學會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選擇不同的隊形,學會用計算機繪制防暴隊形圖形;學會每種防暴隊形的作用和訓練方法。通過訓練,養(yǎng)成嚴格組織,服從指揮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員創(chuàng)新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學員攻防能力和自我安全防范能力。
1.2.3 提高臨場心理應激能力
防暴對抗演練是訓練的重點訓練內容之一。心理應激能力的提高,除了進行心理行為訓練外,接近實戰(zhàn)的模擬對抗訓練也是提高心理應激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提高在雙方力量不對等的情況下的現(xiàn)場控制能力與方法,在對抗訓練過程中檢驗防暴隊形結構合理性,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不斷地改進充實訓練內容。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使訓練效果達到最佳化,從而提高抗暴能力和現(xiàn)場處置能力。
1.3 課程的學習目標
(1)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學習和掌握基本防暴知識和防暴技能。
(2)培養(yǎng)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吃苦耐勞的職業(yè)精神。
(3)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質,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溝通能力與相互配合的意識,增強責任感。
(4)培養(yǎng)學員積極進取,敢打敢拼的精神,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表1 防暴隊隊形課程學習內容
防暴隊形是警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人民警察在處理群體事件時,有效的控制聚集人群的一種基本戰(zhàn)術措施。其內容包括大、中、小規(guī)模聚集人群的阻攔、包圍、分割、驅散、緝捕等,主要目的是達到驅散、控制、制止、緝捕鬧事頭目和保護重要人物或國家重要設施的安全的目的。
2.1 防暴隊隊形課程學習內容
見表1。
2.2 選擇或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學策略
防暴課程的總體設計策略就是“學員如何練”與“教官如何教”。只有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近幾年經(jīng)過長期教學實踐探索,在防暴隊形教學與訓練中不斷嘗試新方法和新手段。注重學員學習的主體參與性,以學員為主體,真正讓學員在隊形和技能學習活動中進行自我防暴隊形的設計與實際體驗,使每個學員在防暴隊形訓練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共同討論。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動畫軟件FLISH進行防暴隊形的動畫設計與推演。學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與訓練效果。
2.3 防暴隊形課程教學的策略與課程安排
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如何有效的安排教學活動是防暴隊形教學成功的關鍵。防暴隊形教學策略的實施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階段一主要任務是了解防暴課程的目的意義和概念,著重防暴隊形設計基礎理論學習;正確認識防暴課程在實戰(zhàn)中的作用,觀摩防暴隊形演練影像以及群體性現(xiàn)場影像,獲得感性認識;認識每種隊形的實戰(zhàn)作用。階段二的主要任務是隊形演練與防暴技能的綜合演練。演練每種隊形的進攻和防守方法。明確每一個隊形進攻和防守方法。在對抗訓練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訓練水平。階段三主要任務是熟練掌握防暴技能與具體運用。繼續(xù)強化隊形之間的步伐和動作協(xié)調統(tǒng)一。
教學活動的總體安排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進行系統(tǒng)合理安排,實戰(zhàn)訓練課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是開始部分,主要是訓練前的熱身運動,為下一個內容學習做好身體機能能力的準備。二是基本部分,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或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還有一些是先復習以前的內容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在這一部分學員的運動量會達到自己身體的最大值,是掌握防暴技能能力最主要的階段。三是結束部分,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員從大運動量的身體活動中慢慢的平靜下來,做一些肌體有效的放松活動,結束訓練活動。
任何教學實踐活動都離不開教學方法的運用,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使用范圍和局限性。不同的教學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
防暴隊形教學訓練的安排,階段一防暴課程理論,通常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解。以中隊為單元,集中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階段二防暴隊形演練,以中隊為基本教學單位,有兩位教官擔任教學;教學方法:語言講解、多媒體技術、圖解展示等。階段三防暴隊形綜合演練,以兩個中隊教學為單位,進行攻防教學練習,兩個中隊互換角色,設置不同的場景進行模擬對抗演練,檢驗實際應用效果。階段四防暴技能考評,對學員的協(xié)同能力、抗沖擊能力、防暴技能的運用等方面進行技能評定。
4.1 建立學習評價體系
學習評價是指學員對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進程和學習效果所進行的判斷和評價。它包括對學員學習進程的診斷,還包括對學習效果的評定。通過學習評價可以全面掌握學員學習的狀況。了解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為教官的教學和學員的學習提供反饋意見和改進建議。
4.2 撰寫課程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以綱要的形式,對防暴隊形課程提出原則性要求的指導性文件。制定教學大綱要依據(jù)公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結合課程體系中前后課程的聯(lián)系和課程教學特點,對課程的性質和目的,知識的結構和順序,內容的范圍和深度以及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學時分配、教材及參考文獻等提出明確的要求。
編寫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如下。
(1)編寫說明具體包括:介紹本課程名稱、教學訓練的主要內容、訓練課程要達到的目的、需要提高學員那些方面的技能能力等。
(2)教學實訓的學時分配。
(3)課程考核內容的制定、標準、分值比例等。
(4)課程教學環(huán)境和要求。
①說明防暴隊形課程培訓的具體內容;
②防暴課程隊形訓練的重點和難點;
③防暴課程隊形的環(huán)境要求;
④防暴隊形課程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等;
⑤制訂防暴隊形課程以及教學評估計劃。
詳細的課程大綱略。
技能評定主要指課程對于學員的進步所具有的價值判斷。防暴隊形評定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技術測驗、觀察、記錄等方法。為了使評定更加客觀合理,除了統(tǒng)一評定標準外,還要采用3人以上考官打分取中間值或平均值的方法進行評定。
考核內容分為:小組隊形演練考核(10~15人1組);小組持盾牌隊形推進考核;防暴隊形綜合演練考核(模擬實戰(zhàn)演練考核)。單警技能考核包括:盾牌操,防暴隊形等。綜合考核包括:小組防守隊形演練,小組進攻隊形演練,小組防守隊形演練等。
常用的評定方法:觀察法;記錄法;技術測驗法等。成績評定(100分制):分6個等級進行評定,優(yōu)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以下)。
防暴隊形教學訓練一般以1個中隊為單位進行教學,由2名教官指導教學訓練。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將中隊人員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訓練,組要是訓練基本隊形。每個隊員確立自己的位置后,依據(jù)標記好的標點,預先設計好的隊形逐步向前推進。達到不發(fā)統(tǒng)一,協(xié)調一致。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推進變換隊形訓練。第三階段是在熟練隊形推進變化的基礎上,加上盾牌、“丁”字棍擊打動作等技能強化訓練。第四階段就是訓練效果的實際檢驗,模擬對抗演練。
防暴警力部署要依據(jù)聚集人群規(guī)模的多少而定。一般小規(guī)?;蛑械纫?guī)模的人群聚集,可調集大約對等或一半的警力控制控制現(xiàn)場。對于大規(guī)模群體性事件警力部署,需要對事件性質,可能發(fā)展的趨勢進行預判,有針對性的調集各警種到達現(xiàn)場控制局面。一般情況下,現(xiàn)場警力部署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為一線防暴警力,警力可分為四個分隊,包括阻截分隊、警戒分隊、機動分隊、宣傳分隊。第二梯隊為預備警力。通常位于前線指揮的后側,或配置于阻截分隊側翼靠近主要沖突可能發(fā)生方向,隨時準備支援第一梯隊的防控行動。在防暴課程模擬訓練過程中,預設多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提出多種處突方案,進行模擬檢驗,提高防暴應激能力。
總之,防暴隊形本身就是警察戰(zhàn)斗有形的特殊戰(zhàn)斗“武器”,是一種威懾能力的集體力量的展現(xiàn),通過盾牌格擋和警棍的擊打,使鬧事或聚集人群望而生畏,在強大的隊形攻勢面前不敢輕舉妄動,甚至主動散退。防暴隊形課程的設計并不是簡單的幾種隊形的變化演練,也不是幾個擊打動作的組合,隊形必須銜接緊密,動作連貫一致,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應變,做到攻中有防,防中寓功,前衛(wèi)有序,后衛(wèi)保障。才能建構攻不可破的“長城”。
參考文獻
[1]李興振,訾鳳琴.軍警防暴控制技術[J].拳擊與格斗,2005(5): 36-37.
[2]王忠海.短兵相接—近身纏斗技[J].拳擊與格斗,2007(3):58-59.
[3]蘇龍.公安特警防暴技能[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4]唐瑞民.警察體能訓練教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3.
[5]田文學.基于木桶原理的警務實戰(zhàn)訓練內容體系研究[J].公安教育,2012(5):22-25.
Design and Training Courses on Anti-riot
Tang Ruimin
(Dept. of Police P.E.,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32, China)
Abstract:The police anti-riot training is the frontier defence in dealing with group events.It is also the basis courses in police colleges which must be learned and mastered. Anti-riot training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anti-riot formation and antiriot skills. Anti-riot formation mainly includes arresting, attacking and dispersing, segmenta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 formation while anti-riot skills includes the usage of batons, shields and the "T" rod. Students should acquire effective disposal methods, which are fundamental and indispensable professional skills when dealing with group violent events or handling public unrest in real environment. Only when strict training, rigorous organization,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skilled application be used well together in daily anti-riot training, can one handles complicated situation in any case as well as to take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actions to solve the emergency problems.
Key Words:Anti-riot course; Anti-riot formation; Anti-riot training; Assessment
作者簡介:唐瑞民(1968,7—),男,漢,河南許昌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警務技能訓練。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02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