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麗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睘榱舜蛟煲慌兴枷?、有品位的青年教師,開闊我們的教育視野,學校制訂了青年教師研修計劃,并推薦了相關(guān)書目。寒假里,我懷著一顆傾慕之心,拜讀了叢智芳老師的《走出語文的偏見》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深深地認識到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對語文教學的認識是那樣淺薄,忽然覺得自己雖然教了十幾年的語文,可是從來不曾真正懂過語文,在這樣一本充滿了教育智慧和幾十年研究心血的教育論著前,我汗顏了。讀叢老師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讓你想到“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教師演示知識;偉大的教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像一記重錘敲在我心上,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掩卷沉思,又頓覺柳暗花明,豁然開朗,愛不釋手。
這本書共有三部分:“走出對文本的偏見”“走向精彩的課堂”“走對教育的步伐”。64篇文章,言之鑿鑿,字字珠璣,精彩紛呈,圍繞著小學階段的典型課文,結(jié)合自己多年來的聽課記錄,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點、教育思考,字里行間,言語之中,讓我感受到她對語文教育的愛之切,以及她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憂之深。
她說,《鄉(xiāng)下人家》一文,作者為什么偏偏用了這個“探”字?“探”是一種主動的姿勢,是帶著好奇的心理的詞語,“探頭探腦”的頑皮和稚氣含在其中。在作者的眼里,這哪里是一群筍芽,分明是一群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的娃娃。一個“探”字,折射的是作者用詞準確生動的良苦用心,折射的是教師挖掘字詞的解讀能力,更可以看出我們的閱讀素養(yǎng)。我們的課堂上,曾忽略過,可能關(guān)注的時候,也遠遠沒有叢老師那樣深的體悟。
她說,《小熊住山洞》一課,要讓“感激”一詞開口說話;《從現(xiàn)在開始》一文,要讓“議論紛紛”議論紛紛,在閱讀教學中關(guān)注詞語的力量,傾聽詞語開花的聲音,才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光彩照人。她的闡述,并沒有空洞、枯燥的說教,每一篇都附有精彩的案例,幫助你打開思路的同時,又給予你實實在在的借鑒參考,這是屬于她的魅力,從不會讓你感到手足失措,潤物無聲中,你就清清爽爽了。
她說,語文教學要致力于語言文字的運用,教師要仔細推敲課文中一些句式的學習和運用,真正理解了句子的含義之后再去練習,在學習和運用中,力求自然和諧,否則就會出現(xiàn)例如“我一會兒拉屎,一會兒尿尿”般的“神回答”了。我們以往的課堂中,都會滲透一些句式的學習,從低年級的“一會兒……一會兒……”到高年級的排比句式、反復句式。老師們都知道“學習”是必須的,但是如何做到讓師生真正體悟,做到有實效精當?shù)膶W以致用,恐怕就是一個難題了,有很多時候,我們的練習會為了練習而練習,為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而練習。
她說,幾千歲的漢字被幾歲的孩子叫寶寶,這一童話的稱謂,也讓我們年輕的教師,顯得沒有文化了許多。對漢字懷著一絲敬畏,漢字才不會淪落到今天這樣尷尬的地步。想一想自己以前也曾這樣膚淺的上過識字寫字課,從沒有想過漢字的悠久,漢字的尋根教育,真是誤人子弟呀!現(xiàn)在的語文課越來越重視漢字的字理教學,無論是為學生還是為自己,我們都應(yīng)補上這一課。
一字一句總關(guān)情,語文是感性的,但是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必須是理性的,課文的體裁不同,我們的關(guān)注點不同;對文學作品我們是否意會了?對作品中的人物,我們又懂得了多少?對文學作品的作者,我們走進他的內(nèi)心了嗎?這一切,我們是從教學參考書上知道的?還是自己體悟出來的?還是從網(wǎng)上下載的?一個教師的閱讀素養(yǎng),關(guān)乎一群孩子的語文學習。淺問題淺思考,淺思考淺學習,淺學習淺收獲。語文教學再不是一個人的事。
“舌耕筆耘情殷殷,觀摩實練議紛紛。執(zhí)鞭莫道人辛苦,誰解求真一片心?”(叢智芳語)叢老師對小學語文課文,深入淺出的研究分析,對字詞句的剖析入情入理,對當前語文教育現(xiàn)象犀利的思辨,這正是她專業(yè)的真境界、高境界,更讓我感受到了她對語文一往情深的一片真心。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比~老的“例子觀”,肯定了教材的地位,同時也提出了“例子”的重要性,只有用好這個“例子”,使學生在課內(nèi)得言得意得法,才能使學生在浩如煙海的課外閱讀中,吸收到真正的營養(yǎng),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總之,讀完《走出語文的偏見》這本書,讓我對語文教師這個角色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研究教材,理解文本,品讀字詞句段篇,是語文教師的終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