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老婆婆,經常穿著碩大無比的鞋子蹣跚行走,因為鞋子的不合腳婆婆經常摔跟斗,身上和臉上時常帶著傷痕。人們奇怪的問她,為什么不買一雙合腳的鞋子呢?婆婆回答說:一樣花錢,為什么不買一雙大號的?
從前,還有一個人為了得到一小塊土地,鼓足勇氣去拜訪一個部落首領,并得到首領的認可,首領大方的向西一指說:“你在太陽落山之前往返,在到達的地方做上標記,你能走多遠,我就把這片土地都送給你!”太陽已經落山了,然而這個人再沒有回來,因為貪婪,讓他無法停止向西奔跑的腳步,疲于奔命的他竟然累死在路上。
因為小小的貪心,這個老婆婆一生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沒有體會過穿合腳的鞋帶給自己的舒適與快樂。她完全不知道鞋子合腳了,可以讓自己行走時儀態(tài)挺拔、提升氣質,讓自己活得更加有尊嚴;她完全不知道鞋子合腳了,可以跋涉得更遠,到遠方去可以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可以想象,在得到首領承諾土地的那一刻,這個人的欣喜若狂,這個承諾已經遠遠超過他想得到一小塊土地的理想,但是巨大的誘惑刺激著他一路狂奔直至力衰氣竭……我相信,他一定記得太陽落山之前要返回的要求,我也相信他可能多次想過要停止腳步、盡快返回,但是他同時又想到,再走一步就又多一塊土地,貪婪讓他不顧一切,膨脹讓他欲火焚身,乃至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因為小小的貪心,婆婆一生蹣跚行走、傷痕累累,可見人生一味追求多獲多得,而不考慮自己能享用、承受多少,除了令自己不舒服之外,還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因為過分的貪婪,那個想擁有一小塊土地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莫不如回到當初,雖然他連一小塊土地都沒有,但他還有生命與健康,還擁有天地萬物,還擁有明月清風。
多欲最苦。人生之所以有諸多煩惱,都是由欲望產生,欲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瑣碎的、令人糾結煩惱的私心雜念之中,常常在不經意間侵擾我們的內心,奪走我們的幸福感,轉而產生疲勞、煩躁、憂慮等等。大與小、多與少、高與低、厚與薄,當我們以一種攀比的心態(tài)去生活,就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久而久之讓自己的貪欲不斷膨脹,漸漸迷失了本真,一旦有了超越常規(guī)的行為,就要為之付出代價,因而貪欲是人生諸苦的根源。
知足常樂。容易滿足的人更加容易得到幸福,因為知足,雖臥于地上仍能安樂,因為不知足,雖處于天堂,亦不稱意。不懂得知足,無論物質上多富有也是貧窮的,懂得知足,即便物質上貧窮也是富有的。人生誘惑頗多,如果你全部都想要,就必然不堪其累,懂得放棄,便會輕松很多。例如在房價不斷攀升的如今,幾乎所有人都在為買房子而殫精竭慮,并且一大部分人背上了“房奴”的沉重負擔而苦不堪言。而實際上,他們不斷買下的房子也并非是他們生活的必需,而是第二套甚至是第三套。生存的慣性是完全可以突破的,如果可以不盲從,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那么我們的日子就會過得如同白云般閑適而自由。
凡事有度,方為君子所為。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寧受一時之寂寞,勿取萬古之凄涼。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只取自己所需,放棄己所不欲,無論做人做事,順應己心、淡泊名利,而無度,必將毀人一生,貪財無度者,荒淫無度者,奢華無度者古今有之,下場也往往凄涼無比。“中庸”是尋求社會平衡、人生平衡、內心平衡的智慧,是最高道德標準,是人生成敗的智慧根本。“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倚,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就是不偏頗、不偏激,無過無不及,審時度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因環(huán)境及外力而輕易改變。做到慎獨中立,誠于中、信于外,和為貴、不自棄,追求中正、中和、穩(wěn)定、和諧的效果。
不怕貪念起,只怕覺悟遲,凝望奔波于路上的人,常常提醒自己:只穿大鞋子的婆婆步履艱難,想多得土地的人已累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