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蕾 龐 穎
(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城市人行道設計的初步探討
田蕾龐穎*
(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摘要:闡述了人行道的基本概念,結合我國城市人行道的現(xiàn)狀,探討了人行道的設計原則,提出了人行道設計的幾點建議,旨在設計出更加安全、舒適、充滿活力的人行道,充分發(fā)揮人行道帶來的積極作用,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關鍵詞:人行道,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施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緣石或護欄及其他類似設施加以分隔的專供行人通行的部分[1]。人行道是市民外出的必經(jīng)之路,是一個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對人行道的要求不再是僅僅步行的需求,更多的是把人行道看作是城市公共空間中重要組成部分,從人角度出發(fā),強調(diào)功能的多樣性,并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行道設計在滿足人行道基本功能的同時,要充分考慮人行道的美觀,行人的舒適度,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性,讓使用者感覺到安全、舒適、和諧的設計。人行道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周圍環(huán)境質量與市民生活品質,研究人行道設計為提供舒適步行環(huán)境、營造和諧宜居城市起到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人行道不僅僅作為人行通道,還是展示城市景觀的主要途徑。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的飛速前進,機動交通迅猛發(fā)展,導致車輛與行人之間的矛盾加劇,給人行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目前,我國城市人行道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基本功能的需求,但設計時考慮不周全、不完善,仍存在諸多問題:
1)設計中僅滿足交通這樣單一的功能形式,忽視以人的行為角度來考慮的功能需求,例如展示、零售、休息、交流功能等等。
2)設計施工不嚴謹,經(jīng)常出現(xiàn)積水(如圖1所示)與垃圾隨處丟棄現(xiàn)象(如圖2所示) ;忽略環(huán)境設施建設,如指示牌、照明設施等;造成了行人使用上的諸多不便。
圖1 人行道積水
圖2 垃圾隨處丟棄
3)人行道景觀形式單一,缺少綠化設施,風格不統(tǒng)一。同樣,有限的景觀設計有時會帶來安全隱患,例如人行道兩側種植的行道樹,在夜晚會因為茂密的樹葉遮擋觀望的目光,使得行人缺乏安全感。
3.1功能性原則
人的活動本身決定人行道不同的功能需求。人行道設計要建立在人群的感受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視角的使用特點,嘗試多樣的功能布置,創(chuàng)造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功能空間,不僅為人們提供輕松舒適的公共場所,還要盡一切可能創(chuàng)造人與人互相交流的機會,讓人們在戶外的豐富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3.2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對于人行道設計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如果無法保證安全則人行道也失去意義所在。首先要保證連續(xù)暢通的路徑和視線,構建無障礙人行道,應對雨雪天氣要考慮防滑鋪裝、排水設施、增派維護人員等;其次路邊設立防護欄桿與隔離帶,應對夜間行走要充分考慮夜間照明等。
3.3環(huán)境性原則
環(huán)境性原則體現(xiàn)在設計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xiàn)有自然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條件,順應地形,使設計對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盡量降到最低;同樣,環(huán)境性原則也可結合國家先進科技,使用節(jié)能材料,安裝智能系統(tǒng),使行人體驗節(jié)約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并考慮未來可持續(xù)性,留有發(fā)展余地。
3.4美學性原則
人行道設計還應遵循美學原則,創(chuàng)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構思精巧別致的景觀小品。在滿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提高人行道景觀空間的品質。審美的對象不僅僅包含物質層面,甚至更加延伸到精神文化層面。精神文化層面通常與城市的歷史、街道的文化、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息息相關,對行人的精神及心理都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獨特的街道文化、鮮明的設計思想等,都將加強行人行走其中的體驗與感受,滿足人們審美的需求。
4.1協(xié)調(diào)比例尺度
良好的尺度感是城市人行道設計的基礎,人行道設計空間尺度的適中有助于提高行人步行體驗的舒適度與享受程度,給人視覺上的穩(wěn)定性,使人行走其中安全愉悅。由于人行道是以人的活動為主體,則空間尺度的確定應以人作為基本尺度參照物。過窄的人行道會導致行人密度過大,人們不能自主控制步行方向與速度,基本沒有駐足休息的可能;或者由于人行道兩側建筑過高,遮擋陽光,使行人產(chǎn)生壓抑心理暗示等。這些不僅使得交通受阻、景觀品質下降,甚至可能還存在安全隱患,不利于身心健康。街道寬度與建筑高度比例在1~3之間較為適合,比值過大會沒有歸屬感,而比值過小又會使人感覺壓抑。人行道寬度以人流量為首要決定因素,根據(jù)《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人行道每股人流按照0.75寬度進行設計;一般來講,8 m~12 m的人行道就可以很好滿足行人通行,承擔功能需求;其次公交地鐵換乘站點,座椅垃圾箱等環(huán)境設施同樣影響著人行道寬度的設置。
4.2美化景觀環(huán)境
1)節(jié)點設施。人行道設計在滿足多樣功能與適宜尺度的基礎上,更需要設計一些節(jié)點來增添人行道的生機。節(jié)點不一定是廣場,可能是某一雕塑標志,也可能是某一富有歷史人文特色的建筑,或是街道轉角處,也或是地面鋪裝的特殊處理等,它構成了人行道景觀的特征性標志[2]。成功的節(jié)點設計能夠吸引行人,為人們豐富多樣的公共生活提供多樣平臺,同時提高景觀質量。雕塑、景觀小品等一些細部景觀設施可以打破人行道原本沉悶乏味的環(huán)境而使之更富有生活氣息,并成為吸引人們的地方。通過對細節(jié)的處理來引導人們自發(fā)的形成和參與各種活動,促進人們的交往與交流。細部景觀設計應考慮整體性并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力求簡明、別致、富有意境特色,從而獲得更豐富的內(nèi)容,強化活動空間。
2)植物綠化。植物綠化為人行道設計的可持續(xù)性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植物所圍合的綠色空間可增加環(huán)境的舒適與安全度,改善沿線環(huán)境;而且減少能源消耗,吸收凈化雨水,也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幫助過濾空氣中的污染物(見圖3)。除了提供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綠色空間同樣對都市行人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影響,大大提高了行人進入體驗的感受。人行道植物設計應是結合街道的規(guī)模與形式,經(jīng)過深思熟慮產(chǎn)生的喬灌草搭配組合,不同的搭配產(chǎn)生的空間效果也不同;例如列植在人行道的喬木可以引導人流、遮陰避陽,灌木綠籬可以起到分隔與圍合空間的作用(見圖4),片植的草地可柔化空間、改善小氣候;植物的美化使得行人在行走過程中身臨其境忘卻城市喧嘩,有助于減輕壓力和精神疲勞,恢復平靜專注。
圖3 街道的綠化
圖4 植物綠化分隔空間
3)鋪裝設計。鋪裝設計是行人步行過程中舒適安全的保障,它能為行人創(chuàng)造出一個連續(xù)的行走景觀視覺體驗。材料的選擇、安裝的質量、細節(jié)的把控,這些共同決定建設人行道的安全、耐用、美觀性能。在人行道鋪裝設計中,不同的鋪裝顏色圖案可以區(qū)分不同的功能類型,也可強調(diào)美化不同空間,例如,建筑的入口,交叉的路口等,都可以通過不同的鋪裝顏色圖案進行界定劃分,鋪裝圖案色彩設計要與周圍環(huán)境相結合,搭配城市文化,街道特性等因素考慮。人行道細節(jié)材料的選擇上,應首選使用抗壓、防滑、耐久性及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見圖5)。
4.3增加活力業(yè)態(tài)
一條好的人行道,不僅僅是滿足通行的需要,它還要聯(lián)系周圍環(huán)境,要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關注與活動,保證使其充分發(fā)揮價值。吸引人們前來活動除了優(yōu)美的景觀環(huán)境,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取決于人行道兩側的建筑類型與使用程度。一般來說,商業(yè)形式的建筑類型更加能夠吸引大量的人流,增加人行道的活力,得到更多的關注。在人行道設計中盡量增加人行道兩側業(yè)態(tài)設置,這樣不僅可以使人行道的人氣增加,促進行人的活動,在人流量增大的同時,也從側面上增加了這條街道的安全性;同樣,也只有保證人行道的安全,行人才會選擇外出,在人行道上進行活動與交流。人行道的安全保障僅僅通過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是遠遠不夠的,而路上的行人、餐館用餐的顧客與店鋪的老板給予人行道持續(xù)不斷的監(jiān)視,是增加人行道安全性的另一項有效措施,它彌補了監(jiān)管人員工作的疏忽漏洞,有效的減少諸多暴力事件的發(fā)生(見圖6)。
圖5 人行道鋪裝設計
圖6 人行道一側的商業(yè)店鋪
4.4完善環(huán)境設施
人行道上要設置必要的環(huán)境設施,比如休息座椅、標識牌、垃圾桶等,不同的環(huán)境設施一方面可以豐富功能,給行人帶來諸多便利;另一方面可以吸引人群,增添人行道的生活氣息。例如,座椅的提供可以延長行人停留時間,也可讓行人在行走的同時,能夠隨時休息等待,在休息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交往交流,放松享受街頭生活。座椅設計時可考慮分為臨時形式與永久形式,永久形式指專門為行人休息提供設置的椅子、凳子(見圖7) ;臨時形式包括兩種,一種指本身有其他功能特性,而在人流量增多時又可以作為休息設施承擔加大的人流量,如臺階、樹池、花盆等(見圖8) ;另一種指的是可移動座椅,可移動座椅可根據(jù)行人的個人喜好變化來安排,放置在陽光或陰涼處、獨座或群座等,滿足不同的行為心理的需求,提高了公共空間的靈活性。完善環(huán)境設施同樣要因地制宜,應根據(jù)功能需求與人流量來布置。例如,公交車站是人流聚集的重要場所,人們在這里停駐分散,作為人行道的重要節(jié)點空間,在設計上應考慮結合公交車站附近的報刊亭,小賣部等一些服務點,提供休息、展示、宣傳等功能的環(huán)境設施,更好的促進交流,增添活力。
圖7 永久休息座椅
圖8 臨時可作座椅的樹池
人行道不僅僅是城市交通系統(tǒng)的一部分,是人們相互交往溝通的平臺,用于美化城市的關鍵要素,更是城市生活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對人行道設計的關注點將更多的轉移到人的行為心理需求,發(fā)揮其功能的更大價值,創(chuàng)造舒適宜人的公共空間,提高城市活力。文章通過對人行道設計提出粗淺的分析總結,希望使得今后的人行道設計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思考。
參考文獻:
[1]劉衍志,趙文濤.緩解諸暨市道路交通擁堵對策研究[J].科技通報,2011( 7) :12-13.
[2]陳泓.城市街道景觀設計[J].時代建筑,1999( 2) :33-35.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urban sidewalk
Tian Lei Pang Ying*
( College of Garden,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sidewalk,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sidewalk,explores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sidewalk design,designing more safe,comfortable,full of vitality of the sidewalk.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sidewalk landscape brings,and make the city a better life.
Key words:sidewalk,urban public space,landscape facilities
通訊作者:龐穎(1973-),女,副教授
作者簡介:田蕾(1991-),女,在讀碩士
收稿日期:2015-11-23
文章編號:1009-6825( 2016) 04-0133-03
中圖分類號:U412.378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