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上世紀(jì)60年代的鄉(xiāng)村,幾乎每天都有乞丐來村里要飯。其中一個乞丐,每次到我家門口,母親都會給他一點飯。他穿得破,但和其他人的破不一樣,沒有零碎地掛在身上,而是縫起來的。大部分乞丐要到飯后,會趕緊把這幾口吃完,這樣才能去下一家繼續(xù)要,所以吃的時候很狼狽。這個乞丐不這樣,每次都是到樹一旁坐下,和居家過日子一樣,非常體面地把要來的這幾口飯吃完。
我想起這個乞丐,他可能已經(jīng)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對我來說,也許我就是一個乞丐來到這個世界,不管說是寫作還是做其他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管衣服多么破,要縫好;不管飯多少,我有多餓,我要保持一個好的吃相。別自己嚇到自己,身后沒有老虎來和我搶這口飯吃。對碗里那點米、那點白顏色有尊重,把它吃好。
(文/畢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