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喬 唐洪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 102413)
?
紀念何澤慧先生
張煥喬 唐洪慶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 102413)
COMMEMORATE PROFESSOR HE ZEHUI
Zhang Huanqiao Tang Hongqing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Beijing 102413)
11月22日,是何澤慧先生發(fā)現鈾核四分裂的日子,2015年11月22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山西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行了“紀念四分裂發(fā)現69周年暨《何澤慧傳》《何澤慧文選和紀念文集》新書發(fā)布會”,100多位何先生的學生和相關人士冒雪前來參加會議,共同紀念這位著名的科學家,紀念她的杰出發(fā)現.這兩本書則是其學生們對何先生愛戴、感激之情的匯聚和結晶.
筆者曾在何先生在原子能所創(chuàng)建的中子物理研究室長期工作過,親耳聆聽過她的教誨和指導,親身體會過她的敬業(yè)精神和研究作風,親眼看見過她在逆境中的錚錚傲骨和心懷坦蕩;還從多方面了解到她的非凡家世、求學道路和科研生涯.她是我們永遠尊敬的老師,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何澤慧先生1914年出生于蘇州.父親何澄早年留學日本,是同盟會最早的成員之一.他對子女的教育思想是:“科學、自由、平等、獨立”,要求子女“對技術要精細周到,對事物要明快通達,對人要忠厚寬大.”
何先生的母系也是書香門第、開明家庭.她的母親王季山出自蘇州的王氏家族.她大舅王季烈編寫了上中下三冊的《物理學》,成為中國第一套以物理命名的大學水平的教科書.并用“物理學”這個科學術語代替了不通俗的術語“格致”.
何澤慧先生從小就受到父系和母系雙重書香門第、開明家庭的熏陶.先生于1920年進入振華女校.該校建立于1905年,是何先生的外祖母王謝長達在蘇州創(chuàng)辦的.學校辦得十分出色.何先生在振華女校學習了12年,從小學一直讀到高中畢業(yè),德智體美、詩文書畫得到了全面發(fā)展.同時在理科和英文方面也打下了堅實基礎.
1932年,先生考上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到校后,物理系主任和一些教授可能受傳統偏見的影響,認為女生讀物理難以學有所成,動員她們轉系.從小在男女平等的家庭與力爭女權的振華女校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何澤慧先生認為這不合理.她與其他女同學一起找老師們論理.老師說服不了她們,只好“按第一學期普通物理成績必須70分以上才可繼續(xù)讀物理”的規(guī)定處理.他們這一班,第一年有28名學生,其中女生8名.第二年剩下了12名學生,第三、四年剩了10名,其中女生3名,她們是:何澤慧,許孝慰和戴中扆(后來參加革命,改名黃葳).
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物理系名師云集,教學力量很強.除薩本棟教授用自己編寫的中文教材教授普通物理外,其他專業(yè)課都用英文教材.給何澤慧先生所在的第八級(1936年畢業(yè))授課最多的是趙忠堯先生,很多重要課程,如大學物理、光學、現代物理等,都由他講授,因此他對學生的影響較大.葉企孫教授講三、四年級的熱力學、氣體分子運動論和統計物理.他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并引用世界上最新的成果,大有世界名校教授講課之作風.周培源教授講授力學,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他以開放的胸懷鼓勵學生們向廣闊的實驗物理和應用物理方向發(fā)展,并鼓勵學生多讀課外參考書、多作獨立的研究.1935年華北局勢緊張,周培源教授還特意增設了“彈道學”這門課程.吳有訓教授開設近代物理學課程,他把國際最新物理學研究成果系統地引入大學課堂,在中國播下了核物理學的種子;他還倡導技術獨立,增強學生們獨立發(fā)展科技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回國不久的任之恭老師講授無線電,霍秉權老師講授大氣物理學.當時清華大學仿照英美的“自由教育”,實行選課制和學分制,按院系編制分年課程表.
四年級時做畢業(yè)論文,這是學生手腦并用極好的鍛煉機會.任之恭教授指導何澤慧先生研制“實驗室用電流穩(wěn)壓器”.當時,穩(wěn)壓器在市場上沒有現成商品,也沒有可用配件,需要自己動手制作.何澤慧先生親自上機床,拿銼刀,拿焊槍,拆卸、裝配.調試線路時,為了找出穩(wěn)定的最佳數值,她多次調整,反復實驗,終于選出了最佳設計方案,穩(wěn)壓器實驗獲得成功.她的畢業(yè)論文得到了90分的高分,與錢三強先生的畢業(yè)論文并列第一.當時清華大學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很高,人們認為堪比美國大學的碩士論文.
何澤慧先生在清華上學期間(1932—1936年),正是“九一八”事變之后、“七七”事變之前,日本侵略者步步緊逼、蠶食中國的時候.1935年12月9日,為反對日本策劃的華北五省“自治”運動,北平學生6000余人舉行游行示威,爆發(fā)了“一二·九”運動.何澤慧先生面對時局沉得住氣,從容面對了大學期間的一次次危機.她遵照父親和老師的教導,專心學習,好好讀書,用知識去強國、戰(zhàn)勝敵人.在校期間她沒有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但并非麻木不仁,而是真正實踐著她在中學時期就提出的“靜默地想方法救國”.
清華大學物理系第八級畢業(yè)生合影(1936年)前排左起:王大珩 戴中扆(黃葳) 許孝慰 何澤慧 郁鐘正(于光遠)后排左起:錢三強 楊鎮(zhèn)邦 陳亞倫 楊龍生 謝毓章
1936年在學校組織的畢業(yè)考察去南京上海的火車上,何澤慧先生看到日本人和替日本人干事的朝鮮人對中國人非常粗暴無禮,他們在火車的座位上堆滿了向中國推銷的日本人造絲,而不讓中國人入座,只好在火車的夾道里站到南京.何澤慧先生說:“1936年的南方之行使我感受很深,這就是我留學為什么選擇了彈道學.當時只有一個念頭——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
經過清華大學的4年學習,經過眾多名師的教育和指點,經過畢業(yè)論文的鍛煉,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的熏陶下,何澤慧先生不僅在現代物理知識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培養(yǎng)了她的自強不息精神,她的抗日愛國之心更強烈了.
臨畢業(yè)前夕,學校對男同學都幫著聯系工作單位,女同學則要靠自己聯系.何澤慧先生從山西同鄉(xiāng)處得知,閻錫山有一條規(guī)定:國立大學畢業(yè)的山西藉學生可獲出國留學3年的經費資助.她與父親商量后就與山西省取得聯系.當時德國科學技術先進,中國與德國關系不錯,德國專家還給中國政府兵工署當顧問,何澤慧先生的3個同班同學楊鎮(zhèn)邦、陳亞倫、王大珩先后去兵工署彈道研究所工作.何澤慧先生要科學救國打日本就選了去德國留學.
出于抗日愛國熱誠,她毅然選擇了柏林高等工業(yè)大學技術物理系“實驗彈道學”專業(yè).
1936年,何澤慧先生在清華大學的畢業(yè)照
那位曾在南京政府軍工署當過顧問的技術物理系主任克蘭茨教授起初不接受何澤慧先生所選的專業(yè).何先生就對他說,“你可以到我們中國來當我們軍工署的顧問,幫我們打日本侵略者.我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這里來學習這個專業(yè),你為什么不收我呢?”克蘭茨教授覺得何先生問得有理,也很同情中國遭受的日本侵略,就破例接收了何先生.這是該系第一次招收外國學生,也是彈道學專業(yè)第一次招收女學生.
1940年,何先生以一篇《一種新的精確簡便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方法》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但此時二戰(zhàn)爆發(fā),何先生已無法回國.只得進入柏林西門子公司弱電流實驗室工作.在那里她見到了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主席、西門子公司駐華主管拉貝先生.拉貝將自己的日記和他搜集的日軍暴行照片給何先生看,她成了拉貝這一歷史性義舉的見證人.這些照片使她看得熱淚盈眶、怒火燒心,更堅定了她一定要回國報效祖國的決心.1943年,帕邢教授介紹她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在博特教授(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指導下從事原子核物理的實驗研究.
1.人民幣匯率預期(NDF):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對美元無本金交割協議報價(NDF)相對于在岸市場,其匯率波動所受的外界干預較少,更能體現外匯市場供求關系,且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市場形成的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國際市場公認的人民幣匯率遠期市場價格,常用于衡量海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或貶值的預期。因此,最終選取1年期人民幣對美元NDF報價作為人民幣匯率預期的代理指標。
1945年,何先生在研究正電子能譜時,用磁云室觀測到有近似于S形的徑跡,她測量分析后發(fā)現這是正負電子彈性碰撞而不湮沒的稀有現象.1945年11月3日,英國《Nature》雜志稱何博士的發(fā)現是“一項科學珍聞”.
1946年春,何先生到巴黎探望錢三強先生.4 月8日,他們在中國駐法大使館辦理了結婚手續(xù).晚上舉辦了婚宴.約里奧-居里夫婦雙雙出席,約里奧先生在婚宴上即席致辭祝賀.從此,何先生也到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和居里實驗室從事核物理研究,與錢先生開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
1946年下半年錢先生和何先生用核乳膠發(fā)現了鈾原子核在中子轟擊下發(fā)生的三分裂現象.1946年11月22日,何先生發(fā)現了第一個四分叉徑跡事例;隨后,又發(fā)現了第二個四分叉事例;即發(fā)現了概率更小的四分裂現象.約里奧-居里先生于1947年春在巴黎召開的一次國際科學會議上宣布了這項發(fā)現.錢先生和何先生的發(fā)現揭示了新的裂變模式,提供研究裂變斷點的新探針,為裂變動力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盡管在科研上取得了重要成就,錢先生和何先生沒忘出國學習的初衷,決定回到祖國,和其他科學家一起,使原子核物理這門新興科學在祖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1948年5月2日,何先生和錢先生帶著不滿半歲的女兒動身回國,8月回到北平.清華大學聘錢先生任物理系教授.因當時大學有規(guī)定,夫婦不能同在一校任教.北平研究院原子學所聘何澤慧先生任研究員,聘錢三強先生兼任該所所長.
開始時,研究所只有3人.為了置辦儀器,何先生和錢先生騎著自行車大街小巷跑舊貨攤,還從天橋舊貨市場買回一臺舊車床,自己制作一些簡單儀器.
自1950年2月起,何先生指導并親自開展了原子核乳膠、威爾遜云室和電子放大器的研制及重元素分離方法的研究.
1955年1月,在毛澤東主席主持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決定搞核武器.
1955年10月19日,錢三強團長率領“熱工實習團”赴蘇聯“熱工”研究所.11月4日作為副團長之一的何澤慧先生第二批赴蘇.她負責在加速器及反應堆上進行核物理實驗研究,并親自在回旋加速器上開展研究工作.
1956年9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前身)成立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其研究內容開始涵蓋面較廣,由錢三強所長兼任室主任,何澤慧先生任副主任,后來部分專業(yè)分了出去,成立了另外幾個研究室.從1959年起,何先生擔任研究室主任.她領導建立了一個專業(yè)集中的中子物理研究室.一是建立了從熱中子(0.0253eV)到18MeV能區(qū)的中子源.二是建立了全截面、彈性散射截面、非彈性散射截面、去彈截面、激發(fā)曲線、裂變產額、裂變截面、裂變動能分布、平均裂變中子多重性及其分布等中子微觀參數測量技術和中子宏觀參數測量方法.三是建立了包括毫微秒快中子飛行時間譜儀在內的多種中子能譜測量方法.四是建立了中子源強和單能中子注量率標準.五是培養(yǎng)出了一支嚴謹踏實、能打硬仗的科研隊伍.
1958年7月,原二機部成立九局,何澤慧先生兼任中子點火委員會委員,負責在原子能所組織點火中子源的研制;她作為中子物理室主任,負責組織完成了九局和21所交給的多項任務,為核武器研制提供了一系列關鍵核數據、測試設備及測試方法.她為九局和21所培養(yǎng)并輸送了多名科技骨干.
1965年2月13日,原二機部劉西堯副部長將氘-鋰同位素反應截面測量的緊急任務下達給原子能研究所,即“35#任務”.要求在第二季度先提供一部分數據.何澤慧先生率領科技人員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完成了氘-鋰核反應截面數據的系統測量,出色完成了平常需要用兩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對我國氫彈研制起了重要的作用.
“35#任務”完成后不久,何澤慧先生就被下放到安陽農村參加“四清”運動.1966年回所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錢三強、何澤慧先生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在全所遭到批判.在批判她的大會小會上,她從不違心地承認對她的不實批判之詞,有的只是無聲的反抗.何先生的辦公室也被造反派查抄了.她被趕到一個樓梯過道的小隔間,負責每天拔草、掃地、刷廁所.錢先生和何先生的家也被抄了.錢先生最心疼的、幾十年積累的日記本也被抄走了.
1969年12月1日,何澤慧先生被批準到陜西合陽“五七干?!迸c錢三強先生一起勞動.因她身體比較“老弱”,受到組織照顧,只分配她做一些看場、打鐘、看水等工作.她敲鐘,仍像對待科學實驗那樣,認真負責,分秒不差;她看場時不是坐著不動,而是不停地圍著場院走動,豬雞牛羊麻雀全都難以接近.1970年3月下旬凌晨四、五點鐘她還在東北天空發(fā)現了一顆明亮美麗的彗星,隨后她對這顆彗星進行了跟蹤觀測,還推算出了這顆彗星的大概周期.何先生的發(fā)現雖比南非天文學家貝內特用天文望遠鏡的發(fā)現晚了三個多月,但她是通過肉眼發(fā)現的.即使在干校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何先生依然表現出她科學家的本色.
1973年,原子能所一分為二,原子能所一部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何澤慧先生擔任副所長,分管宇宙線和圖書情報等部門,重點放在宇宙線.
在她的支持下,高能所宇宙線研究室通過國內和國際的合作在西藏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山乳膠室.她倡議發(fā)展中國的高空科學氣球系統,為我國開展空間宇宙線和高能天體物理實驗研究建立必要的空間運載手段,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獨立研制和發(fā)放科學氣球的國家之一.高空氣球項目上馬時,是何先生頂住了某些領導的壓力,使高空氣球項目得以進行;當一些領導人指責高能所不應當搞天體物理時,何先生再度充當了“何(核)保護傘”,使剛剛起步的高能天體物理不致夭折.
1984年,何澤慧先生卸任高能物理所副所長職務,照理,她可以歇歇了.但是,對于一個熱愛科學、把終身獻給科學的人來說,是難以辦到的.正如她同學王大珩的詩所描述:“春光明媚日初起,背著書包上班去.尊詢大娘年幾許,九十高齡有童趣.”她心系科研,退而不休,像卸任前一樣,天天堅持上班.她做了一些科學史的考證工作,如裂變發(fā)現史,德國為什么發(fā)現了裂變現象卻沒有造成核彈?她仍指導培養(yǎng)研究生,和中青年科研人員研討一些問題.她作為學界前輩,繼續(xù)關心著我國高能物理與核物理事業(yè)的發(fā)展.許多在外地舉行的學術會議,她不辭長途跋涉的辛勞,與年輕人一樣坐長途臥鋪汽車,蒞會發(fā)言,給年輕一代很大鼓勵.
錢三強先生曾說,“科學界好的傳統應是學術和道德的統一”.何澤慧先生是這一科學傳統的踐行者.她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道德方面也堪稱楷模.她熱愛祖國:平時不接受媒體采訪的她,當得知日本有人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時,她挺身而出在記者招待會上證實她讀過《拉貝日記》.她留學德國學彈道學,就是想抗日.她投身國防科研,就是為了強國.她一身正氣:堅持男女平等,為此,在她的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中對男女退休年齡不一樣的規(guī)定提出意見;她看準的工作方向——高能天體物理、高空氣球等等,不管別人如何,該堅持的就堅持到底.她淡泊名利:無論在原子能所還是在高能所,她指導的研究工作,經她修改過的論文,不計其數,她從不署名;她是我國核物理界的象征性人物,也是女科學家的杰出代表,然而她依舊低調謙虛,很少接觸媒體,更不愿意被拔高宣傳;1950年,她兄弟姐妹決定將她家在蘇州的網獅園和她父親留下的上千件珍貴文物無償捐贈給國家.她愛才惜才:她敢破格提拔人才,有人受了委屈,她也會挺身而出,抱打不平.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她都十分節(jié)約:她用舊牙刷柄自刻印章,用剩余的皮料自制錢包,用穿糖葫蘆的竹棍自制掏耳勺;對工作的評價,她主張成績要用所花的錢來除一下.
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高能物理所宇宙線室在何先生的領導和感染下已潛移默化地形成了這種學術與道德相結合的優(yōu)良科學傳統.凡受過何澤慧先生指導的研究人員,都或多或少地繼承了這種優(yōu)良傳統.
何澤慧先生給我們留下的科學傳統必將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像先生2006年給清華大學的題詞那樣:愛國奮進.
作者簡介:張煥喬,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實驗核物理、中子物理、裂變物理和重離子反應.huan@ciae.ac.cn;唐洪慶,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實驗核物理、中子物理.
收稿日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