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
【摘要】 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達到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筆者在本文中就語文教改展開了一些論述。
【關(guān)鍵詞】 語文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4-020-01
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在此基礎上怎樣在教學過程中融匯貫通,成功的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語文教改的源動力。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我在語文教學上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想法、新的經(jīng)驗、新的路子。
一、正確正對班內(nèi)個別差異情況,要優(yōu)差并進,面向全體
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細斯發(fā)明“課堂教學制”以來,大大提高了效率,這是歷史的進步,但也同時帶來了一個矛盾,即統(tǒng)一要求與個別差異的矛盾。在這課教學中教師講解傳授的教材大綱等都是統(tǒng)一的,但是學生由于先天素質(zhì)、學校教育和后天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自己努力程度各異,其學習效果必然大致存在著“好、中、差”方面的差異。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和解決這種差異呢?目前,各國教育界對這個問題都尚未徹底解決。我的想法是,要使好的更加好,差的趕上來,盡最大努力縮短差距絕不能不顧好生只顧差生。就好比賽跑,人為地要前面跑得快的停下來,原地踏步,等待后面跑的慢的趕上來,再一起前進,這非常不利于優(yōu)秀人材的培養(yǎng)。我們應該在關(guān)愛學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迎頭趕上去的同時,也要關(guān)愛好生,或給“吃小灶”,鼓勵他們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好上加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布置練習題時教師最好有預先提示,做的快的干什么?或準備層次題,分為必做,選做,難做三類。必做題要求全班人人都要完成,帶有基礎性質(zhì);選做題,在完成必做題后才可量力而選,以中上程度的學生居多,也有少量中等生;難做題,只有少量語文尖子生,或語文興趣愛好的學生才能到達此境界,這也是一種“積極教學”精神的體現(xiàn)。
面對個性差異,要積極做到力求差生達到“大綱”的有關(guān)要求,面對那些有能力,或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突出的學生,尺量鼓勵他們不僅達到而且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絕不能限制他們能力的發(fā)展。實際是,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少數(shù)人材的競爭,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為文學家、科學家,但絕不希望任何一名學生成為社會的負擔。
二、充分發(fā)揮情景作文的作用
不少學生一提作文就頭痛,一上作文課就抓耳撓腮,東拼西湊,草草了事,交上作文后,萬事大吉。如果語文教師都設置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競爭意識,作文課上使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就會慢慢地由不愿意到愿寫。
例如:在學校生活類作文中,先設置“情境”,由于當時是中秋節(jié),我說:“同學們,明天是中秋節(jié),我們今天先開個迎中秋晚會,做兩個游戲,第一個游戲是成語接力比賽,第二個游戲是:吃蘋果,動口不動手。分兩組比賽,負者表演一個節(jié)目”。同學們興奮極了,比賽場面更是熱鬧,臺上臺下一片沸騰。比賽結(jié)束后,我引導說:“同學們,剛才玩得很開心,下面我們書歸正傳,寫個小作文,把剛才的情境寫出來,題目是《開心的游戲》”。學生這才恍然大悟:老師領著我們玩的目的也是領著我們寫作,學生個個樂滋滋的,把剛才的情境寫出來,我就此引入大作文的寫作:“剛才同學們玩的很開心,寫的也很好,像這樣信人動心的難忘的一幕幕,在我們學校生活中有嗎?有多少呢?你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寫一篇文章”。通過提示,學生寫得又快又好!
三、調(diào)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對學生所答不簡單地說“對”或“錯”
比如:劃分段落,教師問:“這篇課文分幾個意義段”,甲生說分三段,乙生說分四段,丙生說分五段。面以這種分歧,教師不能立即裁定,而且讓學生講出分段理由,然后教師要進行分析,為什么合理,為什么不合理,然后概括“點睛”,使大家對正確的分段方法或更明確或效仿,而對錯誤的則應準備吸取教訓。再如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生字(詞)的講解,更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認識生字、生詞的主要途徑是查字典,可先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琢磨其大意,然后自由發(fā)言,積極討論,老師逐步歸正,與字典結(jié)合,對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自學能力有很大的益處。
語文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以上僅是筆者關(guān)于教改的一些淺知拙見,以拋磚引玉,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尚請同行盡賜寶貴意見,共同商榷,以共同促進語文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