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朋友圈中的一段猴王六小齡童的動態(tài)廣告,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也勾起了50后、60后、70后、80后深深的回憶,特別是80后,幾乎都是看著1986年版《西游記》長大的,其中的情感不必多說。這則廣告是百事可樂為迎猴年推出的一個營銷策劃案,其采用的可謂是切切實實的情感營銷模式。
這則廣告從田間地頭到電視熒幕,講述了章家四代始終用猴戲將快樂傳遞給千家萬戶的故事,同時也積極鼓勵年輕人在春節(jié)期間將快樂帶給自己的家人。在2016猴年將要來臨之計,一個猴王出現的恰好時機,再加上“猴王精神”的走心傳遞,取得了受眾的一致好評。從營銷角度來看,百事可樂這則廣告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其借助愛玩、愛鬧以及愛笑的猴性,啟發(fā)年輕人用信念創(chuàng)造“72變”,為家人帶去歡樂,成功地將情感轉移到新春角度。有了這則廣告的助威,百事可樂特別推出“樂猴王紀念罐”,成功地進行了一場“樂猴王紀念罐”的營銷傳播活動。
情感營銷一直以來都是一種重要的營銷方式,它主要以消費者的情感差異和需求為切入點,將其作為企業(yè)品牌營銷戰(zhàn)略的情感營銷重點,借助情感包裝、情感廣告、情感促銷以及情感設計等,在消費者心中引起情感共鳴,從而樹立企業(yè)文化品牌,促進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銷售。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同時,這種銷售方式對時機、故事等因素的要求較高,必須要對消費者心理情感有切身的體會。緊密貼合消費者的心理,才能夠真正實現情感營銷的目標。百事可樂的這則猴年廣告,選準猴年這一時機是基于人們對《西游記》本身具有的情感,從而勾起人們的回憶。猴王的精湛演繹及本身所帶有的情感因素,對于有著“猴王情懷”的幾代人來講,必定會引起他們情感共鳴。在廣告取得高關注度之后,自然也就能夠取得良好的營銷效果。
對于企業(yè)來講,情感營銷是市場營銷中一種簡單的方式,同時也是最難的一種方式。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要切中消費者的情感心理,為消費者找到一個情感宣泄點,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反響,進而促進企業(yè)的文化品牌建設和市場發(fā)展。
2016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