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旭虹
摘 要:本文從化學教學中STS教育的必要性入手,闡述了STS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初中化學教學內容中與STS教育相結合的典型知識點。
關鍵詞:初中化學;STS教育
STS教育指的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Society社會)科學、社會與技術的關系和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的應用。STS教育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產物,是我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方向。它有助于構建一種適應素質教育的化學教學的新模式,有助于化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落實。
化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人類社會很多方面是由化學學科延展以及化學學科分化之后與其他學科或科學共同構筑的。諸如:國防建設,環(huán)境改善,能源開發(fā),健康裨益,材料發(fā)展等。有些方面甚至影響了人們對自然、對社會的認識,改變了人們處理問題的行為和方式。可見化學為環(huán)境,能源,材料,生命科學等做出了貢獻?;瘜W在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化學在其發(fā)展的歷程中也越來越多地帶給人類“恐懼”,并使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日益惡化,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事實,化學正面對新時期的挑戰(zhàn),正在走向綠色化,化學教育以及教學正在構建新的模式和創(chuàng)意。而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課堂設置過分突出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注重物質結構在化學變化中的邏輯表征。規(guī)范的教學程序,注重雙基,突出分數(shù)的教學過程,使得化學教學常常在那些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化學反應方程式等內容上打轉轉,忽略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的聯(lián)系。使一個從初中學化學,高中學化學直到畢業(yè)的學生遇到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卻不甚了解,更難以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所以,教師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以滿足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學習的需要,要選擇更加貼近學生實際認識水平的內容,有意識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介紹化學與生活、生產、社會、環(huán)境、資源等方面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使課堂教學具有時代氣息。
在化學教學中開展STS教育,能使化學教學與科學、技術、社會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使學生掌握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需要的是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在應變中做事,學會生存和發(fā)展,學會做人,懂得這些知識的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如何對待、應用這些知識。在化學教學中開展STS教育,能使學生充分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眼、耳、鼻、口、手等感官的協(xié)同作用,使學生充分觀察接觸了解社會,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探究活動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化學教學中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合作精神,提高將來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好化學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獲得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社會生活的實踐技能。
作為化學教師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知識以滿足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學習的需要,選擇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與實際認識水平的內容,有意識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介紹化學與生活、生產、社會、環(huán)境、資源等方面的聯(lián)系,實施“STS”教育。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使課堂教學具有時代氣息。實施“STS”教育有助于構建一種適應素質教育的化學教學新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化學教學空間開放化,使化學教學適應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實施STS教育的主渠道,初中化學教材中有著豐富的STS教育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找準滲透點,實施STS教育。例如,科粵版初中化學教材第一章《大家都來學化學》中STS結合點有:①身邊的化學中的化學發(fā)展史教育,化學新成果、新科技教育;②的基本實驗操作;③物質的變化中的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實驗。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1的自來水與凈化;的水資源的重要性、分布、愛護措施;第五章《燃料》中STS結合點有:5.1結晶的燃料——H2的用途、工業(yè)制法、使用方法及了解H2這一新型能源的優(yōu)缺點。再如,在其他章節(jié)中:加碘食鹽與人體健康;“三廢”對環(huán)境的污染;溫室效應;食鹽的妙用等問題,都可適時進行STS教育。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重STS教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良好風尚。在教學中增強STS教育意識,就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使化學教學逐步形成一個課內外、校內外、學校與社會所組成的開放式教學空間,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