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畏
賀先生走了,走得那么匆忙、突然,使人無法接受。他懷著對連環(huán)畫事業(yè)深深的眷戀走了,也帶走了曾經如此輝煌的連環(huán)畫時代。
我不由自主地從書架上又一次拿下珍藏的1961年版精裝本《山鄉(xiāng)巨變》和他老人家1980年贈送給我的《朝陽溝》,他在扉頁上用心的簽名又把我?guī)Щ亓嗽谏虾H嗣衩佬g出版社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那些日子。
記得在我初學繪畫時,我臨摹的第一個范本就是20世紀60年代初出版的《連環(huán)畫選頁》中賀友直先生的《山鄉(xiāng)巨變》的作品。1978年,我正式調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室,竟然和賀先生等老前輩做起了同事。能與這些高山仰止的大師朝昔相處,令青年時候的我深感幸福和自豪。
賀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的人,作畫一絲不茍,甚至可以說達到了苛刻的程度。為了《山鄉(xiāng)巨變》的創(chuàng)作,他三下湖南,三易其稿,正是這樣的孜孜不倦,才使得《山鄉(xiāng)巨變》在藝術上到達了連環(huán)畫史上的頂峰。那時,我常常溜進賀老師的工作室,偷偷地看他作畫,原本已經非常完美的稿子,卻又被他一次次推倒重來。我問他何以如此與自己過不去,他認真地對我說:“畫連環(huán)畫是一份苦差事,每一幅都不能馬虎。出版了,你想改都改不了,這是多大的遺憾。我是‘笨鳥,笨鳥必須先飛?!比绱似綄嵉脑捳Z,從此留在了我的心里,成為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他是這樣一位“苦行僧”,每天最早到辦公室的是他,而人美社大樓晚上還亮著燈的那間屋子,也一定是賀老師的,他還在辛勤工作。
我們這批新調進出版社的“小青年”看到賀老師是既敬重又害怕。他的嚴厲是出了名的,犀利的大眼睛躲在濃眉毛后面,似乎可以洞察你心里的一切,讓人膽怯;他又是一個可愛的“老頭兒”,因為他會經常出現在我們小青年集聚的工作室,幫助我們解決創(chuàng)作上的許多難題。正因為他的到來,隨之而來的詼諧幽默也給我們的工作室?guī)砹嗽S多歡聲笑語,他就是一個老頑童,童心不泯。
《山鄉(xiāng)巨變》可以說是一個里程碑,奠定了連環(huán)畫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學術地位。賀老師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總結出精辟的學理,那就是著名的“小動作、小情節(jié)、小道具”。三個小的理論看似很簡單,卻蘊藏著深深的哲理?!叭 辈蹲教釤捰谏睿@是生活的積累,更是對生活的領悟。
每當拿到創(chuàng)作題材的腳本,賀老總會泡在故事發(fā)生的地方,一住就是兩個月,帶回來的是滿滿的素材和生活速寫,帶來的是與他共同生活數月新朋友之間深深的感情。只要是有關創(chuàng)作的需要,賀老總是認真地去尋覓,樂此不疲。他知道創(chuàng)作的門道,在于勤于觀察,善于思考。藝術創(chuàng)作無法偷懶,一份辛勤一份回報。他總自嘲地說自己是畫“小人書”的,但正是這樣一幅又一幅不間斷的辛苦勞作,讓賀友直先生走進高等學府——中央美術學院的講堂。在八年的教授生涯中,賀老不僅傳播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更是讓白描人物的藝術樣式走向世界。20世紀90年代末,在法國昂古萊姆市舉行的“賀友直作品展”,他的作品與世界偉大藝術品并肩媲美,毅然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
畢加索曾經說過,他是一個工人,整天在車間里勞作。賀老師不也是一樣嗎?我一直在想,何為工匠精神?我想賀老畢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沒有人要求他這么做,這是老人對藝術的執(zhí)著信念。他以樸實的手法、“自說自畫”的形式完整地總結出他對人生的感悟。他把“老上海”的故事留存在城市的記憶里,又描繪出新時代的市井生活,歌頌新時代的真善美,形成鴻篇巨制,伴隨著時代同行。那是一份理智的激情,淡定的澎湃,有著滄桑的率真,更是一種平靜的豪邁。在當今社會缺少敬業(yè)的工匠精神的年代里,顯得格外的珍貴。
小小的斗室里,賀老師享受著這份創(chuàng)作的快樂。因為這是完全屬于老人自己的世界,一個充滿夢想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他自由翱翔,其樂無窮。
是的,沒有人不向往生活的富足,賀老師確實沒有太豐厚的物質財富,他同樣享受著這份“奢華”。因為他有在“下生活”中結交的知音,他朋友遍天下,還有一批又一批他傾注無數心血的學生,傳播著為藝術獻身的價值。
賀老師總說自己是一個平民畫家,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回報這個時代對他的恩典,歲月的磨礪沒有讓他消沉懈怠,卻使他更認識到“求真、行善、報答”的人生真諦。他經歷過時代變遷帶來的種種不盡人意,他從來沒有抱怨過,那是苦澀的記憶,卻是如此的完美。因為他知足,“我已經過得很好了,還有那么多的桂冠。”他總覺得這個時代給予了他很多,而自己卻做得很少?;貓笊鐣?,這是他的初心。他感恩,他奉獻,我想這是老人為何一生堅守著這塊方寸之地,不斷耕耘,給人快樂的緣由吧。
他熱愛生活,懷揣一顆豁達的心。一個自覺深扎在生活里的藝術家,他已經把自己的心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里,而普通人的生活也滋潤了他的心。老人總是說,人要知足才能常樂,生活才會一步步地往前走,他真的做到了。無論是每天清晨快樂地在家門口的菜市場閑逛,還是在外與學生講課,回來后,他都會在畫案前記錄下點滴生活的趣事和自己的思考。他關注著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小事,更關心著他身邊的學生和朋友,是嚴師,更像慈父。無論是滿意的鼓勵,還是發(fā)現問題的嚴厲批評,都會讓我們感受到那份熾熱的愛在心里流淌。曾記得那天他對著我說:“有一天,你畫得不生動了,你的作品反而就生動?!焙啒愕恼Z言,深刻的寓意,殷切的期待,多年來,我一直把這句話揣在心中。這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辯證法,更是一位長者對他的學生的苦口婆心的教誨。論輩分,他是我們的老師,但老人卻把我們看作朋友。調皮的我和我的伙伴們曾經常以求教為名去賀老師家“騙飯吃”,那是經常的事,當我們狼吞虎咽地吃完師母為我們做的豐盛佳肴,賀老師卻坐在一邊靜靜地微笑,笑的是那么燦爛。
這是賀老師的人文情懷,他用慈善的心去關心周邊的人們。他以他的行為舉止袒露他善良的心境,折射出這個時代養(yǎng)育的一代大師的胸懷。
晚年的賀老師從未停止過對美術事業(yè)發(fā)展的思考,這些年連環(huán)畫行業(yè)的逐步衰落,他總是自責內疚。2014年12月,賀老師獲得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站在頒獎儀式上,賀老師感嘆說:“領這個獎很難為情,因為我賴以為人民服務的陣地已經沒有了。連環(huán)畫已經被淘汰了?!崩先说脑捰|動著我的心,老人的心我懂,他想告訴大家,藝術作品的品質沒有尺幅大小之分,藝術樣式也沒有高低之別,他擔憂的只是藝術家喪失的這份良知和自律,做學問必須耐得住寂寞和經得起誘惑,作出應有的抉擇。他自信地屹立在為此付出畢生精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陣地,像一名永不退伍的戰(zhàn)士,他呼喚,他吶喊,他勇往直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藝術形態(tài)自然會起變化,但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宗旨不能改變,藝術家的良心不能改變。在當今藝術品市場經濟支配著藝術創(chuàng)作盛行的時候,藝術創(chuàng)作純粹的堅守是何等的重要,不能因為文化的缺失而使我們的祖國落后于世界,祖國的強大更離不開精神的升華,他堅信這就是藝術家的責任所在。這是賀老師的定力,也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把他的擔憂告誡他的學生們,讓大家學會去享受這份寂寞和孤獨,讓匆匆的腳步停一停,等一等靈魂的回歸。
在物欲橫流的商品社會里,藝術家要經受種種負面影響的考量,心無旁騖,精神家園才能得以充實和健康。我想,賀老師強調的“平民畫家”和“小人書”,無時不在提醒藝術工作者心中有愛的初心不忘。他期盼藝術家在名利場的競爭中不要失去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藝術界的市場化泛娛樂化,文化判斷的迷茫缺失——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社會現象,更不愿意在他學生身上出現。
維克多·雨果曾經說過,藝術家——既然眼前有廣闊的天地,身上又有一對翅膀,那么就有飛翔的權利,對于某些高尚的人來說,飛翔就是服務,在沙丘起伏的沙漠中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頭翱翔的老鷹,于是對一隊因為沙漠的干渴而絕望的朝圣者點亮了前方有水泉的生命和希望的信息。老人的一生勞作,正是見證了雨果所說的藝術家的心跡。
翻閱起老人在2008年送給我的新年禮物——一本他自行設計印制的精美記事本的扉頁上,賀老師語重心長地寫道:“供大畏先生記事,記好事?!R友直”看著這一行行的字,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總覺得賀老師沒有走,他還在我們身邊,他不孤獨,因為我們不悲觀。他對藝術追求的虔誠,影響我們后輩的藝術理念:他留下的那些高蹈藝品,都是值得中國藝術界回味珍視的瑰寶。而他畢生所堅守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和藝術信念,將深深地印在我們心里。
因為賀老一直在看著我們,陪伴著我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