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虹
?
猴年話猴
倪 虹
甲申年是猴年。猴為靈長類動物,機靈、活躍,深受人們喜愛。猴年說猴,更添幾分趣味。
猴類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種類很多,有長尾猴、眼鏡猴、長鼻猴、黑葉猴等。在猴子家族中,有不少奇聞趣事,如南美袖珍猴僅手指大小,估計為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生活在赤道西非的山魈,是世界上體重最重的猴子;在美國紐約州有一只名叫“波波”的猴子,在2005年安然度過了它的50歲生日,據(jù)說是當(dāng)時年紀(jì)最大的猴子;生長在巴西東南部的金臀猴,目前數(shù)量僅數(shù)十頭,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猴子之一。
猴子與我國文化有著不解之緣,吳承恩在他的文學(xué)名著《西游記》中,將猴王孫悟空的機智靈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令人百看不厭。在我國文學(xué)史中,有“沐猴而冠”、“殺雞駭猴”、“尖嘴猴腮”等成語;有“猴吃辣椒——抓耳撓腮”、“猴子照鏡子——沒個人模樣”、“猴子吃大象——虧他張得開嘴”等歇后語;有“打虎要力,捉猴要智”、“猴子不鉆圈,多篩幾遍鑼”、“莫叫猴子去看果,莫叫水獺去守魚”等諺語。猴,也是古今文人墨客吟詠的題材,如李白的“棘刺造沐猴,三年費精神”、蘇東坡的“強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黃遵憲的“優(yōu)盂衣冠笑沐猴,武靈胡服眾人咻”等詩歌,妙趣橫生,堪稱詠猴詩中之珠璣。
猴也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物,因為猴與“侯”諧音。侯是古代爵位,《禮?王制》云:“王者之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惫湃讼MM爵封侯,猴便成了人們企望升遷的吉祥物,或描在年畫、剪紙、刺繡等民間工藝品上,或繪于什器、玩具、文具等之上,如吉祥圖“馬上封侯”的畫面便是一只猴子騎在馬上;“封侯掛印”的畫面是一只猴子手提金印往楓樹上掛。北京年節(jié)廟會上的小工藝品毛猴、河南淮陽縣民間的泥玩具人祖猴,都是人們喜愛的工藝品,而河南澄泥磚雕《西游記》組畫中的“石猴稱王”,堪稱磚雕藝術(shù)中的上品。
猴子的形象與舞蹈、戲劇、電視劇也“攀上親”。早在戰(zhàn)國及漢代時,就出現(xiàn)了一種“沐猴舞”,其動作模擬獼猴,以前進后退時曲腰為特點,男女共同表演。漢代還出現(xiàn)“沐猴狗斗舞”,在動作上模仿猴與狗相斗的形態(tài),《漢書?蓋寬饒傳》里提到:“酒酣樂作,長信少府檀長卿起舞,為沐猴與狗斗,坐皆大笑”。在戲劇舞臺上,猴戲素為人們津津樂道。
在民間武術(shù)中,猴拳、猴棍是一種模仿猴子動作、形態(tài)的武術(shù),為百姓所喜聞樂見。打猴拳者,時而四肢著地,時而抓耳撓腮,活脫脫一副猴樣;練猴棍者有時把棍一立,竟如猴攀樹一樣迅速爬上去,并在棍頂用手做個搭棚望遠(yuǎn)的動作,使人聯(lián)想到《西游記》里的孫悟空;而金箍棒一舉,則大顯“猴”威。
有趣的是,貴州省荔波、獨山一帶的布依族,在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會舉行傳統(tǒng)節(jié)日“猴節(jié)”。節(jié)前,家家要上山采一捆春藤,到田里采一些梅花菜,挖一些石菇,然后將春藤搗爛,放在清水中浸泡,過濾后用春藤水泡糯米,與梅花菜、石菇蒸熟,合在一起打成粑,或烙成大餅食用。初二這天上午,人們便帶著這種“春藤粑”,涌上山頂,盡情唱歌、玩耍。孩子們更是像山猴一樣無拘無束,十分熱鬧。
責(zé)任編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