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
王璨:見大師,而后見自己
■初夏
王璨,南京市京劇團青年演員,13歲登臺演出,24歲成為梅葆玖先生最小的徒弟。她在南京京劇圈子有一定的名氣——臺上她對傳統(tǒng)京劇有著自己的堅守和熱情,臺下踏踏實實地經(jīng)營著一份恬靜、簡單的生活。
南京八月悶熱多雨,排練場的門推開一條縫,熱鬧的鑼鼓聲立刻就灌滿了潮濕的空氣。南京市京劇團的演員們正排練著梅派名劇《生死恨》,那是王璨第一次在團里參演這樣一出大戲的全本并擔當主角——韓玉娘。戲里的她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皆溫婉大方。排練結束,走近戲外的王璨,我注意到她臉上沒有化一絲妝,一束馬尾干凈利落。
王璨說她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宅到爆”。京劇演員在南京收入不高,她又幾乎不出去應酬,除了工作、演戲,她業(yè)余活動就是學昆曲,因為從師父梅葆玖先生那里聽來梅蘭芳大師的箴言:“京劇的旦角兒要想演得好,都應該學點昆曲?!蓖蹊灿凶约旱慕庾x——昆曲大多以演愛情為主,昆曲的旦角兒更溫婉,有助于在舞臺上找到感覺,演出味道。
當我說到佩服她的敬業(yè)和執(zhí)著時,她很認真地回答:“進了這一行,京劇對我來說就是一份責任?,F(xiàn)在為什么有那么多老票友?因為他們可能小時候就接觸京劇,那時候沒什么娛樂,年輕時候就好聽戲,到老了還喜歡?,F(xiàn)在的孩子接觸傳統(tǒng)戲曲太少了?!睘榇?,她經(jīng)常到成賢街小學等學校表演,讓孩子們能夠接觸到京劇這門高雅的藝術。
“角兒”,是尊稱那些在戲曲行業(yè)內(nèi)唱念做打有絕活兒的演員,王璨說她自己現(xiàn)在還不算“角兒”,“角兒”是她未來的奮斗目標。拜了師、上了新的平臺,王璨覺得,最最重要的就是更加看清了自己,了解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從去年拜師梅葆玖先生開始,她進入北京的梅派研修班,40多天的培訓,師姐們都是名角兒,水平在她之上。老師常常批評王璨:“你這學的也太慢了”,她虛心接受指正,課下苦練,慢慢也得到老師的疼愛。梅派精神在王璨的理解中可以歸為四個字:“平,和,中,正”,不爭不搶,靠自己的本事去做事做人。梅葆玖先生收徒弟的時候不僅看重唱腔身段等專業(yè)條件,也看重為人品德,王璨意識到,拜師梅派,就要專注京劇事業(yè),不能打著梅家的旗號做其他不好的事情。
演出《生死恨》對王璨而言是挑戰(zhàn),因為畢竟還年輕,沒有那么多感情和生活的經(jīng)歷,又是文戲多、內(nèi)心戲多,只能平時多練多體會。2015年8月28日《生死恨》于南京演出,演出前七十多歲的梅派大師李玉芙老師趕來南京指導,讓王璨多了幾許信心,首演大獲成功。
在老門東的“金陵戲坊”舞臺上常??匆娡蹊驳纳碛?。“南京青年文化周”前后,曾有意大利7grani樂隊以作品《南京姑娘》,與王璨的《貴妃醉酒》在沒有任何排練的情況下即興跨界合作,東方傳統(tǒng)戲曲與西方流行音樂在金陵戲坊的舞臺上碰撞出火花。著名京劇大師、王璨的師父梅葆玖先生曾說:“京劇是中國最早的主流流行音樂,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市場潛力,所以我們不僅僅把它當作國寶、國粹供起來,而要將它自身的潛力挖掘出來,繼續(xù)發(fā)揚光大?!?/p>
京劇演出本身成本高,南京目前場租貴,觀眾依賴贈票,一些地方亟待改進,也亟需政府和市民的支持,當然也少不了王璨這樣執(zhí)著而有想法的從業(yè)人員?!皩鹘y(tǒng)京劇,我的看法比較固執(zhí)一點,就像蓋房子要打好地基,如果沒有傳統(tǒng)京劇的底子,其他的都做不好?!?/p>
香港電影大師王家衛(wèi)在作品《一代宗師》里講到,練“功夫”有三個層次:“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京劇絕對是一門傾注時間和熱情的“功夫”,年輕的京劇演員王璨正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拜師梅葆玖先生后,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對京劇的愛和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