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曹宗國
《大風歌》是帝王版中國好聲音
◎文/湖北·曹宗國
中國古代帝王能寫詩的人不少,但是如果論唱歌、特別是能即興創(chuàng)作歌詞唱歌,恐怕唯有漢高祖劉邦。正史上明確記載劉邦即興唱過《鴻鵠歌》和《大風歌》,其中《大風歌》真是一鳴驚人,成為逸響千古的“中國好聲音”。
人們歷來都是把《大風歌》當作詩點贊的。毛澤東就多次贊譽劉邦的《大風歌》,說“這首詩寫得很好,很有氣魄。”并認為漢高祖沒有讀過幾天書,能寫出這樣的好詩很不容易。王立群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說,“(劉邦)這位不讀書的皇帝,卻寫下了一首大氣磅礴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們這樣講當然沒有錯,但準確地說,《大風歌》應(yīng)該是歌,屬于“好聲音”之列。
劉邦的《大風歌》記載于《藝文類聚》?!端囄念惥邸肥翘聘咦胬顪Y下令編修的大型類書。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上也有記載:“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因此劉邦演唱《大風歌》,可信度是比較高的。歷史上通行的說法是,《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平黥布以后,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即興擊筑,唱了這首歌,后人紀其盛,題為《大風歌》。東漢大學(xué)者蔡邕曾經(jīng)以大篆書勒石,被譽為“千古人主第一詞”。
《史記·樂書》之所以稱《大風歌》為“三侯之章”,唐代歷史學(xué)家司馬貞的注釋是:“侯,語辭也?!对姟吩唬骸钇涠B而’者是也。兮亦語辭也。沛詩有三‘兮’,故云‘三侯’也。”意思是說,《大風歌》里每句都有語氣詞“兮”,是典型的楚歌歌辭,所以司馬遷把它記在《樂書》里。楚歌就是楚地民歌,老百姓都能唱,沒文化的劉邦也能即興吼幾嗓子。但同樣是吼,帝王吼出的民歌就很不尋常了,其雄渾豪放,直抒胸臆,赫然唱出了天翻地覆風起云涌的大時代,表現(xiàn)了君臨天下一統(tǒng)江山的雄偉氣概。
《史記·留侯世家》里關(guān)于劉邦唱另一首《鴻鵠歌》的記載,可以說明劉邦是能唱楚歌的:“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柙唬骸欩o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闕,戚夫人噓唏流涕?!蹦憧?,這里說劉邦“歌數(shù)闕”,可見他還真喜歡吼幾嗓子。
當然,劉邦是否古代帝王中唯一能即興唱歌的,還可以討論。比如有史書記載漢武帝劉徹有一首《李夫人歌》,說的是有沉魚落雁之美且能歌善舞的李夫人病逝后,漢武帝思念不已,便找來方士設(shè)壇作法。武帝在帳帷里隱約見一身影翩然而至,又徐徐離去,便凄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蔽铱催@里的“寫下”不大合情理,很可能就是他即興唱出來的歌。
當然還不能忘記項羽的《垓下歌》,似乎也應(yīng)該算帝王版的“中國好聲音”。項羽沒能成為帝王,但司馬遷把這位悲劇英雄和劉邦一樣列為本紀。他在《項羽本紀》中記錄:“於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表椨鸬母杪暫纹浔瘔焉n涼,朱熹評價說“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余憤”,堪稱《大風歌》的雙峰對唱。
比較起來,歷代文人學(xué)者還是對劉邦的《大風歌》評價最高。宋代陳巖肖就說:“漢高帝(祖)《大風歌》不事華藻,而氣概遠大,真英主也?!薄D纤沃祆涓歉袊@漢高祖的《大風歌》是“自千載以來,人主之詞,亦未有若是其壯麗而奇?zhèn)ヒ?。嗚呼,雄哉”!劉勰評價說:“《大風歌》《鴻鵠》之歌,亦天縱之英作也?!鼻宕对u價劉邦“馬上歸來句亦工”,意思是說劉邦馳騁疆場歸來,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本文作者認為,《大風歌》乃是帝王版的“中國好聲音”。
劉邦為什么能唱出這樣的“好聲音”,唐代詩人陳陶的一首詩《歌風臺》做了很好的說明:“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風詞。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而清代錢謙益則說,像這樣發(fā)自英雄肺腑的“好聲音”是一般人無法復(fù)制的:“夫所謂不學(xué)而能者,《三侯》《垓下》《滄浪》《山水》,如天鼓谷音,稱心沖口者是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