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彭中良
曾經(jīng)強大的清軍是如何垮掉的
◎文/福建·彭中良
“康乾盛世”之時,清朝曾經(jīng)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武裝力量。比如康熙年間的中俄雅克薩戰(zhàn)役,當時康熙派清軍3000余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對方不理。1686年8月,清軍開始攻城,后考慮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薩,必待援兵,且考慮到隆冬冰合后,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zhàn)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侵略軍被圍困后,戰(zhàn)死病死者很多,826名侵略軍最后只剩66人。
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大清國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廷答應所請,準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薩反擊戰(zhàn)結束后,雙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7月24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guī)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qū)均為清朝領土。
清朝的軍制基本分“八旗與綠營”?!鞍似臁被臼菨M族人自己的軍隊。正黃、白、紅、藍四旗和鑲黃、白、紅、藍四旗,加起來一共八旗。
“八旗”建立于清兵入關之前,它是滿族人特有的兵民合一與軍政合一的制度。后來,隨著戰(zhàn)事的擴大,滿族八旗的兵力不夠,又將蒙古族人編為蒙八旗,將在進關前收降的明朝軍隊編為漢八旗。共24旗。進關后,滿族成為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者,管轄著全國1700多個廳州縣,為保證有兵可使,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采取“以漢養(yǎng)漢”的政策,把進關后俘虜與歸降的漢族軍隊編為獨立編制的軍隊,用綠旗為標志,故為綠營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綠營。八旗和綠營,統(tǒng)稱為大清的武裝力量。
道光二十年,清朝總人口已經(jīng)達到四億,軍隊總員額為80萬人,人口與軍隊分別是清初的2.5倍和3倍。
一支強大的軍隊背后肯定需要更強大的經(jīng)濟支持。于是有人就說,后來清軍對付不了洋槍洋炮,是因為政府沒錢了。此話似是而非,其實大清國有錢,養(yǎng)軍不差錢。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到1820年道光皇帝繼位時,中國的GDP總量還占世界GDP總量的32.9%。既然不差錢,為什么軍隊的戰(zhàn)斗力卻極其低下呢?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初期,英軍僅僅1996人,卻幾乎打敗了當時整個廣東的清軍。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國遠征軍不過2萬人,卻打得清朝簽訂城下之盟。這種現(xiàn)象,涉及到一支強大軍隊生成的最根本的條件,那就是建軍的核心問題!大清的GDP高,朝廷有錢,這是硬件,用今天的話講就叫硬實力,然而光有硬實力,并不能使一支軍隊強大起來,還需要軟實力。
軟實力指的是制度、機制、觀念、價值觀等等。大清國初期的那支強大的軍隊,就是被這個軟實力的病一點一點地給弄得不堪一擊了。
八旗兵是清朝最為精銳的主力部隊,清朝是靠這支軍隊定天下的。最初的八旗兵非常了得,他們能騎善射,勇于征戰(zhàn)??墒堑搅撕髞恚斔麄冞M入和平年代后,隨著家族繁衍,人口越來越多,八旗成員發(fā)生了分化?!捌煜氯恕毕碛刑貦?,會享樂怕勞動,男人喝花酒、玩票、賭博、斗蟋蟀、放風箏、玩樂器、坐茶館,一天到晚有大量吃喝玩樂的事情可忙,到后來甚至八旗的軍官都不會騎馬了。按照大清規(guī)定,文官可以坐轎,但是武官不能坐轎,武官只能騎馬,目的就是要武官不要忘記根本:我們的祖宗是馬上取天下的!如果哪一個武官坐轎,一旦被御史參一本,皇帝會將其充軍。然而,到了晚清,許多武官都坐轎,而不騎馬。
再來看綠營兵的情況。綠營以步兵為主,也有部分騎兵和水軍。嘉慶時有綠營兵66萬人。綠營的最高武官為提督,最高戰(zhàn)術單位為鎮(zhèn),基本編制單位為營。綠營兵駐防全國各地,遇有戰(zhàn)事則從各鎮(zhèn)中臨時抽調成軍。綠營的將官由兵部直接管理,將官不能直接統(tǒng)兵,只到戰(zhàn)時臨時撥給部隊,而統(tǒng)兵之將多由文官擔任,文臣不知兵,以文制武。綠營兵制雖然很好地防止了武將專權,但由于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遇到戰(zhàn)時臨時抽調成軍,上下不相習,號令不一,各自為戰(zhàn),敗不相救,導致兵敗如山倒的慘狀。
另一方面,制度缺失帶來的貪污腐化、徇私舞弊,是造成戰(zhàn)斗力急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有本書名叫《道咸宦海見聞錄》,作者張集馨是清朝道光九年的進士,最高職務是代理巡撫。這部書記載了他為官30年官場上的所見所聞,其中對軍隊的腐敗現(xiàn)象做了深刻的揭露。
他說,自己在任陜西代理巡撫時,從陜西長武到潼關500多公里,有營而無兵,甚至看城門的還要現(xiàn)雇保安,每天要支付100文錢。在榆林,綠營之中,士兵穿得像個乞丐,為了換酒喝,竟然將軍械賣掉。綠營一標(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團)有3000余兵,常駐的兵員只剩下十分之一,其他都做生意去了。
張集馨又說,福建那里,鄉(xiāng)里強凌弱、眾暴寡的現(xiàn)象嚴重,老百姓為了免于被壞人禍害,就去當兵。因為只要在綠營中當了兵,就可以在家里掛一盞營燈,這樣壞人就不敢滋擾了。如果壞人再來滋擾,按規(guī)定,欺負普通百姓,官府可以不管,但是如果欺負綠營兵家屬,官府一定要管。可是,想當兵的人多,必須要先賄賂軍官,軍官通常要看想當兵的人家里的富裕程度來決定索賄銀子多與少。
但是,當兵也得看身體素質。那些不能勝任當兵的人,經(jīng)過行賄取得了兵役后,又雇窮人入營代替他們辦差。一時間,社會上出現(xiàn)了專門替人到兵營里當差的人群。清軍平時極少訓練,即便是訓練也是應景之作。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樣的烏合之眾如何能夠打勝仗?
還有就是晚清時,清軍中大量官兵吸食鴉片。盡管從雍正皇帝時就禁煙,卻是越禁越多,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禁煙不力,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官員也吸食鴉片,甚至軍官也吸毒,氣得林則徐說“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
而且到了道光朝,軍隊中還有幾大惡風。一是賭博。管理步軍統(tǒng)領的耆英就公然支持賭博。史料記載,浙江一位千總賭博時甚至押上自己的小妾,小妾輸?shù)袅?,竟然帶兵與對方?jīng)Q斗。而賭博又引起了娼業(yè)的興起。軍官賭博有妓女陪伴,指點參謀。有膽大的軍官甚至把賭局開到了營內。二是宴戲應酬,比如陜西糧道成為總督的交際處,“大宴會則無月無之,小宴會則無日無之”,每次宴會殺豬只吃里脊,宰鵝只吃鵝掌,殺駱駝只吃駝峰,有的宴席竟然長達三天三夜。吃完了再開堂會,請戲班子唱戲。連道光皇帝都感到很奇怪,曾問臣下:“何故軍中票友者如此眾多?”
前面已經(jīng)說過,清朝的兵源很成問題。首先,讀書人不當兵;其次,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不當兵,只要生活過得去,以種地為生的農(nóng)民通常是不愿意當兵的;最后,工商手工業(yè)者也不當兵,這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手藝,靠手藝吃飯,或者經(jīng)商走南闖北,見過一些世面,腦袋活,也不愿意當兵。
因此當時的主要兵源是游手好閑者、各行各業(yè)的破產(chǎn)者和已經(jīng)退伍的人。他們把當兵作為謀生的手段。這部分人在管理松弛時,身上的惡習很容易發(fā)作起來,成為社會上的毒瘤。道光朝軍紀極壞,綠營兵“聚賭宿娼,勒索陋規(guī),搶劫百姓,違禁犯法,無所不為。官欲查拿,即鼓噪欲變”。刑部右侍郎黃爵滋曾痛心地說:這樣的軍隊,“以為備,非不備也;以為可用,則臣未敢信其盡可用也”。
所以說,過了乾隆朝,到了嘉慶時期,清軍就開始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