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之道在乎心
世界讀書日最初的創(chuàng)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xié)會。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quán)日”,設(shè)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xué)、文化、科學(xué)、思想大師們,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傳說猶太人會在書上涂蜂蜜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中國自古“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故事證明了閱讀的魅力。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讓文字多變,卻萬變不離其宗——每一篇文章、一段話、一個字都摻雜了情感,溢滿了思想。從識字開始,閱讀變成生活本能,雜志、報紙、小說、微博微信等等文字,以各種方式侵占我們的大腦,鋪天蓋地。
對于孩子,我們一方面糾結(jié)他們該看什么書,一方面又疑惑是否該強迫他們看書,然后隨大流地給他們推薦各類“名著”“經(jīng)典”,他們真的喜歡么?這些適合他們么?為什么要讓他們看書?本期策劃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最普通的學(xué)生、老師和家長,靜聽他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