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何靜怡
(華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需求情況分析
——以廣東南海區(qū)為例
李 萍,何靜怡
(華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對培訓需求的現狀,利用廣東省南海區(qū)的調研數據分析影響勞動者培訓需求的影響因素,認為勞動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位層次、收入水平、企業(yè)欠薪行為、勞動強度滿意度、勞動時間等因素都影響勞動者的培訓需求。要提高勞動者的培訓需求,就有必要增加企業(yè)的培訓經費投入,促進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企業(yè)響應農村勞動力培訓計劃積極提供勞動力培訓的氛圍,勞動者有效獲得培訓項目信息,積極參加勞動力培訓的良好氛圍。
農村勞動力;培訓需求;人力資本投資
在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升級的經濟社會背景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對農村勞動力的轉型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不僅幫助部分農民脫貧致富,而且使得人才、項目、資金、信息、技術在城市與農村之間進行流動,既為城市化、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資源,也促成了農村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通過培訓能夠增加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積累,而勞動力最終是否參與培訓取決于其對培訓成本和收益的權衡。一般而言,農村勞動力通過培訓來提升非農就業(yè)技能,有利于增加勞動收入,實現非農就業(yè)。勞動者考慮參與培訓的成本,其中包括不穩(wěn)定的勞動力市場就業(yè)帶來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機會成本和投資風險。勞動者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家庭需求、就業(yè)目標、心理趨向、參與培訓的心理預期等多因素的權衡結果決定是否參與培訓,會受到勞動力就業(yè)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就業(yè)市場的現實情況影響,因此農村勞動力對參與培訓的收益和成本估計會產生偏差,最終也會影響農村勞動力的培訓需求。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學者在闡述培訓需求影響因素時偏向于關注個體差異,其中包括年齡、性別、戶口所在地、培訓經驗、打工時間長度、受教育水平等(夏怡然,2015)。除此之外,有學者認為農村勞動力的財富水平也會影響其培訓需求,由于參加培訓將產生培訓費用,當個人受到資金約束時期培訓需求也會受到限制(Acemoglu et al.,1999),陸雪琴(2013)也發(fā)現中國技能勞動培訓之所以需求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勞動者的初始財富較少,另一方面是因為資本市場對其資本流動性產生約束,因此即使勞動者具有培訓潛在需求也因為資金受限而無法實現技能提升。除了勞動者本身擁有的初始財富會影響培訓需求,各地區(qū)的教育回報率也會影響勞動者的培訓需求。教育回報率是對人力資本價格的反映,其高低將影響到勞動者對培訓的自選擇,當人力資本回報率大于其他投資的收益率時,勞動者會加速人力資本投資,積極參與勞動培訓(何煉成,2013),但刑春冰、賈淑艷、李實(2013)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我國農民工的實際教育回報率總體上偏低,即農民工培訓后的人力資本上升得不到認可,這將抑制農民工的培訓需求。除了從個體差異解釋勞動力培訓需求不足的影響因素,有的學者也從市場信息不對稱、培訓內容與培訓需求不匹配(謝勇,黃承貴,2011)等角度解釋現實中的勞動者在進行培訓投資的考慮時受到了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個人無法完整了解到勞動力培訓的信息,從而導致實際培訓需求低于理論培訓需求的現象??梢哉f,在探索勞動力培訓需求方面國內外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當前的研究中對于職業(yè)類型、勞動合同簽訂情況、企業(yè)欠薪情況、勞動強度、勞動糾紛等問題對培訓需求的影響的探討比較少,本文擬在已有研究的成果上,從新的研究視角對培訓需求影響因素作進一步探索。
勞動者個體是否參與勞動培訓或愿意參與勞動培訓的程度,取決于勞動者對培訓投資的成本和預期收益的現值比較。一方面,勞動者在參與培訓后能否掌握受訓技能、能夠實現自身的就業(yè)、能否獲得預期的收入增加是個體勞動者衡量培訓的收益和成本的關注點,而這些因素將會引致勞動力培訓需求的改變。另一方面,就業(yè)與培訓存在著不確定性,這使得培訓投資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培訓的不確定性也會影響個體參與培訓的意愿和需求。
第一,勞動力參與培訓后成本收益率下降或上升將影響其在職培訓需求。勞動力在就業(yè)的過程中需要學習新的技能以增加生產力,培訓是其學習新就業(yè)技能和提升未來生產力的途徑,在職培訓是能夠給參加培訓的勞動者帶來收益的。但要提高未來的生產力,勞動者需要付出成本,這里的成本并不僅僅指培訓經費,而是指受訓者在培訓過程中付出的機會成本,包括受訓者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參與培訓需要準備和使用的機器和材料等。勞動力在參與勞動培訓之前作出的成本和收益預算的權衡,可以用唐納德.博格的“推-拉”理論進行解釋,當農村地區(qū)的工資過低、就業(yè)機會少、生活設施不完備而城市地區(qū)能夠提供良好的就業(yè)機會、更高的勞動收入、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完備的生活設施時,農村勞動力會在城市“拉力”以及農村“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城市轉移,與此同時為了適應城市地區(qū)提出的勞動能力要求,勞動力參與培訓的需求將有所增加。但現實情況是,城市農民工工作、生活條件普遍較差,主要表現為工作環(huán)境差、就業(yè)不公平、社會保障低、勞動強度大等等。據統計,2013年我國農民工每日從業(yè)時間超過8小時的比重為41.0%,每周工作超過44小時的比重為84.7%,而2014年外出農民工每日從業(yè)時間平均為8.8個小時,日從業(yè)時間超過8小時的農民工占40.8%,周從業(yè)時間超過44小時的農民工占85.4%,可見我國外出農民工的勞動強度之大(見表1)。另外,外出農民工的遭受企業(yè)工資拖欠的現象也極為嚴重①,城市就業(yè)條件對農民工的“拉力”大大降低。
表1 外出農民工從業(yè)時間和強度②
第二,對未來就業(yè)和收入的預期影響農村勞動力的培訓需求。由于農村勞動力培訓的需求由勞動力的培訓意愿以及培訓投資能力決定,影響勞動力培訓意愿重要因素包括了農村勞動力對未來就業(yè)和收入的預期,因此對未來就業(yè)和收入的預期與培訓需求成正相關的關系。當勞動力對未來的就業(yè)和收入有著良好的預期時,勞動培訓對其而言是有利的,因為通過培訓,勞動力可以憑借培訓后獲得的技能獲得更好的就業(yè)機會以及更高的收入,從而參與培訓的意愿將會提高。在許多行業(yè)內,農村勞動力的工資水平并沒有因為勞動力個體技能的差別而產生很大的差距。農民工的非農就業(yè)待遇在現實中也不理想,企業(yè)招聘農民工而不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普遍存在。
第三,勞動力市場和就業(yè)市場的不確定性程度影響勞動培訓需求。不確定性以及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不完全將會導致培訓失靈。結合我國當前勞動力市場和就業(yè)市場現狀,從不確定性的角度上看,我國個體勞動者參加培訓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益,農村勞動力在參與勞動培訓的過程中需要投入的機會成本可能包括培訓費用、休息時間、腦力體力消耗以及培訓工具和資料,但我國目前的勞動培訓并沒有給勞動者帶來明顯的收益,導致勞動者接受培訓的意愿不強。另外,由于勞動力市場和就業(yè)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勞動力在職業(yè)生涯初期受到資本市場的資產流動性約束,勞動力在規(guī)避風險的心理下做出是否參與培訓的決策,也會限制勞動力的培訓需求。
本文研究的對象為提供農村勞動力培訓的企業(yè)與員工,因此用于進行實證分析的各項數據均來源于2015年華南師范大學順德博士后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和國家級省部共建順德和諧勞動關系實驗區(qū)的聯合調查項目問卷調查結果。該調查問卷以順德十個街鎮(zhèn)(北滘、陳村、大良、均安、樂從、勒流、龍江、倫教、容桂、杏壇)劃分調查區(qū)域,分別對順德十個街鎮(zhèn)的164所企業(yè)單位進行調查。為避免異常數值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對數據缺失、極差現象嚴重的8%數據進行剔除后,獲得了151所企業(yè)有效樣本數據及4542名企業(yè)員工有效樣本數據。本研究定義衡量員工培訓需求意愿的標準為員工是否以企業(yè)培訓機會考慮就業(yè),看重企業(yè)培訓機會的人數占受訪總人數53.24%,不看重企業(yè)培訓機會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2.07%,表明員工培訓需求略高于二分之一。樣本分布見表2。
采用Logic回歸分析的方法檢驗勞動者培訓需求的影響因素。因變量為企業(yè)培訓供給意愿TD,自變量為文化程度X1、職位類型X2、收入X3、是否簽訂勞動合同X4、企業(yè)是否欠薪X5、勞動時間X6、勞動強度X7、勞動糾紛X8,控制變量為年齡X9、是否為農村戶口X10。
對勞動者培訓需求及相關自變量做回歸分析,相關回歸結果如表3。在未加入控制變量勞動者年齡、農村戶口之前,模型(1)的F值為26.510,P值小于顯著水平1%,回歸模型的估計結果整體顯著。勞動者的職業(yè)類型與培訓需求的OLS回歸系數為0.021,logic回歸系數為0.091;勞動者月收入與培訓需求的OLS回歸系數為0.051,logic回歸系數為0.217;勞動強度滿意度與勞動者培訓需求的OLS回歸系數為0.092,logistic回歸系數為0.384;而勞動合同的簽訂與勞動者培訓需求的回歸系數為正。因此,職業(yè)層次越高、月收入越高、勞動強度適當、勞動合同的簽訂將對勞動者的培訓需求產生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另外,企業(yè)欠薪、勞動糾紛、勞動時間三個變量的系數值均為負數,表明企業(yè)欠薪、勞動糾紛與勞動時長與培訓需求存在負相關關系,企業(yè)欠薪、勞動糾紛、勞動力加班等均會遏制勞動者的培訓需求。
在模型(1)的基礎上增加控制變量勞動者年齡和戶口,相關回歸結果如表3中regress(2)和logic(2)數據所示,模型的估計結果整體顯著。除了得出與模型(1)相符的回歸分析結論外,模型(2)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在增加了控制變量年齡、戶口的情況下,員工的文化程度與其培訓需求在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相關,又因為其系數值為正,說明員工的文化程度與培訓需求的呈正相關。即員工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進培訓需求的產生。
表2 順德和諧勞動關系試驗區(qū)調查樣本培訓需求基本特征
通過上文的實證分析,勞動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位層次、收入水平、企業(yè)欠薪行為、勞動強度滿意度、勞動時間等因素都影響勞動者的培訓需求。年齡越大則對培訓的需求越大,這是因為年齡越大的勞動者原有的人力資本需要更新才能適應新的職業(yè)技能和素質要求,因此年齡越大的勞動者的參與培訓的意愿越大。勞動者文化程度的高低與培訓需求正相關,勞動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對培訓價值的認知度也越高。職位層次越高,要求員工具備更豐富的就業(yè)技能和知識,對培訓的需求將會增加。勞動者在參與培訓過程中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訓成本,出于個人付出和收益的考慮,月收入低將會給勞動者帶來經濟上的負擔,因此會制約其培訓需求,反之,則會刺激其培訓需求。勞動者月收入對培訓需求的影響是顯著正向的。企業(yè)欠薪將會導致員工的資產流動性受到約束,對未來收入預期不明朗,繼而抑制了員工的培訓需求。本文以對勞動強度滿意作為勞動強度小的界定,以對勞動強度不滿意作為勞動強度大的標志。結果顯示,員工對勞動強度越滿意,即勞動強度相對于員工而言是小的情況下,員工的勞動需求更大。勞動時間與培訓需求負相關,勞動時間越長,培訓需求越低。勞動時間越長將導致員工的休息學習時間被壓縮,同時勞動時間越長意味著勞動強度越大,在高強度下員工容易對勞動強度產生不滿,根據勞動強度滿意度與培訓需求的關系可以知道,勞動強度滿意度小則培訓需求越小。勞資雙方產生勞動糾紛的原因多為平等就業(yè)機會、合理的勞動報酬、完善的勞動保障、配套的生活設施等方面的爭議,這些因素均會導致培訓需求的降低。
為增強勞動者的培訓意愿,增加培訓需求,政府應加大對培訓的引導力量以及社會對培訓的宣傳力度。積極促進培訓信息的溝通,保證企業(yè)了解提供勞動培訓的補助政策,保證勞動者了解參與培訓的優(yōu)惠政策。促進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企業(yè)響應農村勞動力培訓計劃積極提供勞動力培訓的氛圍,勞動者有效獲得培訓項目信息積極參加勞動力培訓的良好氛圍。改變企業(yè)與勞動者的觀念,提高對勞動力培訓的價值認識。
表3 勞動者培訓需求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注釋
①國家統計局. 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N]. 中國信息報,2015-04-30001:2014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資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長17.1%。其中,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人均被拖欠10613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增長16.8%;被拖欠工資的本地農民工人均被拖欠8148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長14.8%。
②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2014年
[1] Acemoglu, D. and J.S. Pischeke,1999, Beyond Beckertraining in Imperfect Labor Markets, The Economic Journal,109(453): F120-F135
[2] 何煉成.勞動力轉移的擇優(yōu)性與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前景——評《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yè)發(fā)展》[J].經濟研究,2013,08:159-160.
[3] 陸雪琴,文雁兵.偏向型技術進步、技能結構與溢價逆轉——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3,10:18-30.
[4] 邢春冰,賈淑艷,李實.教育回報率的地區(qū)差異及其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3,11:114-126.
[5] 夏怡然.農民工的在職培訓需求及其異質性——基于職業(yè)選擇行為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5,02:57-73.
(責任編輯:劉 康)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k15YJC79004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14A03031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