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是高職高專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非常重要。元認知策略會幫助學生積極地反思、監(jiān)控和評估閱讀理解過程,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本文簡要地探索了元認知策略在高職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與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高職生 英語閱讀 元認知策略
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是一種語言的綜合能力,提高閱讀能力能為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打好基礎,也能使學生從英語閱讀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廣泛的英語閱讀使學生接觸社會真實材料,使語言輸入更為豐富,更有利于實現(xiàn)其培養(yǎng)目標。鑒于此,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策略對提高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有重要意義,可以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腦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語言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能夠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不斷提高跨文化意識,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過程。
一、元認知策略簡述
元認知理論內(nèi)涵 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率先提出元認知的概念。他認為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是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三部分組成的。它既包括認知主體對自身的認知活動、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知,也包括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評價與調(diào)節(jié)。元認知知識是認知主體對于認知活動的認知,主要包括認知主體認知特點的知識、認知任務特點的認識和認知策略的認識。元認知體驗是認知主體在認知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是認知主體在完成認知任務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計劃、控制、評價、調(diào)節(jié)等活動,它是元認知的核心。這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元認知學習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種,是指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自我調(diào)整等策略。元認知策略包括理解任務需要的技能、方法和資源,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技能和方法以保證任務得以成功完成,包括檢查自身的理解水平、預測結(jié)果、評估努力的效果、制定活動計劃、確定時間安排以及自我調(diào)節(jié)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非常重要。
二、元認知策略與英語閱讀理解
英語閱讀能力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閱讀拓寬知識面,使語言的學習逐步深入,而且閱讀正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我們知道英語閱讀是所有英語課程中極為重要的課程,而閱讀理解就是一個程序性知識展現(xiàn)過程。閱讀不只是讀“文字”,它是一個將篇章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運用認知結(jié)構(gòu)相結(jié)合的結(jié)果。為了更加正確地理解和概括文獻信息的內(nèi)涵,閱讀者會積極地反思、監(jiān)控和評估閱讀理解過程,這種主動調(diào)控學習中的認知活動就是閱讀理解過程中的元認知活動。
Baker和Brown認為,“閱讀理解本身就包含著元認知元素或活動”。元認知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外語學習活動起著導向與調(diào)節(jié)作用”(劉亦春,2002)。Sheorey Mokhtan (2001)的研究證實了元認知策略會提高閱讀者的語言水平,進而提高閱讀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另有一些實證研究證實,通過在閱讀課上訓練并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是可行的,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潘黎萍,2006)。
三、高職生英語閱讀教學中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
為了有效地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運用和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策略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閱讀前的計劃策略
計劃策略是指在閱讀前制訂合理詳細的閱讀計劃,包括閱讀時間、閱讀任務、閱讀目標等,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閱讀時間,從而完成閱讀任務來達到閱讀目標,在制訂了閱讀計劃后要腳踏實地努力去完成。閱讀計劃應分長期閱讀計劃和短期閱讀計劃。一些學生由于專業(yè)不同,基礎不同,學習時間和安排不一致,直接影響到閱讀計劃的順利實施和完成。因此,長期閱讀計劃不必很具體詳細,只要有一個大概的目標和任務即可。但是短期閱讀計劃的制訂要比較具體詳盡,比如每天的閱讀時間安排和閱讀數(shù)量。通過完成短期閱讀計劃,可以逐步實現(xiàn)長遠的閱讀目標。
閱讀前的計劃策略要與學生自己實際能力和實際情況相符,這里的實際包括他們實際的閱讀能力,也就是在不同的階段計劃閱讀的英語文章的難度;實際的可支配時間,指從學習實際情況出發(fā),可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的數(shù)量;實際的教學進程,指制訂的閱讀計劃要和教師的教學進度相符,以保證閱讀計劃的順利完成。在閱讀計劃實施過程中,要時刻評估閱讀效果,對閱讀計劃進行及時的修改和調(diào)整。
2.閱讀中的監(jiān)控策略
監(jiān)控策略是指利用元認知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有意識的監(jiān)控,比如監(jiān)控閱讀計劃的完成情況、采用的閱讀策略是否合適、閱讀效果和效率如何等。元認知能使學生對其學習過程進行有意識的監(jiān)控,從而有效地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積極地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的監(jiān)控策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方向監(jiān)控、進程監(jiān)控和策略監(jiān)控。
(1)方向監(jiān)控。指為了達到閱讀理解目標決定要使用的閱讀策略,對閱讀理解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指導。閱讀時要有明確的閱讀目的,閱讀一段材料是為了理解大意還是為了了解具體細節(jié),那么在閱讀過程中就可以有選擇地篩選信息,利用信號詞、表原因的詞、表比較的詞、表分類的詞等進行預測,利用表定義的詞、表過程的詞、表時間的詞等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得出結(jié)論。
(2)進程監(jiān)控。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對閱讀的深度和閱讀的速度進行監(jiān)控。
對淺顯易懂、生詞較少的英語材料,應該詳細地通讀,然后對所提的問題進行回答;對較難并且生詞多的英語材料,應該先看問題,再帶著問題找需要的信息,有些生詞或疑難點會在閱讀的上下文中得到啟示或解決。
(3)策略監(jiān)控。也就是善于運用閱讀策略來對綜合性問題進行處理,通過自我提問和反思來驗證閱讀理解的答案是否準確。在閱讀過程中,要透過文章的字面意義來爭取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和想法,還要根據(jù)文章提供的線索推斷出隱含的意義,閱讀中要註意時態(tài)、語態(tài)、人稱、前后文的聯(lián)系,還有從句、分詞、被動語態(tài)的連接。
3.閱讀后的評價策略
評價策略可以促進學習者提升自學和自制能力,閱讀后的評價策略應多元化,它體現(xiàn)在教師的評價和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兩個方面。教師的評價要靈活,可因人而異,有多重標準,具有評價的個體差異性、針對性和即時性,它更關(guān)注學生閱讀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包括學習者的成就性評價和學習者之間的相互評價。通過學習者評價與教師的評價相配合,可以從多元觀點看待學生的閱讀能力,使評價角度多元化,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都能看到自己在英語閱讀能力中的長處,增強繼續(xù)學習的信心。
閱讀后的評價策略是分多次、多階段、多種類的測評,其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是小組進行評價總結(jié)、教師進行評價總結(jié),或者是安排單元測試。評價策略一方面,督促學習者持之以恒地進行英語閱讀訓練,改進英語閱讀方法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幫助學習者拾遺分散的知識點,以便其整合英語閱讀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評價策略的有效使用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改進自己的閱讀策略,同時促進計劃策略和監(jiān)控策略的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通過在英語閱讀中對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其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應注重元認知策略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元認知策略,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提高語言的整體應用能力。
課題名稱:高職生英語閱讀教學之元認知策略培養(yǎng);課題編號:JG20130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