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對教育行業(yè)也越來越重視。在新課程下如何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提高,是每一個初中歷史老師的重點任務。其所有途徑中有效教學是最為重要的途徑,而其中所強調的“有效”,使初中歷史的學習更加主動。重點探討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應用有效途徑來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途徑 策略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習內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傳統(tǒng)歷史內容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如想達到新課改的目的,就必須使初中歷史教育途徑不斷豐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歷史教育現(xiàn)狀分析
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以課程設置為主。大多數(shù)歷史課程設置缺乏創(chuàng)新性,課程設置過于重視理論,從而忽視了學生實際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究其原因,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教師對于歷史課程的設置過于傳統(tǒng)缺乏創(chuàng)新性,無法跟上教育體制的改革,無法起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不僅不利于教師的教學,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喪失興趣,不利于教師的教學,也無法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二、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途徑
1.應用情景式教學
將實際生活經(jīng)驗充分融入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應用情境模式來進行教學,對事例的選擇非常的重要。如果選的好,可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狀態(tài),要是選擇好會有效提高影響教學效果,學生能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親切感,可以以一種輕松的心情來進行學習。
如學習《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教師可先對絲綢之路的背景與經(jīng)過進行講解,再讓學生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絲綢進行記憶與描述,包括絲綢的應用范圍,以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將絲綢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能讓學生對絲綢的應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針對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也會有深入的了解,也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2.應用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技術教學優(yōu)化了教學手段,通過看、聽、說、演等不同的方式,吸引到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讓學生們在歷史的學習上擁有一種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快樂。因此,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采用,對于師生來說,都是一次現(xiàn)代化的享受。一方面,教師會覺得利用多媒體上課的節(jié)奏鮮明,大量節(jié)省了多余的時間,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另一方面,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效果也相對提高。
如學習《中國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時,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抗日時期的圖片以及抗日戰(zhàn)爭紀錄片等,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到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華民族的團結,以及戰(zhàn)爭所帶給人們的災難。學生在此基礎上學習課文,就會懷著一顆愛國之心認真的學習文章,了解到落后就會被欺負的事實,以此激發(fā)自身的愛國情懷,努力學習,爭取不讓事件重演。而采用多媒體設備來教學,能讓學生在圖片及視頻的影響下更為深入的了解課本內容,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使教學效率顯著提升。
3.重視課前提問
在教學效率的提高策略中,課前提問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為提問的技巧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能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使學生能進行發(fā)散性的思維,其邏輯思維的能力也能相應提高。所以,教師要學會在教學中充分的應用課堂提問,以此使學生對文章能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而提問也是一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導學生依照文章的主線來了解文章,使學生的思想能與文章內容相結合,對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充分理解。
如學習《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時,教師可先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如“八國聯(lián)軍是由哪八個國家組成”“當時中華民族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八國聯(lián)軍對我國的發(fā)展造成了什么影響”“八國聯(lián)軍在掠奪了我國哪些重要文物”。教師這幾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學習此知識時有了基本的思路,所以學起來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會出現(xiàn)思維混亂地問題。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不僅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并且這種自己找答案的方式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肯定自己,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以此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三、結束語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在教育領域上的發(fā)展有目共睹。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感受到教學課程的趣味性。課堂效率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教師必須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僅僅只做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應該做學生生活上的朋友,學習上的促進者。
參考文獻:
[1]羅智.淺析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途徑[J].當代教研論叢,2015,(07):35-36.
[2]翁衛(wèi)東.關于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7):65-66.
[3]張潔.參與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