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結膜淋巴管擴張不同治療方式的操作方法及治療適應癥。方法 對球結膜淋巴管擴張的患者分別采用囊腫放液治療,針刺挑除囊腫及手術切除囊腫治療,比較手術創(chuàng)面的愈合情況,結膜充血情況及術后復發(fā)情況。結果 囊腫放液治療操作簡單,損傷最小,但囊腫壁未取出,術后有部分患者復發(fā)。手術切除囊腫適合于囊腫較大及囊腫與周圍組織粘連的病例,其創(chuàng)面較大,需縫合,術后患者結膜充血明顯。結論 針刺挑除囊腫方法簡單,易操作,創(chuàng)口小、無需縫合,適合臨床實際操作。
關鍵詞:結膜淋巴管擴張;結膜囊腫;手術治療
結膜淋巴管擴張在眼科門診較為常見,通常表現(xiàn)為球結膜表面串珠狀透明小水泡伴或不伴有局部充血,偶爾可表現(xiàn)為較大的孤立透明囊樣水泡?;颊呖捎醒鄄慨愇锔?、眼瞼閉合障礙或因影響美觀而就診。因其為外眼疾病,且治療相對簡單,故多采用門診手術治療。我們常采用以下幾種治療方法:囊腫放液治療,針刺挑除囊腫及手術切除囊腫治療?,F(xiàn)就我院門診自2010年6月~2015年6月門診治療的結膜淋巴管擴張的病歷回顧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共56眼56例,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齡31~78歲。均為單眼發(fā)病,多位于瞼裂部位。
1.2裂隙燈檢查見瞼裂區(qū)球結膜下透明水泡樣囊腫, 可為串珠狀或單個,一般均可推動,部分年輕患者囊腫與tenon囊關系緊密而活動度小。其大小一般為5 mm左右,最大者為1位62歲男性患者,囊腫位于鼻側瞼裂區(qū),囊腫外緣位于鼻側角鞏膜緣,內側達淚阜部,其內側邊緣窺不清。
1.3方法
1.3.1治療前常規(guī)完善視力、裂隙燈、眼壓及眼底檢查。
1.3.2囊腫放液治療 予丙美卡因點術眼2次,常規(guī)消毒術眼,置開瞼器?;颊哳^部放在裂隙燈頜托上,眼球向囊腫反方向注視固定目標,以1 ml注射器針頭的針尖自囊腫最低處刺穿囊腫壁,囊腫內液體多可自行溢出。如有液體殘留,則以無菌棉簽擠壓囊腫促使殘存液體流出。術后術眼滴用抗炎滴眼液治療。
1.3.3針刺挑除囊腫 予丙美卡因點術眼2次,常規(guī)消毒術眼,置開瞼器。患者頭部放在裂隙燈頜托上,眼球向囊腫反方向注視固定目標,以1 ml注射器針頭的針尖自囊腫最低處輕輕挑破表面結膜約1~2 mm,注意避開結膜血管,囊腫受重力影響多可自行自結膜創(chuàng)口脫出,以針尖輔助刺穿挑出。術后術眼滴用抗炎滴眼液治療。
1.3.4手術切除囊腫治療 患者平臥于治療床上,予丙美卡因點術眼2次,常規(guī)消毒術眼,置開瞼器。眼球向囊腫反方向注視固定目標,以剪刀剪開囊腫表面的結膜組織,并分離結膜下組織,完整摘除囊腫。6-0可吸收線縫合手術切口,無菌敷料包扎術眼1 d,打開包扎后術眼滴用抗炎滴眼液治療。術后5~7 d拆除結膜縫線。
1.4術后復查指標包括手術創(chuàng)面的愈合情況,結膜充血情況及術后有無復發(fā)。術后觀察3個月。
2 結果
2.1囊腫放液治療共12例,操作創(chuàng)面多于次日復診時已經(jīng)愈合,操作局部輕度充血合并有或無結膜下出血,但有部分患者術后原位有復發(fā)(2例)。
2.2針刺挑除囊腫共26例,創(chuàng)面多于治療后3 d內愈合,創(chuàng)面局部輕度充血合并有或無結膜下出血,患者術后無復發(fā)。
2.3手術切除囊腫治療共18例,術后5~7 d拆線結膜切口愈合好,切口充血及水腫,合并有或無結膜下出血,患者術后無復發(fā)。
3 討論
淋巴管系統(tǒng)是組織液向血液回流的重要輔助系統(tǒng)。毛細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組織間隙,彼此吻合成網(wǎng),并逐漸匯合成淋巴管而匯入靜脈入血液循環(huán)。球結膜的淋巴管網(wǎng)非常豐富,在結膜上皮下分成淺、深兩個淋巴網(wǎng)[1]。球結膜淋巴管正常時在裂隙燈檢查法下很難觀察到,在結膜下出血或出血被吸收時,可見血管旁有伴隨的白色空隙,即血管周圍的淋巴管。結膜淋巴管擴張是因外傷、炎癥、手術等原因導致淋巴管阻塞, 使淋巴液不能通過淋巴管回流入靜脈, 局部淋巴管擴張形成的球結膜小囊腫,可在球結膜上出現(xiàn)白色透亮的囊泡,在瞼裂區(qū)結膜多見。Daya[2]等利用眼前節(jié)OCT觀察1例單純結膜淋巴管擴張患者,其影像特點為結膜淺層隆起,邊界清晰,下方為一較大液性陰影,內有隔膜將其分隔為若干小囊腔,病變不侵及后方深層結膜及Tenon囊。淋巴管擴張在瞬目時與瞼緣產生摩擦、擠壓,患者產生異物感、刺疼感等。同時囊泡位于瞼裂區(qū)較易被患者發(fā)現(xiàn),并影響外觀,而促使患者就診。在門診臨床工作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部分患者的下方結膜囊附近可見較?。?lt;1 mm)的淋巴管囊腫,但患者無自覺癥狀,故無治療需求。
在本人的門診臨床工作中,早期收集的就診患者多采用囊腫放液治療。在操作過程中部分患者在針刺劃開結膜后囊腫脫出,輔以針尖完整挑出囊腫,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后通過閱讀文獻,發(fā)現(xiàn)宋云霞醫(yī)師報道的《針刺剔除法在結膜淋巴管擴張中的應用》,在自己的臨床工作對上述方法中加以改進,采用裂隙燈下操作,組織層次清晰,針刺部位選擇在囊腫最低部位,便于囊腫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脫出,對部分粘連緊密不能脫出的囊腫,可再改行囊腫放液治療或手術切除治療。臨床中體會囊腫活動度小,治療前充血明顯的患者針刺挑除時囊腫與周圍組織粘連緊密,難以完整連同囊壁挑出,對此類患者則多采用手術切除囊腫。在術中首先在表面麻醉下剪開球結膜,然后以沖洗淚道的鈍針頭向結膜下注入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以避免銳利針尖損傷囊腫壁,并利用局麻藥分離結膜下組織,便于手術操作。
在淋巴管擴張的治療中,國內外學者均采用了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Frederick[3]等學者采用液氮冷凍治療淋巴管擴張,接受治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均在2 w內消除,但在某些病例,治療后出現(xiàn)復發(fā),需要重復冷凍治療。朱洪燕[4]等醫(yī)師采用部分剪除法和切除手術,術中剪除的結膜組織包括結膜上皮層及淋巴管上方約1/2囊壁組織,下方囊壁及筋膜組織無損失,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的效果,但該方法適用于 <20 mm×6 mm的囊腫。在我們臨床使用的三種治療方法比較后總結如下:囊腫針刺放液治療后囊腫大部分消退,但囊壁未摘除,且有部分患者復發(fā),現(xiàn)已較少使用。手術切除囊腫治療多適用于囊腫較大,與周圍組織粘連明顯,活動度小的囊腫,同時可作為針刺挑除治療方法失敗的補充治療,但其切口較大,需縫合手術切口,術后創(chuàng)面充血水腫較明顯,可為囊腫復發(fā)及其他部位再發(fā)囊腫的誘因。針刺挑除囊腫方法簡單,易操作,創(chuàng)口小、無需縫合。適合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207.
[2]Daya SM,Papdopoulos R.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lymphangiectasia[J].Cornea,2011,30:1170-1172.
[3]JS Starr,S Attia,RW Joseph,et al.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Presenting As a Thyroid Mas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15,33(17):74-76.
[4]朱洪燕,魏英麗.部分剪除法取代切除手術治療結膜淋巴管擴張[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5,37(11):853-855.
編輯/肖慧